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非典型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2014-03-08陈德华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江苏如东226404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4年1期
关键词:非典型鸡舍鸡群

陈德华 〈江苏省如东职业高级中学 江苏 如东 226404〉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鸡业发展和防疫免疫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城疫(ND)疫苗的普遍应用,使以鸡腺胃出血和高死亡率为典型临床症状的ND发病率明显下降,而非典型亚临床ND发病率却越来越高。由于非典型ND临床症状不明显,剖检病变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不高,因此,发病后往往不能引起养鸡者的足够重视;加之临床上非典型ND又易与其他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沙门氏菌病等)并发或继发感染,故给诊断和防制带来较大的难度,常常因延误处理时机,造成疫情不能及时控制,使养鸡者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就二十多年来在禽病门诊和咨询服务中对该病的诊断与防制情况,谈谈个人的体会。

1 鸡非典型ND的发病特点

我市(南通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与上海、苏州和杭州等大中城市隔江相望。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市场优势,历来就有饲养三黄鸡的传统。但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又引进了许多良种蛋、肉鸡等品种,从而形成了肉用鸡、蛋用鸡和兼用鸡都有,良种鸡、土种鸡和杂交鸡共存的饲养格局。在一个地区有多种类型和多个品种的鸡饲养,对满足市场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和提高饲养经济效益是有益的,但由于不同类型和品种鸡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同,加之饲养管理和防疫水平的差异,因而发病后表现的特点也不尽相同,故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较大难度。笔者通过门诊服务发现,本地区鸡群发生非典型ND后表现有以下特点。

1.1 土种三黄鸡

属兼用型鸡,饲养周期仔公鸡为80~100日龄,小母鸡为120~150日龄。其发病日龄主要集中在20~30、50~70、90~100日龄3个时间段,但也有鸡群发病日龄提前,最早有7日龄发病的现象。不同阶段公母鸡的发病率有差异,据门诊资料分析,20~30日龄公、母鸡的发病率几乎相等(各一半),50~70日龄时母鸡的发病率高于公鸡(约为3∶1),而90~100日龄时公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鸡(约为10∶1)。症状以脚、腿瘫痪为主,有时伴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发病季节多在育雏比较集中的早春或秋冬交替的寒冷季节;流行的方式以户(场)散发和小规模慢性流行为主。

1.2 肉用仔鸡

包括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其饲养周期都为42~56日龄。其发病日龄主要在35~50日龄;公、母鸡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症状以明显的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特征和持续性的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情况下与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季节性不明显,但在饲养批次密集的期间及盛夏酷暑的高温时节多发;流行的方式以地区性的散发和中小规模的流行为主。

1.3 商品蛋鸡及种鸡

主要指国外引进的良种蛋鸡和肉用种鸡。其发病日龄多在200日龄以后;症状以轻度的咳嗽、张口喘气和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产白壳蛋为主要特征;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的方式以地区性的散发和较大规模的流行为主,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则会在某地区(或场户)造成反复多次流行。

2 鸡非典型ND的临诊特征

2.1 主要临床症状

除如上所述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鸡发生非典型ND病后有不同临诊表现外,不同年龄阶段的鸡发病后其症状也不相同。

2.1.1 1月龄内的雏鸡

主要表现轻度呼吸道症状,如喘气、张口伸颈及发出喘鸣音,轻微的咳嗽声;脚瘫痪、腿麻痹,不能站立和行走,好似维生素B2或钙、磷缺乏症,个别的有摇头、振颤或转颈等神经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嗉囊空虚有黏液,开始几天发病率不高,死亡也很少,5~7天后波及全群,死亡率迅速提高。

2.1.2 2~3月龄的育成鸡

主要表现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打喷嚏,甩头,呼吸困难,有吞咽动作,有咯咯的叫声;有的有阵发性的神经症状,如歪脖、转圈和倒退等,尤其是遇应激时症状更为明显;精神变差,采食减少,打瞌睡,拉黄绿色、黄白色或绿色稀粪,出现零星死亡。

