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得一屋居 谋一行生

2014-03-09李昶伟

科学之友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席子鱼缸房子

文|李昶伟

得一屋居 谋一行生

文|李昶伟

从前,北京大户人家的生活相当殷实。除了要有一座大宅子外,还必须有树,宅院里有不少大树、老树,说明这宅子古老,户主一定是簪缨之家,延续着祖上的辉煌。

清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就是内务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内务府是管理清朝宫内事务的,中饱私囊、贪污搂钱最方便,也最擅长。发迹以后另盖新宅,新宅子里必然要种树,但树在短时间内不能长大,所以有此一说。这是对内务府旗人的一种讽刺,暗示他们不是有根基的人家,缺乏书香门第的文化积累。

一般来说,正房院里不会有参天大树,外院才可能有大树。从规矩上来说,正房前头可能有大一点的树,但绝不会有松树、柏树等。房前多有海棠树,海棠茂盛,开花的时候繁花似锦,就是到了“绿肥红瘦”时,也会是绿荫匝地,这就叫“棠荫”,“棠荫”意味着为祖宗的福泽所笼罩,所以要有海棠树。还有的就是种一些矮的灌木类植物,比方说在正房前头左右两边会种两株太平花,中国人讲对称,所以是左右两边种。每到春天,开得全是白花,花冠非常大,整个院子特别有生气。

搭席棚:大户人家的消费

从前对北京的大户人家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说到天棚就要说到北京已经消失了的一个行业,叫“棚铺”,主要就是替人家搭席棚。自有清一代,每当朝廷盛典,沿街都要搭席棚,能绵延十数里,因此生意好得不得了。旧时宅院没有覆盖全院落的树,夏天很晒,于是就要搭宽大的席棚罩住院子。搭席棚的原材料实际上就三种:第一,杉篙,大杉树杆子,南方有使竹子的,北方不行;第二是席子,织好的一领一领竹坯子编的大席子,也有用苇子编的苇席,一般是竹席;第三样原料是麻绳。再有就是相应的工具,如缝针、钩子之类。手艺人速度之快、技术之娴熟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这营生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搭席棚的匠人操作起来也没有那么多工具,就是登梯爬高,那时候也没什么升降梯,就一架梯子,完全靠人工。基本只用一上午,一个院落的席棚就能搭起来了。四面该用杉篙的地方打杉篙,杉篙并不是说挖个坑埋下去,这个办法太笨,而是平摆着,仗着几处牵拉膘劲儿,搭出来绝对稳当。然后把上面和四周蒙上席子,后面有一个环拴住绳子,用铁钩针和粗针大线像缝衣服一样把席子缝起来。有卷帘,侧面、上面都能舒卷开合,就跟窗帘似的。早上阳光通透,天棚敞着,快到中午的时候就把天棚拉起来,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太阳会从侧面射进来,所以侧面也要有席子,把整个院子罩住,太阳下山以后,再把上面的席子卷起来。当然后来卷席子的活就是宅子里自己干了,阴凉匝地,非常舒服。

天棚是大户人家的消费,物价稳定的时候搭一个天棚连工带料将近普通职员一个月的工资。这个活基本上是在春末夏初,到了秋分一过棚铺拆走。搭天棚的原料都是人家的,杉篙能用好多年,席子风吹日晒的容易坏,得不断更新,但有的也能用1~2年。棚铺其他时候还做什么?就是扎办丧事用的纸人、纸马,他们还会扎宫灯,能干几种活儿。搭天棚是季节性的买卖,不能死吃这一项,现在这种行业已基本消失。

除了夏天搭的天棚,院落中间可能还有大的鱼缸。有时候鱼缸不止一个,一排或者几个大鱼缸。但是瓷鱼缸里是养不了鱼的,如果用青花瓷缸养鱼,那鱼准死。一个是密度大,不透气,一个是它传热导热快,鱼容易被热死,或者是天冷的时候被冻死。所以,养鱼必须用瓦缸,但是瓦缸黑乎乎的不好看。怎么办呢?里面用瓦质鱼缸,瓦缸外头套青花瓷缸或者五彩瓷缸。

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也是比较吉祥的植物,院子里种的也比较多。此外,有廊子的院落在廊檐下还要挂上能够舒卷的苇帘子,院中和廊檐下在春天摆上蔷薇、月季,更讲究的会有芍药、牡丹;到了秋天会摆上菊花,几盆“姚黄魏紫”和“柳线垂金”能让院子更有生气。廊子是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每当雨季,坐在廊子里看着淅淅沥沥的绵绵秋雨,也是莫大的享受。

“先生肥狗胖丫头”一句,先生是指家塾的西席,就是家庭教师。民国以后,很多人家都是以家庭教师作为孩子的补充教育,使孩子的教育更全面一些。家塾会请若干位先生,教《诗经》《左传》《礼记》《尚书》等传统经学,也教诗词。也有的人家孩子根本不上学,就在家里请家庭教师教,那是在清代,后来有了新式学堂,大凡开明点的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到新式学堂里接受新式教育。

肥狗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很多人家院子里会养些猫狗,猫狗养得很肥说明这家很丰足。胖丫头就是随身丫鬟,不是老妈子,丫鬟不用出卖大力气,中年以上的女仆才是出力的。丫头一般伺候太太、小姐,活儿不重,吃得又好,养得肥胖,没事就在廊子底下聊天,说东家道西家。“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就是殷实大户人家的标志。

