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管理部门在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2014-03-08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项目课题

袁 波

0 引 言

重大科研项目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也是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医院已把科研工作摆在医院建设发展的突出位置,但对重大科研项目缺乏总体有效的引导、培育和调控机制,使得重大科研项目处于自主产生、被动管理的状态[1]。因此,探讨科研管理部门在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培育催生重大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水平。本文结合管理实践,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在重大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经验做法,为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职能作用提供借鉴。

1 创新管理理念

重大科研项目的产出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需要一定的环境背景、动力源泉和原始积累。从管理理念角度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为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基础保证。

1.1 坚持适度规模理念 在目前医院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很多医院都在不断扩大规模,使得医疗工作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很难具备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这也是很多医院科研工作难以取得突破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我院提出“适度规模”的发展理念,按照“做大做全不如做精做强”的思路,合理控制病床数量,为医务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创造了条件,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科研工作创造更大的空间,这也成为医院近年来获得丰硕外源性课题的重要基础[2]。

1.2 不断完善激励措施 相对于医疗、教学工作而言,科研工作更具有“过程艰难性”和“结果不确定性”的特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科研工作来讲尤为重要。不少医院在科研管理工作制订了多项激励措施,但效果却不甚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措施缺乏可及性、公平性和等价性[3]。可及性指激励措施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能够实现;公平性指激励措施的实施对任何一个层次的医务人员平等,不能让激励措施只成为优势学科和权威专家的专享措施,要以适当的方式兼顾到一般学科和中青年科研骨干;等价性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上做到付出与回报相一致。为此,我院推出“院外课题经费等额匹配、对高层次成果实施重奖、SCI论文按分值奖励”等措施。在课题管理上,形成“一次征集、集中评审、分类上报”的机制。通过集中评审实现了激励措施的可及性、公平性和等价性,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医院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1.3 形成浓厚科研氛围 科研工作需要每名医务人员具备科研意识。只有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医疗技术水平才能不断提高[4]。对于医务人员个人而言,不进行科学研究就难以提升医疗水平;对于医院整体而言,没有一定的科研氛围就不可能有重大科研项目的产出。因此,科研管理人员要形成“有高原才有高峰”的思维,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按照“多点培育、重点突破”的思路,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的产出。我院将课题、成果、论文严格与职称晋升挂钩,对“无课题、无成果、无论文”的“三无”人员实行每年定期公开警示制度,在职称晋升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并暂停其研究生招生资格。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全员参与,打造科研工作的“高原”态势,在此基础上有重点的培育出“高峰”。“十二五”以来,我院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并由此产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和“优秀青年”等重大项目。

2 整合人才资源

从国内外各领域重大奖项的获奖情况分析可以发现,科学研究已形成“团队作战”的模式。因此,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点。

2.1 以领军人才为牵引打造科研团队 对于科研团队而言,关键是要有一个核心的领军人才和一个合理的人才梯队[5]。为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我院推行“初级医生全科化、中级医生专科化、高级医生专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专病诊疗模式,采用为中青年人才设立院内课题、强化“三基”训练等措施,为各个层次的人才设计了科学的成才路径。对于领军人才培养,推行科主任助理制、医疗组长制、学科带头人与学术带头人并存制、选派中青年骨干机关代职、与发达国家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并互派研究学者等举措,一方面拓宽领军人才的培养途径,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他们的能力素质,不仅提高了学术水平,还锻炼了领导、组织和协调能力。自2010年已有40余名科主任助理走上科室领导岗位,成为医院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打造了一批新兴的科研团队。

2.2 以虚拟学科为牵引打造科研团队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按系统区分学科的传统模式已很难满足临床诊疗和医学研究的需要,各种形式的虚拟学科在各大医院正悄然而生[6]。为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按照“实体与虚拟结合”的思路,我院依托各实体学科,成立了重症监护中心、手术机器人协作组、肺癌联合诊治中心、淋巴瘤诊治中心等各种形式的虚拟学科。每个虚拟学科不仅是以专项技术或专病为核心的诊疗单元,还是一个有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科研团队。这种虚拟化、集成式的模式盘活了医院资源,发挥了专家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科的建设。

2.3 以重大课题为牵引打造科研团队 多数科研团队以重大课题为核心产生,没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则很难获得并完成重大课题。以领军人才为牵引打造的科研团队大多局限在一个学科之内;以虚拟学科为牵引打造的科研团队大多局限在一个单位之内;而以重大课题为牵引打造的科研团队则超越了学科、单位的界限,实现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协作[7]。2011年,我院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也形成了一支跨越国界的科研团队。

