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成果评审鉴定获奖组讯

2014-03-08

有色设备 2014年5期
关键词:除铁总院精矿

科研成果评审鉴定获奖组讯

•矿冶总院获3项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奖 第四届中国工程爆破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在山东青岛举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获3项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乳化炸药及乳化粉状炸药燃烧转爆轰研究”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属工业炸药基础研究,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完成,获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一等奖。乳化炸药及乳化粉状炸药是我国民爆行业重点推广的新型工业炸药,对其燃烧转爆轰(DDT)过程,国内外学者没有进行过研究。课题针对热感度和机械感度较低且具有一定含水量的乳化炸药和乳化粉状炸药,设计研究了新型点火器具等实验装置,建立了针对钝感工业炸药燃烧转爆轰的测试系统,对其DDT过程中的燃烧波速度、压缩波速度和药床爆轰压力及燃烧转爆轰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及研究结果对乳化炸药及乳化粉状炸药的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工业炸药作功能力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弹道抛掷法”项目是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民爆基础科研项目,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完成,获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一等奖。采用该项目成果编制的《工业炸药试验方法 作功能力试验 弹道抛掷法》标准于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的实施,为我国民用爆破行业提供了必要的检测手段,提高了我国工业炸药测试水平,对加强我国民爆行业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民爆行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MEF移动式乳胶基质制备站”项目由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与广东宏大爆破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获中国工程爆破科学技术二等奖。制备站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实现炸药生产、装药爆破服务一条龙模式奠定了技术基础,符合我国民爆器材产业政策,对于推动我国民爆器材行业朝着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数字化底吹炉智能熔炼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8月25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持的“数字化底吹炉智能熔炼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举行,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信息服务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室研究开发的该项技术通过验收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的工作与技术报告,并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是一项针对底吹炼铜工艺的原始创新技术,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课题组深耕有色冶金行业,以解决行业共性难题为突破口,针对新型铜冶炼工艺中的测控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以软测量和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底吹炉智能熔炼技术,实现了氧气底吹铜冶炼过程中的熔体温度、铜锍和炉渣液位的在线检测,过程数据、化验数据和称重数据的信息集成,以及生产工况的自动识别和智能寻优等操作。该技术已在东营鲁方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两年多,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操作简单、节省劳力、能耗低、运行稳定可靠,经济效益显著。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9项冶金技术通过鉴定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9项冶金技术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这九个冶金技术项目为:红土镍矿常压- 加压联合浸出工艺、加压浸出提升锌冶炼联合流程、铜冶炼过程中含砷物料综合利用、中低品位复杂辉钼精矿全湿法提取技术、铁闪锌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新工艺、锌冶炼过程中伴生稀散金属提取技术、锌冶炼浸出液深度净化及钴渣综合回收技术和锌冶炼除铁及铟综合回收技术。9个项目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如下:

