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陈列艺术设计
2014-03-08朱国标
朱国标
(肇庆市博物馆,广东 肇庆 526000)
博物馆文物陈列艺术设计
朱国标
(肇庆市博物馆,广东 肇庆 526000)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是供群众观览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本文就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设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博物馆;文物陈列;艺术展示
博物馆是精神文明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而陈列展览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展示藏品,体现研究水平的载体之一。所以,可以说博物馆展览的设计本来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文物的陈列设计,则更是一种与通常的艺术设计略有不同的创造性工作。本文就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设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一、历史类博物馆陈列主题思想的确立
(一)以历史脉络为主线
这条主线可以是某一特定的历史范畴,也可以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排列。此外,在历史类博物馆陈列中面对最多的莫过于专题的历史陈列。
(二)以文物为主线
文物的材质、艺术特色等为主线确定陈列主题,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重要手段。在年内按系列依次展出,可以系统的观赏到整体文物之美。
(三)提炼文化内涵作为陈列的主线
中小型城市的博物馆(大部分是地方史博物馆),其馆藏文物以地方考古发现为主,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由于地域历史的局限性和展品的数量有限,中小型城市的历史博物馆文物陈列主题大都采用提炼展品和地方的文化内涵,以展品所表达的信息来构思主题思想。在内容设计过程中,文化内涵的挖掘表现、主题的升华以及引导观众的作用就集中在了博物馆序厅的设计上来,序厅是整个陈列内容的主题思想的统领,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例如某博物馆的陈列主题文物陈列总纲,它分为前后两部分展现文化基本内容。前半部分重点反映伏羲文化,中间部位的设计用八卦台为依托,利用多媒体形式将文化及易经内容输入其中,通过观众互动手段,让观众了解某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进门处设计了横卧式斜面前言,中亭用科技手段制作“八卦台”,后门两柱间制作伏羲女娲交媾图。南北两墙用浮雕的形式塑造伏羲历史功绩和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北墙为伏羲画卦,北边按比例制作卦台山沙盘景观,南边设置多媒体资料查询系统。天花部分制作《洛书》内容(圆形),地上绘《河图》(方形),后半部分以第一排柱子为界。而南边的大地湾文化和秦代早期文化展示区,则以精美图片、浮雕等手段表现两文化的精华内容,甬道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大地湾人生活场景。序厅如此设计,很清楚地交代了展览的主要内容。
(四)以区域文化为陈列,着力突出历史类陈列的精神
“区域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地理概念,而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的时空概念。”反映一定区域历史文化的陈列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非常宽泛,它包括生产、生活等物质基础,也包括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世界,基于此种通过区域文化引申的历史陈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其陈列内容的设计决定了它能否突出该区域历史的重点以及特色,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的一种重要模式。
二、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展品及组合
文物、展品及组合是陈列用于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是陈列与观众交流的主体,这也是博物馆区别于其他知识传递机构的本质特性。文物、展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排列组合关系统一在陈列主题的旗帜下。
展品是构成“博物馆语言”的独特要素。而文物是“历史类博物馆陈列语言”的核心,这是由历史类博物馆的性质特征所决定的,因而陈列语言的提炼首先致力于实物藏品的研究,展品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而历史博物馆向整个社会开放,参观者的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因此博物馆既要注重文物陈列的基础性、普及性,使其浅显易懂,又要有较强专业性的陈列。