3 凝聚科研方向

在科研管理中,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的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应为科研项目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自然孵化”到“培育催生”的转变,促进重大科研项目的产出。

3.1 把握正确的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要广泛培育,但不可能遍地开花,只能重点突破。因此,在制订战略规划中,必须找准主要方向,形成拳头力量,打造优势品牌。当前多家医院均在开展肝移植项目,我院普通外科作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并没有跟风而上,根本原因在于将重点方向放在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上,把肠移植作为主攻方向。在我院开展的学科建设发展评估中,从医院和科室2个层面对学科发展进行“SWOT”分析,疏理各学科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主要目的就是制订医院的科技创新战略和各科室的科研重点方向。

3.2 促进基础与临床结合 凡是重大、有生命力的研究项目,都须遵循“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思路。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在方向指引上必须紧贴临床,推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整合,这也是当前正在兴起的转化医学的核心要义。根据这一思路,我院先后成立了“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脑功能性疾病影像转化医学中心”。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在早期就形成了“三层次科研战略”,即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基础研究探讨机制,解决问题;通过临床试验进行系统验证与推广。随着转化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以往“三层次科研战略”已跃升为“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肾脏病转化医学中心与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及威海威高血液净化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产学研”基地。

3.3 落实规划的分步推进 科研课题一般由各学科自主酝酿产生,但很多课题容易受到攻坚克难信心不足、占有科研资源不够、存在急功近利思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目标较局限、研究范围较狭窄,很难形成重大项目[8]。为此,应立足长效,促进重大项目的生成。我院在长期科研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课题院内评审制度。一方面通过公开评审可以遴选出优秀的课题上报立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发现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课题,发挥专家群体的智慧,汇集可能获得的各类优势资源,酝酿更具创新性、更有影响力的项目。我院黎介寿院士主持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研究项目,前后历时近40年。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又组织召开肠功能障碍治疗“十二五”持续发展特邀院士咨询会,邀请基础、临床、电子工程等多学科9名院士共聚一堂、集思广益,从多个方向为肠功能障碍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制订了长远的战略规划。

4 转变服务模式

管理学中有“科学、技术、管理是人类进步的三鼎足”这一经典理论[9],这充分体现了管理的重要性。在医学科学研究方面,同样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我们认为,当前科研管理必须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4.1 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传统科研管理主要是完成信息传递、材料收发以及相关协调等工作,属被动管理。随着科技创新形势的高速发展和变化,科研管理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科研管理人员要主动作为,积极掌握、研究国家、军队的科研管理政策和信息动态,当好科研工作的导调员;对医院的人才培养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科技创新活动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当好科研工作的设计师;对医院的科研项目实施常态化管理,积极协调、动态督导,当好科研工作的组织者。

4.2 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科研管理工作,不仅要“管好”、“理顺”,更要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因此,在科研管理中必须持续强化服务意识,甘当广大科技人员的服务员,为他们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供更得力的保障。为此,我院定期组织管理业务学习,安排科室专家轮流为行政管理人员授课,交流医学研究前沿和各学科的发展动态,组织医务人员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建立行政管理人员考评讲评机制等,促进行政管理人员以更高的标准服务于医教研工作。

4.3 从“院内”向“院外”转变 在多学科、大协作的环境下,科研管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院内,而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院外,甚至国外。为此,我们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有关科研院所、医学院校的各类科研资源,与各单位的科研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的学术动态,利用网络媒体及时发布学术信息,为医务人员利用院外研究平台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资讯。

[1] 文 成,范从海,王 露.如何做好医院的科研管理工作[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4):77-78.

[2] 易学明.推进转化医学研究建设转化型医院[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3):225-230.

[3] 杨国平,金新政.多维度构建医院新型的激励机制刍议[J].中国医院,2007,11(12):45-48.

[4] 张品南,郭 群,陈 燕,等.以转化医学理念指导现代医学科学发展[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6-9.

[5] 律 苗,龙莉艳,张桂云.医学科研团队的知识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2012,16(5):64-66.

[6] 徐 幻,刘玉秀,杨国斌,等.医院虚拟学科创新平台构建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10):63-65.

[7] 吴 杨,苏 竣.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的复杂特性及其协同机制作用机理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156-165.

[8] 林民强.基于过程管理的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实践[J].现代医院,2012,12(8):105-106.

[9] 程 刚.管理学视角下高效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6):158-163.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项目课题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