APP下载

大直径X90M 管线钢的开发与试制

2014-03-09钱亚军肖文勇袁仁平熊祥江

焊管 2014年1期
关键词:贝氏体韧性规格

钱亚军,肖文勇,刘 理,袁仁平,熊祥江

(1.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公司宽厚板厂,湖南 湘潭411101;2.湖南华菱湘潭钢铁集团公司板材研究院,湖南 湘潭411101)

随着我国西气东输战略的实施与进口气源的拓展,高压大输量长距离输送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管道输送的发展趋势。大量采用高钢级大直径输气管道可以显著节约钢材,减少焊接施工量,提高管道建设水平。但是由于X100及以上级别管线钢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其大规模推广使用[1-3]。近年来X90管线钢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4-6]。 2002 年加拿大标准协会(CSA)在其钢管规范CSA Z245.1中增加了X90管线钢,美国石油协会(API)也于 2007在 API SPEC 5L(第44版)标准中新增加了X90管线钢,明确了其基本技术要求。而国内目前对于X90管线钢仅有个别钢企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7-8],对其成分设计、工艺控制、组织状态、性能特征、焊接工艺及现场施工技术等方面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本研究对华菱湘钢开发的板厚为16.3 mm与19.6 mm大直径(1 219 mm)X90M管线钢(钢板宽度3 830 mm)的生产工艺及制管前后的性能情况做一介绍。

1 X90M试验钢的化学成分与性能设计

根据API标准与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公布的企业标准中对X90管线钢的成分与性能的基本要求,参照国内外已公布的高钢级管线钢成分设计与性能情况,并结合湘钢5 m宽厚板厂目前所能达到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确定了该钢种成分(见表1)及性能要求(见表2)。

表1 X90M试验钢实际检验成分 %

表2 X90M试验钢力学性能要求

2 工艺控制

2.1 炼钢控制

转炉全程使用Ar,终点w(C)控制在0.02%~0.03%,w(P)≤0.008%,出钢采用弱脱氧以降低w(N)。LF炉控制在30 min以前成白渣,过程中w(Al)控制在0.035%~0.045%,LF炉出站 w(C)≤0.035%,w(S)≤0.003%。 VD炉保持真空至少 18 min, 出站 w(H)≤0.000 15%, w(N)≤35×10-6, w (S)≤20×10-6, 连铸全程采取保护浇铸,低倍偏析控制在C类0.5~1.0级。

2.2 轧钢控制

采用450℃热装工艺,为保证合金元素充分固溶将板坯加热到1 220℃(心部温度),保温50 min出炉,以保证板坯温度均匀。板坯均采用300 mm×2 300 mm断面的连铸坯。最大限度增加了展宽后纵轧阶段的单道次压下率,以强化细化晶粒的效果。具体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两种规格X90M试验钢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工艺参数

3 成品钢板与制管后性能检验结果

为检验钢板整板性能的均匀性,分别从大板的头部、中部、尾部取样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

板厚为19.6 mm和16.3 mm X90M管线钢的屈强比均控制在0.81以下,-20℃落锤试验剪切面积均在85%以上,且比较稳定(见图1),均匀延伸率均在9%以上,拉伸曲线为典型的“round house”形(见图2),无明显尖峰与屈服平台。

表4 两种规格X90M试验钢轧态性能情况

图1 两种规格X90M试验钢-20℃DWTT试验断口形貌

图2 板厚19.6 mm X90M试验钢的拉伸曲线

19.6 mm X90M各项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只有-15℃冲击功存在一个低值,低于300 J。16.3 mm X90M屈服强度略低于设计要求,且尾部落锤性能低于头部与中部,但冲击韧性较好,明显优于19.6 mm,绝大部分试样-15℃冲击功都400 J以上。总体上两种规格钢板强韧性匹配较好,头、中、尾三个位置取样检验的抗拉强度波动很小,屈服强度波动也控制在20 MPa以内,整板性能均匀性较好。

图3是板厚19.6 mm和16.3 mm X90M管线钢随扩径率的提高拉伸性能变化情况。从图3可以看出,两种板厚管线钢制管后强度明显上升,随扩径率的提高16.3 mm X90M屈服强度近似直线上升,最高幅度达140 MPa。同时两者的屈强比均逐渐上升,均匀延伸率显著下降,19.6 mm X90M在0.8的扩径率时已接近标准要求的最小值5%。-15℃的冲击韧性也随着扩径率的提高逐渐下降 (见图4,图形显示的为平均值与最大、最小值),且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钢板制管后强韧性匹配逐渐恶化,但屈强比低于0.91,强韧性能仍然满足制管要求。

