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消融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2014-03-08刘志标刘收厚马永驰
刘志标,刘收厚,汤 晨,马永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耳鼻喉科 223300)
在临床上,慢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黏膜下组织、下鼻甲骨在晚期时往往会增生肥厚,发展成为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CHR)[1]。其中以下鼻甲处最显著,导致该部位前后端及下缘均呈现为形状各异的肥厚,或者是息肉样病变。此外,由于鼻塞对于慢性鼻炎而言,是一类常见症状,而下鼻甲的增生肥厚亦为导致鼻塞的主要病因[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若能在不对下鼻甲功能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缓解或去除下鼻甲的增生肥厚,则为CHR疾病的标准治则。以往临床常选用部分切除术或者下鼻甲成形术(inferior turbinate plasty,ITP)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turbinate fracture shift operation,TFSO)等术式对CHR加以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本文研究低温等离子消融(low-temperature plasma ablation,LTPA)联合TFSO对CHR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本院确诊为CHR的患者92例,其中男64例,女28例,年龄19~67岁,平均(48.3±2.6)岁。病程在6个月至28年,平均病程为(1.5±0.8)年。全部患者主诉症状是持续鼻塞,且经鼻内镜检查和鼻腔鼻窦的CT检查证实。排除标准:(1)单纯的鼻甲骨有骨性肥大症状者;(2)有鼻中隔偏曲者;(3)有鼻窦炎者;(4)有腺样体肥大者;(5)有鼻腔占位性病变者;(6)保守治疗大于2周仍无疗效。以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7.7±2.5)岁。病程在6个月至26年,平均病程(1.4±0.9)年。对照组男33例,女13例,年龄21~67岁,平均(48.5±1.7)岁。病程7个月至28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行LTPA联合TFSO术式,主要步骤:取仰卧位,用1%的地卡因药物棉片为鼻腔黏膜实施麻醉3次。再以1%的利多卡因药物在下鼻甲的黏膜下实施局部浸润麻醉。通过美国ENTecCoblator型等离子系统实施手术,并选择Reflex45#型等离子刀。将主机的输出功率调至5档。以生理盐水湿润刀头后,在内镜下将下鼻甲的肥厚处作进刀点,而后打开开关,顺沿黏膜滑行到后端,持续5~10s后,可缓慢退出。刀头可在打开凝血开关之后退出。依照下鼻甲的肥厚度选择3~4孔道,确保进孔间处于错位状态,以防止同一位置的过度消融或者组织坏死。完成之后,顺着患者下鼻甲的表层覆盖1个纱条,将剥离子置于纱条上外压下鼻甲的附着根部,使骨折外移,直至听到骨折声音之后即止。此时患者总鼻道显著变宽。个别骨质较难骨折者选择骨折线时可靠近游离缘处。术后顺沿下鼻甲的表面塞入1个凡士林纱条。
对照组则行ITP联合TFSO术式,麻醉方法同上,主要步骤是:若患者下鼻甲骨的部位异常而形态正常,则以大号直钳牵拉鼻甲根部并朝鼻腔的外侧壁方向骨折外移。若患者为泡状下鼻甲,则以直钳反复对下鼻甲部位钳夹并促使其缩小,之后外移。若患者为下鼻甲处骨质增生型肥厚者,则在前端开口长度为5mm的纵向切口,直至骨质表面,黏骨膜之下经剥离子对内侧的黏骨膜实施分离,之后向内骨折并朝外推移。术后操作同观察组。
1.2.2 疗效评价 治愈:患者鼻塞已完全消失,且鼻腔通气状态良好,相应下鼻甲亦缩小。好转:患者鼻塞程度缓解,鼻腔通气状态较好,而下鼻甲的缩小程度各异;无效:患者仍然鼻塞,鼻腔通气状态差,而下鼻甲并无缩小。将治愈及好转之和记为总有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整体评分情况实施统计并对比[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者连续性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情况对比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情况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P<0.05,与治疗之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 n VAS 评分观察组 46 治疗前8.21±0.47治疗后 3.04±0.78*对照组 46 治疗前 8.20±0.45治疗后 5.32±0.51*△
2.3 两组不良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中,1例患者治疗无效,经核实,为老年患者,因术后1个月并未按时复查而形成鼻腔粘连,清除粘连带之后好转。对照组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含5例老年患者,情况与观察组类似,另3例则是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另以低温等离子作用于扳机点之后症状好转。
3 讨 论
有报道称,下鼻甲对人体生理功能及有关呼吸系统均可发挥重要作用[4]。该组织能够经鼻周对空气流量的吸入情况实施调控,从而确保正常的双侧鼻阻力,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呼吸。此外,下鼻甲对于鼻腔吸入空气而言,亦可发挥调温和调湿以及滤过和清洁等效果,从而符合下呼吸道和肺部器官的生理性需求。根据笔者的临床检验,CHR患者在临床诊断时,病理特征通常是鼻黏膜或者骨膜骨质发生增生和肥大,其中下鼻甲的增生肥大显得尤为明显。以往各类治疗方案,能随刻缓解患者鼻塞症状,然而在治疗的同时亦可能破坏下鼻甲有关黏膜和表层纤毛细胞,以及血管等结构[5]。严重者甚至有胸闷气促等临床表现,给患者自身带来更大影响。
