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中心供氧室的管理探讨
2014-03-09汤仁慈
汤仁慈
0 引言
医用供氧设备是医院现代化的标志之一,钢瓶供氧现已不能适应大中型医院的发展需要。我院引进了医用分子筛中心制氧系统,产氧体积分数≥90%,产氧量≥20 m3/h,最高供氧压力为1.0 MPa。它的组织流程是由高效螺杆式空压机提供6~8 bar(1 bar=1×105Pa)的空气,再经过干燥机、多级过滤器等处理后使干净的空气进入制氧主机,制氧主机通过PSA原理(pressure(压缩)、swing(转换)、adsorption(吸附))取得氧气,利用此变压吸附流程来分离取得氧气与氮气[1]。
1 制氧机房的管理
制氧机房需时刻保持走道畅通,通风、照明良好。房间内严禁烟火,所有的氧气管道禁火、禁油、禁漏。在更换或添加空压机机油时,如果油污洒落地面,工作结束后要立即清除干净,切记不得用带有油污的抹布擦拭氧气管道。每日用拖把拖地面1次,以保持室内清洁。每周对设备做1次清洁,包括清洗空压机进风过滤网、室内进风口百叶窗和过滤纱网,用压缩空气吹空压机进风风隔[2]。制氧机房内温度须控制在5~49℃,室外空气不得有尘土、油烟、油雾。值班人员要学会采用听、闻、看、摸的方式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如遇到某单台设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该设备的运行,记录好异常现象,并马上拨打售后服务电话。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着冷静,立即切断总电源,关闭氧气储罐进出口、进入医院管道的总阀门和汇流出口的球阀,及时汇报,组织人员协作,保证医院氧气的正常供应。工作人员要熟悉保养常识,保管好维护备件,按照维护保养准则按时逐项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例行检查记录,工作人员要严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时认真做好运行记录。
2 中心供氧值班室的管理
工作人员在中心供氧室值班时要坚守岗位,不得串岗,不得做与值班无关的事情,须密切注意设备运行状态,按有关运行管理标准作业规程对制氧系统设备进行巡查、维护、保养及维修。如遇特殊事故,应按突发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值班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要调班时,必须事先填写调班表,并经领导同意并签字方可调班。在用餐期间,为保证值班岗位有人值班,须在用餐时间段进行交接班。值班人员须熟悉制氧系统设备的状况、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值班期间严禁喝酒、看报纸,不许在设备区域放杂物,要经常保持机房环境卫生及机器设备外壳清洁无灰尘。此外,值班人员还应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巡查记录。
3 汇流排房的管理
值班人员应先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各阀门开度及压力表状况。在开启或关闭阀门时应戴手套,身体位于阀门侧面缓慢转动,切忌动作过猛。发现堵塞时,应用洁净工具拆卸,吹出污物,严禁用其他物品或被污染的工具疏通。瓶嘴应带瓶帽,竖直放置时地面应平整,平躺放置时瓶嘴应朝向一个方向,堆放时最下层应垫斜木块以防止滑塌。氧气瓶不准与其他气瓶混放,好、坏、空、实瓶应分别存放。存放气瓶时,应旋紧瓶帽,放置整齐,留出通道。气瓶空放时,应设有防倒装置,严禁敲击、碰撞。卧放时应防止滚动,顶部朝向一方,堆放气瓶垛高不宜超过5层。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距离超过10 m以上),室内须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气瓶的颜色和标记应严格执行GB 7144规定,不准擅自更改气瓶钢印或颜色标记,不准随意改装气体。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3]。
4 结语
在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下,要抓好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学习,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利害关系,按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不断总结维修经验,降低设备故障率。此外,须对工作认真负责,切实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临床科室服务的思想。保持任何小问题都不放过的态度,将设备可能出现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况下[4]。严格遵守值班、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积累设备运行情况的资料。阶段性地制作出各运行参数曲线图及用氧量表,为设备保养和维修提供参考,并总结医院用氧情况,科学地安排氧气生产。
医院中心供氧室是全院供氧的源头,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未经许可,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任一机房。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制氧设备的值班人员有可能为非专业人员,这就需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上岗培训,经过专业培训能熟练操控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处理问题的方可聘用,这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险的发生[5]。设备正常运转时,无需进行任何额外的调节和操作,值班人员只要注意监视运行参数并对运行设备进行巡视即可。
[1]Ruthven D M,Farooq S,Knaebel K S.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M].New York:VCH Publishers Inc,1994:67-70.
[2]黄祖勇.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78-79.
[3]洪厚云.浅谈医用氧气瓶的医用管理[J].安徽医学,2012,33(6):781-782.
[4]郭保凯,陆庆生,郭赤.医院中心供氧、中心吸引装置的管理与维修[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8):68.
[5]郭振生,张峻晖.对我院医用制氧机在使用、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