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
2014-03-08李娟
李娟
(湖南省冷水江工业学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5)
浅析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
李娟
(湖南省冷水江工业学校,湖南 冷水江 417505)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是以工艺美术专业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晚。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影响下,艺术设计教育如何更好的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中,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艺术设计教育;工艺美术专业;教育体系改革
我国已成为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据统计,我国目前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中院校已经有斤千所的规模,招生规模也达到了每年十万人以上,设计类专业已经成为中国大中专院校专业中最热门、发展速度最快的专业之一。虽然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发展迅速,但过快的增长速度必然引起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质量参差不齐以及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对艺术设计领域产生日新月异的影响,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能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我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反思
(一)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间的错位
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在国家实施“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后迅速扩张,但盲目扩张带来艺术设计教育的过度膨胀,在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方面产生诸多问题,大部分大中专院校目前的专业设置集中在广告包装设计、室内设计专业、环境艺术等所谓的常规性专业,而中国每年培养的十多万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也大多从事于与常规性专业相对应的服务行业当中,真正能够进入制造行业的人才却寥寥无几。可见,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导致滞后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二)教育思想和方法陈旧,结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普遍存在求多求全,专业化分过窄,界限过清,缺乏交叉综合的特点。教学方法为以传授技能为主的灌输性教学,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忽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现在国内设计专业的办学模式缺乏创造性和特色,中国的艺术教育是以照搬外国办学模式开始的,解放后照搬苏联模式,改革开放后又引进了一些模式,肓目追求、照搬西方模式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还较为明显缺乏适合中国国情和特色的办学模式。
二、科学技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摊广,科技的进步使数字技术逐步运用到到艺术设计中去,此数字艺术正式进入艺术院校。如今数字技术已融入到艺术没计的各个领域中,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艺术设计门类发生变化
近年来,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艺术设计的内涵也由过去的狭窄的内涵扩展到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各大领域中去。其次,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进化为数字视觉信息传达设计。例如,以数字化视觉形象取代纸质媒介印刷形象、以动态形象取代静态形象、以虚拟的数字产品取代纸质产品、以数字实现手段取代传统手工制作,数字化介入和新媒体信息传播使得一切皆变为可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其设计不再靠手工制图来实现。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设计在现场直接模拟完成,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范畴可以超越到“虚拟现实”场景的搭建。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自由地生成设计形象,并且带来设计语汇的丰富与更新。种种科学技术的运用显示了数字化、非物质化和虚拟化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设计的显著特征。数字科技的传播给设计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设计的推动。
(二)科学技术的介入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
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有颇多精辟之处,但是,对于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掌握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对于把握社会发展的大众文化,对于现实生活中代表未来方向的新生事物,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理论的视野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在设计中的表现为独特的创作风格及鲜明的个性上存在不足,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转变教育理念,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门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学科,已经从较为单一的装饰美化领域进人到多学科的综合发展领域,在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艺术设计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本学科内的知识和技能,而已成为建设和构成整个公共社会形态的创造性工作。市场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诸多契机,艺术设计只有符合社会需求,将设计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探索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一)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强调拓宽基础,在人才教育方面提倡培养“通才”,提出培养面面向科技信息时代的全能型设计师。设计教育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设计脱离实践,或停滞于模拟化设计的状态之中,这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一直是以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艺轻技的弊端,尤其缺乏以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这是导致中国设计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设计教育的根本原因之一。包豪斯设计教育理论自提出以来一直倡导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但事实上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技术实践方面长期缺失。专业实习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的只要方式之一,在现代设计教育的模式中,将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让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充分参与到市场中去,使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创造价值,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意、决策和设计能力,使其具备设计师的能力和素质。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调整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是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教育相交叉的学科,拥有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双重性特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的社会职能应该是引导社会的视觉和设计审美取向的提高,提高大众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和认知能力。艺术设计是专业性、实践性、交流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教育理念不能适应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培养。在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针对课程特点,夯实专业基础。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固守工艺美术教育的教条,也不能一味照搬照业院校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而应建立具有自身特点而又符合事情的学科体系。在一定的专业深度下,以灵活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来适应科学技术对设计带来的影响和随之而来发生的变化。
(三)突破思维常规,积极培养创新性思维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性思维不等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其特点是要求我们打破常规性思维,对我们以往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理念进行重新改造,产生新的思维成果。而实际上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往往遵循传统的设计理念,其结果是直接阻碍了创造力的发展。艺术设计强调个性,思维信息进行的不断交流,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打破原有思维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更新。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创新,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极具个性和创造力的设计成功实现。
(四)加强综合学科教育,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能力
综合性的跨学科教学是现代设计教育一个新的起点。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不仅需要深度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涉猎多种学科。由于现代设计是建立在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基础之上,因此良好的综合文化素质是设计创新力的保障。未来的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对人文、社科领域所发生的新动向的掌握,并加以贯彻和运用。针对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对相关学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并融人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学科之间共同的原理,整体把握学科体系,并运用综合知识去分析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21世纪我们面里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艺术设计教育要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构建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并能够融入世界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才能使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更加有序健康的发展。
[1]肖佩.当代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孙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1.
[4]吕屏.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
[5]关红.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6]程瑶.艺术设计教育中的生态定位研究[D].延边大学,2006.
[7]韩玉婷.安徽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8]匡双艳.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D].广西师范大学,2007.
G42
A
1005-5312(2014)11-02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