2.1.3 成年产蛋鸡

主要表现为轻度呼吸道症状,张口喘气,类似气温高引起的喘气,产蛋率下降,蛋壳变薄、变白,破损蛋、畸形蛋增多,采食明显减少,粪便呈绿色、黄白色或黄绿色,粪便的形态由干状变为软状、糊状或稀薄样,最后呈水样;鸡冠发绀、苍白及萎缩,嗉囊积液,零星死亡。一般发病2~3天后采食量和产蛋率开始下降,采食量最多可下降20%~40%,产蛋率下降幅度达30%~50%左右。发病8~9天后采食量开始恢复,15天左右恢复原来水平;产蛋下降8~10天降为最低谷,然后缓慢回升,经30~50天才可升至顶峰,但达不到原有的产蛋水平。部分鸡停产、消瘦,有些鸡变为假产鸡,偶见少数鸡有神经症状,有的病鸡逐渐消瘦死亡,但死亡率一般不高(小于2%)。

2.2 剖检病理变化

(1)病死鸡皮肤干燥,脱水。冠苍白、发绀、皱褶及萎缩,脚干瘪,嗉囊空虚,有黏稠液体。内脏浆膜、黏膜出血,心冠脂肪、腹腔脂肪有出血点。口腔内有黏液,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黏液。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例,可见气管黏膜肥厚,气囊混浊、膜增厚,并有干酪样渗出物。

(2)腺胃黏膜上有一层灰白色黏稠分泌物,腺胃乳头上出血较少见,有时挤压腺胃乳头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十二指肠淋巴集结及卵黄蒂前后淋巴集结出现肿胀、出血或溃疡,整个肠道的不同肠段形成数量多少不等的岛屿状或枣核状坏死溃疡灶突起,表面有出血灶;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

(3)产蛋鸡出现卵巢内卵泡变形(软化)、充血及出血,输卵管的子宫部水肿,卵黄性腹膜炎。发病后期鸡体消瘦,卵泡和输卵管萎缩。

(4)肉仔鸡发病时常因混合或继发感染而出现气囊炎、心包炎及肝周炎等症状。

3 鸡非典型ND的发病原因

3.1 疫苗质量问题

(1)疫苗质量不可靠。目前生产疫苗的厂家较多,产品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活疫苗时并非使用SPF鸡胚,这样的疫苗质量不但没有保证,同时还可使接种的鸡群传染上一些蛋传播性的疾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油乳剂灭活疫苗中抗原量不足或油佐剂质量太差,使免疫鸡群抗体水平不高或不整齐,从而引起发病。

(2)疫苗保存、运输不当或超过有效期。有些养鸡户为了贪便宜、图省事,使用在保存或运输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反复冻融或暴露在强光下已失效的疫苗;也有的使用被冻结而失效的油乳剂灭活苗;还有的甚至使用已过期的疫苗等等,使用这些质量低劣的疫苗给鸡群接种,其免疫效果当然得不到保证。

3.2 免疫程序不合理

(1)首免时间不当。由于不同品种、不同批次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的不一致性,因而确定适宜的首免日龄显得较为重要。许多养鸡户在给雏鸡首免时往往总是机械地套用别人或过去的免疫程序,结果使首免的时间过早或过迟,致使疫苗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导致免疫失败。

(2)免疫间隔时间不当。ND的首免与二免及再免的间隔时间过长。如有的鸡群8日龄首免,30日龄二免;有的给饲养周期长达120天的土种三黄鸡只用弱毒活苗做首免和二免(25日龄左右),以后就不再加强免疫。这样鸡群的免疫抗体一旦降至临界水平以下,就会产生免疫空白期,从而不能抵抗ND强毒的攻击而发病。也有些养鸡户总是担心鸡群发病,从8日龄起,每隔1周就用ND弱毒苗接种1次,且剂量很大,这种频繁的免疫反而使鸡群免疫紊乱,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抗体水平持续处于低峰,从而引起发病。

(3)盲目联合使用疫苗。严格地说,将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相近的时间内接种,则会出现相互干扰或拮抗作用。如有些养成鸡户不考虑这一点而只图省时、省力和减少应激,将ND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B)疫苗同时应用,由于IB疫苗病毒对ND疫苗病毒有较大的干扰作用,从而使ND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到影响。或者将ND疫苗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同时或相近时间使用,IBD病毒对ND病毒也会产生干扰作用,降低ND的免疫效果,引起疫情发生。又如将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疫苗与ND疫苗在1周内接种,则会使2种疫苗的免疫均受到明显的抑制。