由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主导思想一般以历史时代或考古学文化为序,因此可以通过陈列展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成果。某博物馆马家窑文化彩陶专题陈列就是遵循了这样的主导思想。其彩陶多以橙黄色为底色,一般打磨得比较光滑。彩绘多用黑色,有少量的红色,有一定数量的内彩。纹饰有少量锯齿纹、涡纹、葫芦纹、圆圈纹、S形纹等。在文物展品的选择上,这两种类型的彩陶数量可以适当多选择一些,且纹饰以最具代表性的凤鸟纹和旋涡纹为主。半山类型彩陶纹饰主要有螺旋纹、菱形纹、圆圈纹、葫芦纹、网纹、锯齿纹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锯齿状线条勾画出的四个连续的涡形纹,彩绘图案一般为四面或六面成组,均匀对称。而彩陶主体花纹是几何形图案,有少量的人像或人面纹及蛙纹,常见的几何形彩纹有四大圈纹、三圈纹、折线三角纹、漩涡纹。而此类型的漩涡纹和圆圈都比较大,在漩涡和圆圈中往往填以“十”字、“井”字等富于变化的花纹。
三、辅助展品
这里所说的辅助展品主要是指文物之外的诸如模型、图标、图片、图解、幻灯片、录音录像资料等,它们是构成陈列语言的另一要素。辅助展品作为一种资料补充,能为文物的陈列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比如反映文物的制作工艺、发掘地点、纹饰的演变过程、使用方法等,或者反映这个文物所代表的文化的分布范围等等。博物馆学者、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图表、模型、场景复原等诸多形式的辅助展品,再配合与之相符的文物实物展品,更能体现出考古研究的意义,又可使展览变得生动有趣且通俗易懂。
四、文物、辅助展品及其组合
文物展品的组合是构成“博物馆陈列语言”的最基本要素,在历史博物馆陈列的表现手法中,文物展品以及与陈列内容、实物展品相适应的各式各样的设备与道具都是分散的个体,只有通过陈列手段的艺术加工,才能将这些要素组合成陈列内容。对于历史类博物馆而言,这些要素的组合,是在以历史实物作基础,考古发掘研究为辅导、区域文化为主线,通过一定的历史阶段及这一阶段中的重大事件或该地区的重大考古发掘材料作为陈列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展品的组合模式上,就要避免机械化的组合,要用历史、艺术、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
以铜镜的陈列为例,笔者将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展品组合模式归纳为文物与辅助展品程式化组合和情景式陈列组合两种。
(一)文物与辅助展品程式化组合
铜镜是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的实用铜器,其几千年的演变固然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欣赏铜镜的纹饰,因此在展品组合方式上,我们可以时代为脉络展示铜镜的纹饰。比如:将展品划分为“龙纹”、“凤鸟纹”、“神仙人物、故事纹”、“规矩纹”、“星云纹”、“海兽葡萄纹”等单元进行展览,只需配有铜镜发展史的图片、铜镜纹饰拓片等简单的辅助展品,即可完成最简单的程式化的组合。此种模式较为简单明了,适合馆藏数量较为丰富的某一类文物。
(二)情景式陈列组合
如某博物馆曾举办过《情冶铜华以为镜,荧光如水照佳人——馆藏铜镜特展》,该展览在第一单元“辨貌增妍话使用”中,展示的铜镜不再是简单纹饰的排列组合,而是挑选出一面镜面十分光洁的铜镜,展示其映照功能,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铜镜的映照用途;在另一件展品的镜钮系上绳带,示意镜钮的用途。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古代铜镜的实用情景,还设计了情景式陈列的小环境,将出土的“三彩梳妆女坐佣”和“彩绘执镜女立俑”与铜镜展品一起作用于一组展品进行组合式陈列,营造了古代女子使用铜镜时的情境,同时,展览还用古代绘画作品中的梳妆图作为辅助展品,拉近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能够充分理解铜镜的用途,以及铜镜在古代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了使观众在看懂展品的前提下有进一步的参观兴趣,展品的组合中还加入了考古发现的“镜台、镜架”,“镜衣、镜袋和镜盒”等内容的图片以扩展观众的视野。这样的展品组合,营造了一个简单的情景,这种组合模式适用于展品种类单一或专题展览。
五、结语
综上所述,陈列展览不仅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还是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表现的重要形式。因此,做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尤为重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指导陈列设计的实践,使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真正发挥出供群众观览科学、艺术和技术的作用。
[1]刘胜民.浅谈博物馆的陈列展览[J].卷宗.2013(05).
[2]王炯.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初步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 2012.
G260
A
1005-5312(2014)11-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