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儿童早期绘画教育策略探索
2014-03-08邓翔菲
邓翔菲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浅论儿童早期绘画教育策略探索
邓翔菲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当前绘画课、美术课都是我国幼儿园、小学开设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对幼儿进行绘画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今后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和利用艺术史和绘画教育的结合制定出挖掘儿童学习潜能的教学策略,使儿童智力以及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为学龄儿童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绘画教育;潜能挖掘;教育策略
一、儿童早期绘画教育策略探索
改革开放后,我国儿童绘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全国各地的少年宫和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在这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儿童绘画的创作成果累累,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城市中农村地区,其中最突出的是,不少儿童绘画教育工笔者,不了解儿童心理和儿童艺术创作的规律,不知如何对儿童进行绘画辅导的方法和特点,往往好心办坏事,把儿童潜在的艺术潜力和创造性引导到违背儿童创造心理和创作特点的歧路上,致使儿童的学习艺术的潜力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做好儿童早期绘画教育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这一个艰难的任务。经过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大多数儿童喜欢绘画的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健全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是广义的,是指儿童对待外界事物的方式和心里所想,能够通过绘画的途径表达出来。如果能够释放出情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绘画水平将会逐步提高。针对这个原因,笔者认为通过摆正家长心态提高师资力量,进而研究出适合挖掘儿童学习潜能的美术教学策略能有效的帮助学前儿童更好的适应幼儿园至小学的课程。
二、学前绘画课程与艺术史的结合
人类的历史都被艺术生动的记录下来,世界不同的地域和不同时期的人们都用艺术记录和表达,学前幼儿也可以通过艺术史了解艺术,了解不同时期的艺术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服务的。当然不必对从古至今的艺术面貌,以及艺术种类出现的时间和顺序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他们需要了解的仅是整个历史中的艺术作品的各种创意图中所表达的意图,以及互相影响和反映文化的方式。学前幼儿从观看以主题分类的艺术作品中获益。比如老师要适时的把艺术史的几个世纪中,艺术家各以不同风格制作的肖像画进行介绍,艺术家有选择地记录对象,表现人物性格和个性并且运用想象,善于用色彩、线条和形状进行创作,教师把整个思想介绍给儿童,我国著名儿童教学家杨景芝根据多年研究我国儿童心智成长特点研究表明6~7岁的儿童能辨别方、圆、三角形等图形,能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变换、归类和按顺序排序。把外界资料在心中加以变形,有选择地组织和利用。
三、彩陶艺术在学期绘画的应用
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半坡文化,他们是画在陶罐上的。彩陶绘画中我们看到许多具象的人面、雨、鸟等图样,几乎大部分的史前彩陶上,主要的纹样都是几何图形,如仰韶文化的彩陶双耳锯齿网纹壶,他的造型非常特别,两边各有一个穿绳子的“耳”,因此称之为双耳。这些图形都是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直线可以组合成三角形、方形、网格纹等,也可以组合成尖锐的星形。彩陶绘画中以直线和曲线、涂面和留白的绘画方式,和儿童绘画很相似,除了彩陶上的绘画,彩陶的种类还有很多种,漩涡尖底彩陶瓶可看出,陶瓶的造型和其他的陶器不同,小口、卷唇。两环耳在器腹中央偏下方,他特殊的尖底设计可以让学龄儿童天马行空的想出各种设计原理。可以插在土里,两边的耳朵的位置刚好在瓶子的中间,也可以穿绳子便于提水,它还有神奇的地方是放在水中它能自动倒下盛满水,水灌满后因为重力原理能在水中立起来等等。这种器形被讨论很多,“尖底”的作用仍是一个谜。继而观察陶瓶上的装饰纹样,好像水纹,有的人说像漩涡,有的人说是鸟在飞翔,还有的说像眼睛……它又像一个音乐符号,可以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陶瓶的功能与其装饰图案都是相关联的,名字也由此得来,如漩涡尖底瓶、双耳锯齿网纹。这样的历史的时期的内容,和学前儿童的艺术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谋而合,学前儿童都基本能掌握简单的直线与曲线,因此,笔者在实验教学结合艺术史中典型的“彩陶文化”来引导他们学习直线和曲线的运用及图案的装饰寓意。在学习图案装饰的同时也能深刻的了解此课程的历史背景及来源。彩陶顾称为彩陶文化,在于器皿的表面用了很多的黑色和红色彩绘,那么古时候没有颜料也没有水彩,人们哪里得来的颜料呢?他们在大自然中找到了一种生锈的铁矿,可以画出红色,一种含有锰的石头可以产生黑色。我们生活中的石头、泥土、花草都可以拿来做画画的颜料,如果有条件能让孩子们到田野中学习怎么样制作颜料,让其在大自然中体验原始美术的乐趣。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识别绘画、雕塑、陶瓷、纺织品和建筑物等许多种艺术形式。彩陶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商代的青铜器和彩陶有着密切的联系,铜器上的花纹拓印下来就是一张黑白线条画。商朝的铜器上有一圈花纹,此花纹我们称之为“饕餮纹”,学前儿童不需要知道它的写法,学前儿童只需大概了解饕餮纹的组成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拓印。这样的方法我们小时候都试过,拿一个硬币,用一张薄的纸蒙在硬币的凹凸面上,然后用铅笔在上面轻轻摩擦,我们把这样的方法叫“拓印”。儿童观看艺术作品后有了感受,会自然的产生艺术创作的冲动,通过使用艺术工具的实践和欣赏艺术原作和复制品恰当地引导,能让儿童轻松地理解艺术。学前儿童更能意识到艺术作品表示出协调的组织和丰富的结构等特点。
四、加强学前绘画教育的师资建设 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策略的前提都离不开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通过走访了解福建省的部分城市,当前这些城市中的部分幼小美术教师,甘于现状,认为美术教学是辅助课程,不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认为艺术史不属于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范畴,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美术作品的涌现,净化了社会环境,提高整体社会的价值观。那么作为儿童早期美术教学的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面对各种文化快餐,美术老师应该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抛开懒惰思想,肯钻研能吃苦的研究创新美术教学策略,尤其是熟悉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艺术发展史,使得艺术史与学前绘画更好的结合,对学前儿童的思维进行启迪,陶冶精神情操,极大地开拓人们的想象空间,挖掘更多的的学习潜能。
五、结束语
总之,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才能促进教师更好的研究学前儿童的教学策略,当然艺术史与儿童绘画的结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学习,作为师范生的我们除了需掌握完整的教育理论知识,美术专业的史论知识也要进一步加强,要吸收好艺术史的内容,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艺术史中的经典以通俗的形式传授给学前儿童,以致学前儿童更好的吸收历史文化。制定出有厚度并能挖掘出更多适合学前儿童绘画教育的教学策略,让中小城市的学前美术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其幼小衔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善于发现孩子的童趣,尊重孩子的涂鸦。多一份耐心的引导,少一份“善意”的呵斥;多一份自由发展的空间,少一份世俗的限制。
注释:
①饕餮,读音tāotiè,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在游戏、小说、漫画、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1]王冰.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山东济南:济南出版社,1997.6.
[2]幼儿美术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教育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8.
[3]蒋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芭巴拉·荷伯豪斯.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9.9.
G61
A
1005-5312(2014)11-0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