3.3 疫苗选择不当

(1)单用活苗或单用油苗。实践证明,在养鸡密集或ND高污染地区,单用弱毒活苗是难以控制鸡ND的,至于单用油剂灭活疫苗也难以抵挡ND病毒了。有些养鸡场(户)养鸡的时间较长,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但为了图省事仍然沿用过去的防疫方法,只用弱毒疫苗饮水,而不注射油剂灭活疫苗,结果因鸡群体内循环抗体低,不能阻挡ND强毒而发病。也有的养鸡者自己缺乏疫苗使用的知识和防疫的常识,防疫时道听途说,只用油剂灭活苗,而不用弱毒活苗(忽视局部免疫的作用),结果,鸡体局部组织不能产生抗体,从而也引起发病。

(2)将卵黄抗体、干扰素等非疫苗类制品当作疫苗使用。有些养成鸡户在鸡群发病期间使用高免卵黄抗体或干扰素,对控制疫情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以卵黄体中有限的被动抗体来抵抗ND病毒的侵入,必然造成免疫失败。至于干扰素根本就不能作为抗原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它只能对侵染机体的病毒有一定的干扰作用。所以,误将其作疫苗应用也会引起免疫失败。

3.4 免疫方法不当

(1)接种剂量不适宜。有些养鸡户总担心疫苗的剂量不足,而盲目地超剂量接种疫苗,引起免疫麻痹,降低或丧失机体对抗原的应答能力,造成免疫失败。也有些养鸡户在给鸡群接种疫苗时,总担心按正常用量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任意地减少使用剂量,如使用普通国产ND弱毒苗饮水免疫时,只用0.5~1羽份剂量,再加之饮水时操作方法的失误或注射耽搁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进入鸡体内的疫苗抗原量就更少了,使鸡体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抗体。

(2)接种途径选择不当。有些养鸡户图省事,首免时将点眼滴鼻改为饮水免疫,直接影响了基础免疫的有效性;有的养鸡者给鸡接种ND中等毒力的Ⅰ系疫苗时,不采用注射而饮水免疫,结果不但不能使鸡群获得均等的抗原,反而还会造成疫苗病毒散播,污染环境;还有的养鸡户将NDⅠ系疫苗与鸡痘(FP)苗混合后肌肉注射,结果造成2种疫苗的免疫都失败。

(3)接种操作失误。采用饮水免疫时饮用水质中含有铁、锌和铜等金属离子或消毒剂、清洁剂等物质使疫苗效价降低;或因计算失误、控水时间不当,造成抢水或不能在短时间内饮完疫苗水,从而使接种疫苗的抗原剂量不足,使鸡体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抗体;气雾免疫时气雾的雾滴大小、喷雾的高度或速度不恰当;滴鼻、点眼时疫苗滴尚未进入眼内或鼻内,就将鸡放回地面,因而没有足够的疫苗进入眼、鼻内;注射的部位不当或针头太粗,将疫苗液注入胸腔或腹腔内,或注射器针尖漏液,使注射的剂量不足,等等。

(4)稀释疫苗时加入其他药物。有些人认为抗菌药物对病毒无损害且能起到抗菌、抗感染的作用,故在稀释ND疫苗的同时加入抗菌药物;还有的在使用NDⅠ系疫苗注射时用葡萄糖盐水做稀释液等等。殊不知,这样会改变疫苗病毒的渗透压和酸碱度,使疫苗病毒失活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3.5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

实践证明,有许多疾病能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严重影响ND的免疫,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如鸡群发生IBD或接种中强毒力IBD疫苗,都会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ND的免疫应答;鸡患传染性贫血、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白血病、鸡球虫病和黄曲霉素中毒等均会直接影响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致使免疫不全或免疫抑制。此外,许多慢性疾病也会严重影响机体发育,造成抵抗力下降,影响免疫效果。