(1)红土镍矿常压- 加压联合浸出工艺。项目针对不同类型红土镍矿,打破传统思路,采用常压浸出褐铁矿,加压浸出蛇纹石,解决了目前镍红土矿冶炼工艺只能处理单一类型矿石的难题,原料适应性强;中和剂消耗量大幅度降低,可大幅降低成本,实现红土镍矿冶炼工艺试剂消耗低和金属回收率高,镍、钴回收率由75%~80%提高到90%~92%,酸耗由850~950 kg/t矿降低到600~650 kg/t矿;加压浸出条件温和,加压浸出配置得到简化,与传统红土镍矿湿法处理工艺相比,反应温度由250 ℃降低到150 ℃,反应压力由5 MPa降低到0.5 MPa,设备运转率大大提高,能耗显著降低,投资显著降低。新技术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对推动红土镍矿的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加压浸出提升锌冶炼联合流程。针对现有湿法炼锌铁矾除铁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加压浸出技术优化现有铁矾除铁工艺流程,通过热酸浸出液加压浸出锌精矿,在同一反应器中较短反应时间内实现除铁、浸锌双重目标,锌回收率提高了3%~5%,电锌成本降低400元/t,实现了加压浸出与现有锌冶炼热酸浸出流程的耦合。新工艺三废排放量少,固体排放量减少50%,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该成果对于硫化锌矿的清洁生产和绿色产业链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铜冶炼过程中含砷物料综合利用。针对铜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砷滤饼、黑铜泥、白烟尘等含砷物料,首次开发出硫化砷渣加压氧化浸出技术,消纳了生产中产生的含砷危险固体废物;提出了铜冶炼含砷物料联合处理流程,实现了砷滤饼、白烟尘、黑铜泥及粗硫酸铜中的砷高效分离及产品化,铜、砷回收率均达到98%以上,综合回收了铜、砷、铼等有价金属;研制出加压釜尾气双路联动调节及反吹装置,避免了加压浸出排料过程中管路及阀门的堵塞,开发了立式反应釜全自动化连锁控制技术,解决了立式反应釜过程控制难度高等问题,提高了加压釜的安全性。该项目已在江铜贵溪冶炼厂等企业实现了工业化应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中低品位复杂辉钼精矿全湿法提取技术。针对中铝秘鲁铜矿中低品位复杂钼精矿,首次研发了中低品位复杂钼精矿中温中压加压氧化技术,成功地开发出加压氧化全湿法集成创新技术。在未添加催化剂情况下,实现了180℃条件下辉钼矿的充分氧化,钼氧化率大于98%;开发了从高酸度加压浸出液中直接萃取回收钼新工艺,钼萃取和反萃率均可达到98%以上,萃取选择性强,产品质量好,分相速度好。该项目在秘鲁Toromocho铜矿得到成功应用,建成年处理量3.3万t中低品位钼精矿湿法冶金工厂,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5)铁闪锌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新工艺。针对硫化矿加压氧化浸出特点,通过减少非目的矿物的浸出和无用的过程反应,开发了铁闪锌矿低温低压加压浸出技术,在低于硫熔点温度下锌浸出率可达到97%以上。通过机理研究,控制加压浸出过程,实现选择性浸出,构建安全、清洁、高效、低耗的加压浸出新技术。该项目工艺流程短,过程中不产出硫酸,对提升我国湿法炼锌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锌冶炼过程中伴生稀散金属提取技术。针对含镓锗的锌精矿开发出锌精矿两段浸出-中和沉淀-酸溶-萃取分离提取稀散金属新工艺。首次提出并开发了低温密闭控电浸出技术,实现了锌的高效浸出和溶液中的高价铁离子的还原,为稀散金属与铁的分离创造条件;发明了新型稀散金属萃取剂G3815(烷基醚基乙氧肟酸),对镓锗的选择性高,镓锗的一级萃取率大于95%;开发了镓锗分步萃取新工艺,实现高酸条件下优先萃取锗,萃余液经中和后再萃取镓;采用了新型混合中和剂,实现了针铁矿除铁过程同时有效脱除氟氯。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锌冶炼浸出液深度净化及钴渣综合回收技术。研制出复合净化剂,净化后可使钴含量降低至0.1 ppm以下,有效地降低了锌粉消耗,实现了锌冶炼高钴溶液的深度净化;开发出钴渣富集新技术,99%以上的锌直接返回锌冶炼主系统回收,提高了锌的回收率;首次研发出富钴渣高效分散剂及喷雾燃烧新技术,使焙烧渣钴含量达到40%以上。该项目内蒙古巴彦淖尔建设了年产200 t钴的工业生产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8)湿法炼锌沉矾新工艺及铁矾渣中锌的综合回收技术。首次开发出“铁矾早熟”控制技术,查明了“铁矾早熟”的主要原因,提出两段沉矾新工艺,有效解决了铁矾早熟导致的锌铁分离难题,实现了酸浸液高效除铁和铅银渣富集;开发了铁矾渣低酸浸出回收锌的新工艺,锌总回收率可提高2%~3%;研发出了快速除铁新技术,研制的高效复合除铁剂,使铁矾渣低酸浸出液的除铁时间缩短至20 min以内。该成果对于推动有色冶炼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9)锌冶炼除铁及铟综合回收技术。针对广西大厂高铟高铁锌精矿,开发了“热酸浸出—锌精矿还原—中和沉铟—赤铁矿除铁”新工艺,锌、铟和铁的总回收率可分别达到95%、91%和88%以上,实现了锌铟高效回收与无铁渣排放;开发了活性硫化锌还原技术,对锌精矿进行预活化,提高锌精矿还原性能,锌精矿加入量由常规理论量的3~4倍降低到1.1倍,显著降低锌精矿消耗量,实现了铁还原和锌精矿常压浸出双重目标;通过赤铁矿沉淀机理研究,研发了立式- 卧式组合加压釜,避免了加压釜管道和内壁结垢,优化了赤铁矿除铁技术和装备,生成的赤铁矿渣铁含量达到60%左右,含锌小于1%,铁渣可资源化利用;开发了两段中和沉铟技术,铟铁分离效果好,显著减少了试剂消耗,提高了铟的富集比,由现有铁矾渣工艺的含铟0.18%提高到2%。该成果对于推动锌冶炼除铁及稀散金属综合回收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组的成果汇报、审阅相关资料、进行质疑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发的9项冶金技术成果具有创新性强,环境友好,综合回收好等优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其中4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对提升我国有色冶炼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KQ型矿仓粘壁棚料堵塞清仓系统通过鉴定 9月22日,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受安徽省科技厅委托,在马鞍山市主持召开了由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开发研制的“KQ型矿仓粘壁棚料堵塞清仓系统”科研成果鉴定会。