当然,带有花园的宅第更是大不一样了,花园一般多在院落的最后一隅或是一侧,这就不是普通人家能够企及的了。

糊棚铺:普通人家的营生

说了大户人家再说说普通人家。说到普通人家的居住状况,也要说说糊棚铺的活儿。即使最穷的人家也要换糊墙纸,那墙不是刷白的,是拿报纸糊的——旧的报纸换新的报纸。中等人家隔一两年、两三年要糊顶棚。那时候房子顶棚是纸的。你想想,房子里面是大梁、檩子,上面铺着席子、泥、瓦,就会呈现一个很大的空间,中间空这么一大块既难看,冬天也冷,那么就要搭架子糊顶棚。用的材料叫秫秸。用秫秸先搭架子,然后再糊顶棚,糊棚铺的师傅糊得快极了。也有人家为省钱,不找糊棚铺,自己糊,技术自然就不那么到位了。

快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糊窗户。在清末北京就开始有玻璃窗了,外头是玻璃窗,窗上面一直到屋檐都是纸窗。糊窗户纸一律要用高丽纸,一般用带暗横道的高丽纸,高丽纸要糊上头的一部分,那一部分要年年换。别看那么一层纸,既保暖又够白净,蚊虫进不来,还透气、采光。有的还得是卷窗。怎么卷?用一根小秫秸,卷着同样的高丽纸卷,一拉就卷起来了,非常科学。不过糊窗子的不只是中小户人家,大户人家也要糊,有卷窗也有纸窗。尤其是到了冬天,屋子里生火,略开着点卷窗,还能防止煤气中毒。

糊窗户、糊顶棚是糊棚铺的活儿。来个人先看看,大概打量打量,心里就有数了,用多少秫秸多少纸,全在心里,最后糊完了不会不够,略有一点富余,但是到最后剩余也就两三张。一般来说是两人,有时候甚至一个人,大半天的工夫,整一家的活就全完了。

拉房纤儿:中介行的“旧门面”

今天人们除了从房地产开发商那儿买房以外,房子买卖与租赁很多是通过房屋中介。房屋中介满街跑,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多是些小伙子。据说从事房屋中介的,北京现在大约有15万人,男性居多,也有少数女性。这个营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从前北京就有,但是湮没了近50年的时间,从前这个行业叫“拉房纤儿的”(必须加儿化音)。北京那时候人口少,房子也没那么多,这种买卖交易也相对少。据统计,在民国时期,北京拉房纤儿的大概有1 000人。

老舍的《四世同堂》里面,钱先生的亲家金二爷就属于拉房纤儿的,看来生活和收入都还不错,后来还能时不时接济钱家。拉房纤儿的还有大拉房纤儿的、小拉房纤儿的一说。大拉房纤儿的类似于现在某个房屋中介的公司经理,小拉房纤儿的就是业务员。这帮人成分极其复杂,有点文化,知书识字,不肯凭力气吃饭,也没有其他谋生手段,但他们熟悉社会心理学,没这个本事干不了这营生。这些人会提笼架鸟,每天早上到早点铺、大酒缸和茶馆去打听信息。说某某他们家有所房子打算卖,或者某某刚到北京来,想买一所小房,钱也不太多,就想买个小四合;或者是谁想租几间房,就是这种市场上的张家长李家短的信息在茶馆里进行交换。拉房纤儿的每个人都掌握着几十条买家和卖家的信息,信息量相当大,但是他们可能又受控于一些大的拉房纤儿的,将来买卖成了他们有提成。

当然,那时候这一行清一色的都是男性,没有女的干拉房纤儿的。一般来说,太年轻也干不了,不谙世事不行;岁数太大也干不了,满街跑,跑不动。所以都是中年男子做这个的比较多,而且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游手好闲的人。

如果说这件事情跑成了,就要立契约,就是买方、卖方、中人(对你我都熟悉的中间人),还有他自己——拉房纤儿的,他们都要签约,画押写倒字儿,过户的时候还要贴印花税票。那个时候没有房管局一说,但是还有这些契约的事。

拉房纤儿的挣什么钱呢?不管是买卖,还是典当——有人穷了,房子一时卖不出去,就会把房子当了,作为一个暂时性的过渡——都要拿出佣金。这个佣金是多少?不管是租价还是买价,拿出整个房价的5%提成,比如说一套房子交易是1 000元,其5%就是50元。这5%谁出?有一句话叫“成三破二”,成就是买家,破就是卖家,就是说买家出5%的60%,卖家出其中的40%,这50元,卖房子的给拉房纤儿的20元,买房子的给这拉房纤儿的30元,叫成三破二,这是规矩。

拉房纤儿的本事,一个是信息源多,一个是嘴厉害。比如说买家看好一套房子,拉房纤儿便会想方设法让他买,说出房子的种种优点。比如说木骨儿好,即木结构稳当;说房子是一水儿的黄松木骨儿,住几十年保证不用修;再有就是房子地点好、交通便利……反正是各种各样的优点,哪怕是缺点都会说成是优点。房子地方背、偏僻,他们会说,背好啊,清静,省得车马喧嚣不肃净;房子太大了住不了,他们又会说将来生儿育女,人丁兴旺了,房子小了兴许不够住呢,但是拉房纤儿的跟拉房纤的儿的之间会互相呛行。

拉房纤儿这个行业到1951年左右就基本上被取缔了,后来有房管局了,不允许私人拉房纤儿,这一行当也就消失了。没想到近50年以后,满街是拉房纤儿的——房地产中介,只是不同的形式,穿西服、打领带,拿着手机满大街跑。以前他们穿什么都行,没有职业服,短打也行,长衫也行,没人会因为你的着装低看或者高看你。

猜你喜欢

席子鱼缸房子
“一席话”的来历
鱼缸里的杀手
凉席突然不凉了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鱼缸“三剑客”
凉席突然不凉了
孤独的房子
冰立方鱼缸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