3.6 饲养管理不当

高温、寒冷、鸡舍密度大、通风不良(如NH3、H2S、SO2浓度超标)、噪声、饥饿、缺水、断喙、转群或饲养方式的突然改变等应激因素,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使鸡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对疫苗的反应性增强(即使正常剂量的弱毒疫苗,都有可能引起较大的、甚至严重的生理反应),从而降低免疫的效力。

3.7 饲料营养不良

鸡群长期饲喂劣质饲料或饲料中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 A、E、C、B3、B5、B6以及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或汞、镉过量,都会影响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减少抗体的产生,降低免疫应答的能力。

3.8 滥用药物

长期过量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及皮质激素等药物可破坏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因此也会影响免疫效果。鸡群接种弱毒疫苗期间,使用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编注:禁用药),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3.9 环境卫生条件差

鸡舍分布过于密集,鸡舍不注意卫生和消毒,饮水、喂料等设施不能及时消毒,粪便到处乱堆,病死鸡乱扔或喂狗喂猪,没有可靠的消毒设施,外来人员、车辆及鸡贩等随便出入鸡场,不同鸡舍之间的人员互相走访等等。使鸡场内有ND强毒长期存在,从而使抗体水平较低的个体反复感染而发病。也有的养鸡户随意丢弃多余的疫苗或空疫苗瓶(活疫苗),有的甚至扔在鸡舍内,致使病毒在合适的条件下返强,从而感受染发病。

3.10 野毒、强毒的侵入

实践证明,鸡ND病毒的传播媒介较多,传染途径较广。如果鸡场综合防疫措施不力,如散养家鸡、鸽子、乌鸡和鸭、鹅水禽及野鸟等都可能成为传播源,造成鸡群发病。还有的养鸡户因疏忽而经常让购鸡商贩或收蛋商进入鸡舍,特别是在售鸡(蛋)时将未经消毒的鸡笼(蛋箱)直接带进鸡舍,从而将病毒带入鸡群成为潜伏的传染源,当鸡体抵抗力降低时就引起发病。

4 非典型ND的控制与预防

4.1 非典型ND的控制

(1)紧急接种疫苗。实践证明,控制非典型ND可靠的方法目前仍应是紧急接种疫苗,但如何适时、适量和选用适宜的疫苗毒株接种,则又是能否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关键。常规的方法是使用新城疫LaSota或Ⅰ系疫苗等,但由于前者(LaSota)属弱毒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虽较好,但抗体上升水平不高且维持时间短;而后者(Ⅰ系苗)为中等毒力疫苗,接种后产生抗体快、维持时间较长及抗体也较高,但由于疫苗毒力较强,对鸡体的应激影响较大,会造成短期内鸡群较高的死亡率。可选用一种新型弱毒疫苗VH克隆株,则同时克服了上述2者的缺点。该苗是1株野外弱毒株,经活鸡10次回传毒力不返强,没有经过人工致弱的环节,完整保存了病毒本身所有的遗传物质,因而既安全,又能较快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同时还有水平传递快,使鸡群抗体水平均一的优点。其疫苗紧急接种的方法为:

①1月龄内的雏鸡:用VH疫苗按1~1.5倍剂量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稀释,滴鼻点眼各1滴 (每1000羽106mL)或肌肉注射0.3mL。

②2~3月龄的育成鸡:用VH疫苗按2倍剂量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稀释,每鸡肌肉注射0.5mL。

③成年产蛋鸡:用VH疫苗按2.5~3倍剂量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稀释,每鸡肌肉注射1mL。

在紧急注射VH疫苗的同时,对雏鸡、出栏时间超过45天的青年鸡(或肉鸡)和产蛋鸡,还应分点肌肉注射ND油乳剂灭活疫苗0.3~0.5mL/只。

(2)使用抗生素防继发、并发感染。由于非典型ND在临床上易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病原呈混合或继发感染,因而一旦发生疫情后除紧急接种疫苗外,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疫情较为重要。方法:可选用泰乐菌素+乳酸环丙沙星或高效安磷等药物饮水,来预防并发和继发感染,促进体质恢复。

(3)应用氨基维他或超强多维,促进损伤黏膜修复。氨基维他按每100mL原液兑水400kg、超强多维每50mL兑水300kg,让鸡自由饮服,连续3~4天,以促进被损伤的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

