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2014-03-08尹燕
尹燕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尹燕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本文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比出发,阐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融合的现实意义,并给出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可行性的方法。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文化活动;实践教学
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位,具有高雅、含蓄、内敛等特点,它的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而企业文化是实践性文化,它的文化必须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的目标是激励、凝聚员工,不断创新进取,创造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社会应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劳动者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它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就业预备期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促进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是非常必要的。
二、两种文化融合的意义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良好职业素养,规划职业人生
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地职业素养,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
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高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三)建设有特色的职业院校
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进来,正是高职院校文化最重要的特色。高职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职业”这一本质属性,构建自己的校园文化。要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实验实训场地、学生活动、硬件环境、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体现“职业”的特点。引入企业文化,就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校的各项工作围绕办学的目标和定位来开展。
三、两种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方法
(一)以精神文化为重点
学校需要将与行业相关的企业文化与开设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将职业相关的企业精神文化进行凝练和概括,融入到将它和学校的文化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悟到进入企业应该具有的企业归属感的思想准备。
(二)制度文化为抓手
将企业规章制度引入课堂引入学校,建立并实施一套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严格高效的管理体系。特别是学生管理应与普通高校有较大的不同,在学习及生活纪律方面,应更强调过程的严格管理,例如在实训中,要实行严格的打卡制度,出人实训室按要求着装,执行各种生产规章制度,坚决杜绝非规范性操作;在生活中,要严格执行按时熄灯,按时就寝,不迟到不早退,要增强学生对学校纪律的认同感,使他们自觉养成严谨的学习生活习惯。
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教学系部,或是聘请企业领导兼任系主任或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在开展“定单教育”的院校以企业名称命名系部,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这些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气息。在实践中倡导并实行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以项目的形式、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
(三)实践教学为桥梁
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氛围,把高职院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报到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四)文化活动为平台
利用学校的资源,邀请企业将专业会议、企业年会、企业文艺活动在学校举行,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增加学生了解熟悉企业的机会。组织大型的职业教育行业会议,将行业内的企业请到学校来交流、学习。同时,将学生“送出去”,积极参与企业相关的文化活动的,锻炼出一批学生,从而影响一大批学生。
基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使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1]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罗时髦.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3]章康龙,何晓梅.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融合互动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G64
A
1005-5312(2014)11-02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