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腹泻并乳糖不耐受症小儿去乳糖饮品喂养方式的探讨

2014-03-08李思思

护理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乳糖酶乳糖饮品

李思思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儿童消化科,浙江 温州325027)

母乳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受饮食、遗传、感染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婴儿体内乳糖酶活性相对较低或缺乏肠黏膜乳糖酶,不能完全分解食用乳及乳制品中乳糖,未充分分解的乳糖进入肠腔被细菌分解,导致腹胀、腹泻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称乳糖不耐受症[1]。乳糖酶缺乏最终引起婴幼儿营养不良,研究发现乳糖酶缺乏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均较正常儿低,且患佝偻病、贫血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儿[2],因此目前国内外对乳糖不耐受症均提倡给予去乳糖奶粉喂养,但对去乳糖奶粉喂养时间尚有争议。笔者对98例乳糖不耐受症婴幼儿实施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探讨喂养时间与临床症状及体格发育有无相关性,为临床乳糖不耐受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腹泻患儿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5~24(10.40±2.72)个月。纳入标准:足月儿;确诊为乳糖不耐受症;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具有母乳喂养能力。将符合纳入标准患儿按住院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和对照组(单号)各4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去乳糖饮品喂养方法 观察组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即暂停母乳,改为去乳糖奶粉喂养1次/ 2 h,每次喂食时间<15 min,根据大便情况逐渐调整母乳喂养次数、喂养量,即乳糖奶粉:母乳每天喂养次数从4∶1—2:1—1∶1,过渡3~5 d,逐步恢复至全母乳喂养。对照组则采用长期去乳糖奶粉喂养,即发现乳糖不耐受症后一直予去乳糖奶粉。两组均按计划添加辅食。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判定 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补充建议》[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服用含乳糖食物后无或轻微腹胀0.5 h内消失;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或以下,性状好转,服用含乳糖食物后出现腹胀,腹胀不适1 h内消失;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服用含乳糖食物后腹胀明显,2 h内不能好转。

1.3.2 监测指标 观察两组在患儿喂养过程中腹泻症状消失时间,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率的比较 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高于对照组,而呼吸道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率的比较

3 讨论

3.1 实施短期去乳糖饮品喂养的理论研究 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肠道黏膜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的以腹胀、腹泻、腹痛为主的一组消化道症状。肠道乳糖酶含量过少或活性过低,或胃肠道蠕动过快时,乳汁中乳糖成分水解不充分,在排入结肠后细菌作用使乳糖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同时由于乳糖使肠腔内容物渗透压的升高,阻碍了结肠吸收水份,既而引发腹胀、腹泻、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大量营养素特别是钙吸收障碍[4]。因此,为防止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生,予去乳糖奶粉喂养是非常重要的。乳糖酶具有成熟最晚、含量最低、最易受损,但恢复较快的生物学特点[5]。本研究根据此特点,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式,去乳糖奶粉是除乳糖外保留其他成份营养配方,蛋白质、营养元素齐全,又可降低乳糖负荷,能缓解肠黏膜乳糖酶不足,辅助肠黏膜再生修复,保持肠黏膜渗透性,防止诱发肠黏膜萎缩[6]。而过度限制乳糖的摄入会导致营养物质缺乏而影响肠黏膜的修复,采用短期喂养去乳糖奶粉只是暂时替代母乳,在乳糖酶恢复后即停止,不影响母乳中免疫因子吸收,增强患儿喂养耐受性。

3.2 实施短期去乳糖饮品喂养的效果分析

3.2.1 短期去乳糖饮品喂养可确保乳糖不耐受症患儿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症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表明去乳糖奶粉喂养对乳糖不耐受症有良好治疗效果,两组均采用去乳糖喂养,作用在于使肠道乳糖吸收负担减轻,促进肠黏膜的修复,缩短病程,从而取得满意疗效。另外,菌群分解去乳糖奶粉不产生气体,可辅助减轻腹胀等不良症状。而观察组与对照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喂养方式临床效果相近,说明乳糖不耐受症患儿不是长期不能母乳喂养,而是暂时不能喝母乳,这与乳糖酶“恢复较快”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因此观察组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是有效可行的。

3.2.2 短期去乳糖饮品喂养符合患儿生长发育要求

由于乳糖不耐受症不仅导致腹泻迁延难愈,而且未被吸收的乳糖堆积分解后更加重了肠黏膜损伤,使腹泻症状恶化,营养物质大量丢失[7]。本研究采用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既减轻了肠道吸收乳糖的负担,又不会因过度限制乳糖的摄入而引起营养物质的缺乏,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肠黏膜修复,维持患儿机体需要。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3个月体质量增长值高于对照组,说明短时间去乳糖奶粉喂养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3.2.3 短期去乳糖饮品喂养增强患儿免疫力 研究发现,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在于观察组短期去乳糖喂养后,间断性母乳喂养使饮品中营养素更全面、比例更均衡、更易于吸收,还能为患儿提供多种免疫因子。因此,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对于患儿免疫功能的维护显著优于长期去乳糖奶粉喂养。

综上所述,乳糖不耐受症患儿采取短期去乳糖奶粉喂养方式,既符合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又可以维持其免疫功能的平衡,值得在临床推广。

[1]常桂芬,彭 丽,宋丽君,等.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婴幼儿病毒性腹泻[J].中国妇幼保健,2009,5(14):1987-1988.

[2]徐家骅,黄 瑛.腹泻期去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2(7):532-536.

[3]刘兰海,朱维丽.去乳糖奶粉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7(4):56-57.

[4]刘秀荣,单益梅,刘兰海.去乳糖奶粉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 13(24):167-168.

[5]李志瑶.急性腹泻小儿的饮食管理[D].成都:四川大学,2006.

[6]姜雪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7]齐艳丽,汪明清.安儿宁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6B):76.

猜你喜欢

乳糖酶乳糖饮品
小儿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婴儿乳糖酶缺乏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用食品安全级载体
——壳聚糖固定化乳糖酶条件的优化
高颜值饮品高颜
天热了饮品畅欢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微生物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