图3 不同板厚的90M随扩径率的提高拉伸性能的变化情况

图4 两种规格X90M随扩径率的提高冲击韧性的变化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图5是板厚19.6 mm和16.3 mm X90M管线钢全厚度金相组织照片。从图5可知,19.6 mm X90M金相组织以细小的粒状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为主。采用低C高Mn和含一定量的Mo,Cr的成分设计,提高了钢的淬透性,扩大了贝氏体转变区间,并且由于入水温较高,避开了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区域,使得基体在18~20℃的中等冷却速度下,获得了粒状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组织,并且由于微合金元素与ε-Cu的析出强化,使得基体具有较高的强度。但相比之下16.3 mm X90M基体强度明显低于19.6 mm,这主要是由于轧制过程中由于钢板厚度较薄温降快,精轧机出口至快冷设备(MULPIC)距离较长(59 m),加之使用预矫直机,使得钢板入水温度明显低于后者,冷速没有达到设计要求,造成组织中含有一定量的先共析铁素体强度下降,尾部尤其明显。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提高轧制速度,关闭轧机前后的辊道冷却水,适当降低轧辊冷却水并优化除鳞道次等措施,有效改善了钢板尾部温降的情况,保证了尾部入水温度不低于790℃。此外通过炼钢较低N的含量控制,有利于缺口韧性的提高[9],并且大强度的控轧与控冷过程有效细化了晶粒,也有利于强韧性的提高。

一定量的 Cr与Ni和Mo复合使用,可以促使M-A岛的生成,降低拉伸试验的Luders延伸,并减少制管过程中因包申格效应产生的强度损失[10]。图6金相照片显示出两者组织都含有一定量的M-A岛,但是由于16.3 mm X90M的实际冷速偏小,生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向周边排碳,导致在后续冷却过程中基体产生了更多的细小M-A岛组织,更加有利于其韧性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均匀延伸率的提高[11]。

图6 Lepera试剂侵蚀下X90M试验钢金相组织照片(亮白色点状物即为M-A岛)

总体上两种规格X90M管线钢基体组织细化比较充分,未出现恶化冲击韧性与落锤性能的粗大粒状贝氏体组织。其终冷温度控制在300~350℃,贝氏体转变较为充分,同时又保留了一定量的M-A岛,使得轧态强韧性匹配较为理想。同时终冷温度较低,组织转变充分组织应力相对均匀,因此冷后板形控制较好。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 m板厂截止2013年5月,共冶炼X90M钢6炉,多次组织试轧,并向相关制管厂送样板进行制管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5 结 论

(1)19.6 mm X90M钢以细小粒状贝氏体+针状组织+细小均匀分布的M-A岛为主的组织构成,为基体提供了较佳的强韧性匹配。但是由于16.3 mm X90M钢入水温度偏低,冷却速度偏小,导致强度略低于设计目标,通过调整轧制速度、减少轧机与辊道冷却水量、调整除鳞方式、限制组板长度等措施,可以满足钢板入水温度要求。

(2)两种厚度规格X90M试验钢的轧态性能较好,屈强比均控制在0.83以下,-15℃冲击功大于300 J,-20℃DWTT值大于85%。

(3)随着制管后扩径率的提高,两种厚度规格X90M钢强度与屈强比明显上升,由最低0.77提高至最高0.91,同时均匀延伸率与低温韧性下降,19.6 mm X90M钢均匀延伸率由最高9.7%降低至5.4%,且-15℃冲击功降低至最低240 J。

[1]TANGUY B,LUU T T,PERRIN G,et al.Plastic and Damage Behaviour of a High Strength X100 Pipeline Steel:Experiments and Model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2008,85(05): 322-335.

[2]YLKUBTSOV I A, DORUKS P, BOYD J D,et al.Microstructu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ainitic Low Carbon High Strength Plate Steel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2008,480(01):109-116.

[3]李鹤林,吉玲康.西气东输二线高强韧性焊管及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J].世界钢铁,2009(01):56-64.

[4]HILLENBRAND H G,GRAF M,KALWA C.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High Strength Pipeline Steels[C]//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niobium,Germany:[s.n.],2001:15-20.

[5]XIA D X,WANG X L,LI X CH,et al.Properties and M icrostructure of Third Generation X90 Pipeline Steel[J].Acta Metallurgica Sinica,2013,49(03):271-276.

[6]GAO S,ZHENG L,ZhANG Ch G.Development of High StrengthPipelineSteel[J].WorldIron&Steel,2009,9(05):1-6.

[7]GUO B,KONG J H,ZHENG L,et al.Recent Development of R&D of Linepipe-purpose Steels by Wuhan Iron and Steel(Group) Corporation[J].Steel Pipe,2012,44(05):6-9.

[8]YU ZH F,ZHANG W W,ZHANG Zh H,et al.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Gas Pipeline and Relevant Technical Problems[J].Oil&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2012,31(05):321-325.

[9]肖纪美.金属的韧性于韧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66-381.

[10]张树松,仝爱莲.钢的强韧化机理与技术途径[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211-220.

[11]LI H L,LI X,JI L K,et al.Strain-based Design for Pipeline and Development of Pipe Steels with High DeformationResistance[J].WeldedPipeandTube,2007,30(05):5-10.

猜你喜欢

贝氏体韧性规格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低碳淬火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闭月羞花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山钢日钢1.2mm极限薄规格带钢的生产实践
热处理对增材制造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