“KQ型矿仓粘壁棚料堵塞清仓系统”是采矿所机械室针对当前各类选矿厂储矿仓的堵塞现状,根据矿仓的结构特点和堵塞类型,自主开发研制的一项新型技术及装备。该项科研成果成功地解决了矿仓清仓传统手段效果差、安全隐患大的难题,保证了矿仓的有效容积,从而确保选矿厂生产连续运行。该项科研成果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安全效益,应用前景广泛,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仲钨酸铵冶炼全新技术”应用研究通过鉴定 8月16日,江钨控股集团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的“仲钨酸铵冶炼全新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江西靖安举行。经鉴定委员会认定,该项目工艺技术实现了消除废水、短流程钨冶炼生产技术的新突破,具有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等突出优势,成果产业化后将是世界钨工业APT冶炼技术革命性突破,该成果经鉴定为“世界首创、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香炉山白钨加温浮选工业试验研究项目通过评审 9月23日,五矿有色金属控股有限公司在江西修水主持召开了由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江西省修水香炉山钨业公司完成的“香炉山白钨加温浮选工业试验研究”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在听取试验研究单位对选矿试验的汇报,并质询和讨论后,一致通过了该试验研究项目的评审。

为进一步提高白钨回收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品质,2012年,香炉山钨业会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启动了白钨加温浮选工业试验研究项目。

项目实施两年来,试验研究单位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选矿工艺布局优化、药剂制度优化试验、现场验证试验、选厂现有流程查定以及加温精选工业试验。试验期间共处理原矿石1.34万t,钨实际回收率达到78.74%,超过了工业试验预定指标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加温浮选工艺对提高钨回收率和精矿品位均具明显优势,较常温浮选回收率提高3%~5%,特别是在原矿品位低时优势更明显。该试验项目的的成功,对原矿开采品位逐年下降的香炉山钨业公司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该公司正在筹建的2 000 t/d新选厂工艺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

猜你喜欢

除铁总院精矿
山西中润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
高硫铜钴精矿焙烧-酸浸试验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两段高温氧压浸出炼锌过程中针铁矿法除铁工艺研究
粉煤灰硫酸焙烧熟料溶出液的除铁过程研究
钼精矿沸腾焙烧铜、铁行为研究
高锑金精矿浸出试验研究
镍精矿中三氧化二铝的络合滴定
利用乙醇水溶液从含铁硫酸铝中除铁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