(4)调整饲料营养,促使代谢平衡。因鸡发病后体内的代谢机能减弱,特别是产蛋鸡产蛋率的下降,使其对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相应降低。为了减轻肾脏排泄的负担和预防痛风的产生,必须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适当降低豆饼、鱼粉等蛋白质料和贝壳等钙质料的含量,而增加多种维生素的用量(为正常用量的2~3倍),以促进机体代谢平衡和生理机能的恢复,待鸡群康复、生产性能回升后,再逐渐过渡到原来饲料的营养指标。

(5)带鸡消毒,净化环境。用0.3%的过氧乙酸或10%的百毒杀按1∶4000倍带鸡消毒,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5~7天,来净化空气,消灭疫源和控制疫情。

10多年临床实践表明,上述措施共应用于发病鸡2648群,32.6万羽,其结果为,发病鸡群一般在用药2~3天内就可基本消除非典型ND的症状,5~8天能完全恢复生产性能,恢复率达98%以上。经血清学试验,免疫后5天ND抗体HI的效价超过24,10天超过26,且均匀一致。

4.2 非典型ND的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疫体系。改变过去“只要鸡群防疫过疫苗就不发病”的错误观点,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做到“养防检制”相结合。紧紧围绕杜绝疫病的传染源,杜绝人为和禽类的传播媒介,从场舍规划、环境控制、饲料搭配、饲养管理和消毒防疫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立体防疫体系。

(2)加强卫生管理,把好消毒关。消毒是在鸡体外杀死病原体的重要手段,也是鸡场综合性防疫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环境污染严重是非典型ND发病的主要原因,要控制非典型ND,就要降低环境中ND野毒的含量。病鸡要隔离、淘汰,死鸡及粪便、分泌物要进行焚烧或深埋。病愈鸡不能作种用,病鸡所产种蛋不能用于孵化。要勤换垫料,及时清除粪便。鸡舍内外环境每周消毒2次,料槽、饮水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鸡群要定期带鸡消毒。消毒剂最好2种以上交替使用,如过氧乙酸、含氯类、季铵盐类和碘制剂等消毒剂。

(3)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同一场(户)尽可能饲养同一类型或品种的鸡,同批次的鸡必须一次性淘汰,每批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间隔时间,鸡舍要进行彻底性的清理和消毒。进入鸡场的人员、车辆和物品应严格控制,经彻底消毒后方允许进入场内。饲养员进出鸡舍要洗澡、更衣及换鞋。鸡场要经常灭鼠、蚊和蝇,防止飞鸟和昆虫进入鸡舍。

(4)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供给全价饲料,满足其营养需要,尤其是缬氨酸、矿物质(Se、Cu)和维生素A、E、C等,以保证内脏器官和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注意控制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保持空气新鲜。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在遇见不可避免的应激刺激时,应添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E和电解多维等,始终使免疫鸡群处于健康状态。

(5)选择优质的疫苗和适宜的接种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充分考虑疫苗种类、质量、最佳剂量和接种途径的基础上,根据当地ND流行情况和鸡体的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场(户)的免疫程序。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优良的疫苗,要严格遵守疫苗的运输、贮藏规定,按疫苗使用规范操作,切忌使用无质量保障和过期失效的疫苗。其次,应根据雏鸡母源抗体的水平和消退的规律确定首免日龄。研究表明,雏鸡母源抗体效价在23以下时,对免疫接种才有良好的应答反应,效价在24~25时仅有部分雏鸡有应答反应,效价高于25时,对弱毒活疫苗接种,几乎不能引起应答反应,因此,将HI效价24作为免疫接种的临界值。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4~5天(平均4.5天),通过测出雏鸡1日龄母源抗体,按下列公式来推算确定首免日龄:首免日龄=4.5×(1日龄时HI的效价对数-4)+5。第三,应根据鸡群的种类(种鸡、商品蛋鸡、肉鸡)、当地新城疫的流行情况、鸡场的污染程度、疫苗种类与免疫特性,制定出适合本地区、本场的免疫程序。现将笔者近年来推广使用、较为成功的免疫程序介绍如下供参考。①6~8日龄VH+H120+28/86(1~1.5羽份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滴鼻点眼各1滴)及ND油乳剂灭活苗(肌注0.3mL/羽);②24~26日龄VH2羽份或LaSota2~3羽份饮水;③40日龄IV-H52二联疫苗2~3羽份饮水;④65~70日龄NDI系苗2羽份肌肉注射;⑤110~120日龄NDI系苗3羽份及新支减三联油疫苗(0.5mL/羽)分点肌肉注射;⑥以后每隔2个月用LaSota3~4羽份饮水。此程序适用于商品蛋鸡,种鸡在产蛋高峰过后280~300日龄再注射1次,以保证种蛋母源抗体水平,商品肉仔鸡一般只免前2次,土种三黄仔公鸡应免疫前3次,小母鸡免疫前4次,如鸡场新城疫污染不严重(新建养鸡场),也可省去油乳剂灭活苗的注射。