笔者以LTPA联合TFSO方案对CHR患者实施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与Tsybikov等[6]报道一致。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为如下几点[7]:(1)LTPA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其主要发展于近年,其所形成的能量可致刀头及组织间有关电解质液产生等离子薄层,且层中离子受电场影响而加速,致使能量不断传递至组织。而靶组织处细胞与低温下断开了分子键,最终分解成能够外排的碳水化合物和相关氧化物,再经纤维组织的瘢痕修复作用,导致产生组织减容性效果。(2)LTPA是低温和孔道进出模式,因此对于组织的损伤较小,还可保护生理功能性黏膜组织,以及鼻纤毛黏液等系统的排异和嗅觉功能等,因此更好地降低了患者VAS评分水平。(3)LTPA可发挥其凝血效果,出血量较少,且恢复较快,并满足微创化及功能化的原则,对患者预后有更加积极的作用。国外Tsybikov等[8]通过LTPA联合TFSO方案治疗CHR患者,结果发现,总有效率可达到98.13%,而本文为97.83%,基本符合其报道结果。Gindros等[9]对比LTPA联合TFSO方案以及ITP联合TFSO术式治疗CHR患者的疗效,结果发现,使用LTPA联合TFSO方案的观察组整体疗效高出对照组的10.00%左右,本文两组间的差距为15.22%,这亦与之相符。Gerhard等[10]则主要对比不同治疗手段对于CHR患者VAS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TFSO与LTPA联合治疗后,患者VAS评分水平逐渐下降,并趋于恢复正常,整体水平显著低于ITP联合TFSO组,亦可证实本研究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检验后总结出如下几点:(1)无论何种术式,完成后应要求患者适时随访,以防止鼻腔粘连或复发,若有不良预后,则应积极采取清除粘连带等措施。(2)对严重过敏性鼻炎患者,另以低温等离子作用于扳机点,以获得较好疗效[11]。(3)术中需仔细操作,尽量避免损伤患者鼻内黏膜,为良好预后作好康复基础。
综上所述,以LTPA联合TFSO方案治疗CHR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VAS评分水平,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1] 张庆翔,周维国,张海东,等.下鼻甲外移术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422-425.
[2] 贺松坡.慢性肥厚性鼻炎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观察[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5):4514-4515.
[3] 黄方名,王文忠,周兰柱,等.两种下鼻甲手术方式的术后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701,1742.
[4] 侯森,杨海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效率的 Meta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3,27(1):51-53,57.
[5] 范子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与微波凝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3):1038-1039.
[6] Nguyen KH,Suzuki H,Wakasugi T,et al.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s and a tight junction protein in the nas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J].Allergol Immunopathol(Madr),2013,41(4):246-254.
[7] Nguyen KH,Suzuki H,Wakasugi T,et al.Express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s,erbBs,in the nasal mucos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J].ORL J Otorhinolaryngol Relat Spec,2012,74(2):57-63.
[8] Tsybikov NN,Egorova EV,Prutkina EV.The level of endothelin-1in blood serum and nasal secretion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rhinitis[J].Vestn Otorinolaringol,2010,1(6):19-20.
[9] Gindros G,Kantas I,Balatsouras DG,et al.Mucosal changes in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after surgical turbinate reduction[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09,266(9):1409-1416.
[10] Gerhard C,Roux S,Brückner S,et al.Low-temperature atmospheric pressure argon plasma treatment and hybrid laser-plasma ablation of barite crown and heavy flint glass[J].Appl Opt,2012,51(17):3847-3852.
[11] Lindner H,Murtazin A,Groh S,et al.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lasma temperature,flow velocity,and injector diameter effects for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J].Anal Chem,2011,83(24):9260-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