(6)疫苗接种期间避免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和抗病毒药物,选择使用免疫增效剂。在使用活苗免疫时,防疫前后2天都不能对鸡群进行喷雾消毒,1周内尽量避免使用免疫抑制性药物(磺胺类、呋喃类和激素类药等)和抗病毒药物,免疫前后2~3天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左旋咪唑、维生素E),以增强免疫应答,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7)有效地控制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选择优质健康鸡苗。实践证明,免疫抑性疾病的存在是造成鸡群非典型ND发生的重要因素,要控制非典型ND,必须控制住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养鸡场(户)在选购鸡苗时必须到无传染性贫血病等经蛋源传播疾病的种鸡场购买;雏鸡出壳后保证在24小时内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防止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早期感染;要按程序做好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及时预防球虫病;确保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杜绝和控制鸡群中非典型ND的发生。

(8)建立免疫检测系统,定期检测鸡群ND抗体水平。ND抗体监测包括对雏鸡母源抗体的监测和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及消长情况的监测。监测母源抗体,有利于确定雏鸡的首免日龄;监测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利于掌握疫苗免疫的效果及抗体维持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完善免疫程序;同时通过抗体监测,还能及时了解鸡群中是否有ND强毒的感染,从而诊断鸡群是否发生ND或非典型ND。ND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的规律:活毒疫苗免疫后2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3周,抗体可达高峰。活苗免疫后抗体最高滴度可达27~28,一般低于210,而油乳剂灭活苗可达212。免疫后10天可进行抽测,抗体上升2个滴度,且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免疫效果好,若下降2个滴度应补免。一般认为,NDHI抗体滴度的临界值为23~24,但事实上这是不够的,HI效价在26以上临床上才可避免出现大批鸡死亡,在28以上基本上可避免死亡损失,而210以上才可避免强毒入侵引起的产蛋急剧下降。另外,在抗体分析时应将强毒侵袭产生的高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抗体相区别开,ND强毒侵袭鸡群,抗体变化先是平均滴度降低,大约1周后,离散度增大,然后抗体逐步升高,最高可达215。所以,定期监测和科学分析鸡群ND的抗体水平,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始终保证鸡群拥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对鸡ND的防治极为重要。

5 小结与讨论

(1)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在其发病日龄、发病率、临床表现和流行过程等方面都不相同,故诊断时应注意加以区别。

(2)不同日龄段的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后,临床症状不同,临诊时必须加以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

(3)引起鸡非典型新城疫的原因有:疫苗质量问题,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选择不当,免疫方法不当,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良,滥用药物,环境卫生条件差,野毒、强毒的侵入等多个方面。因而,防制该病必须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疫体系,合理选择、使用疫苗,加强抗体监测等综合性措施。

(4)鸡群一旦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控制本病有效、可靠的方法是采取紧急接种疫苗,但如何适时、适量和选用适宜的疫苗毒株接种,则又是能否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关键。笔者10多年的实践证明:采用新型弱毒苗VH克隆株,既安全,又能较快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同时还有水平传递快,使鸡群抗体水平均一的优点。当然在使用剂量上要视鸡群不同日龄,合理确定,一般1月龄内雏鸡为1~1.5羽份,2~3月龄为2羽份,成年鸡2.5~3羽份为宜。一般在用药2~3天内就可基本消除非典型ND的症状,5~8天能完全恢复生产性能,恢复率达98%以上。

(5)鸡非典型新城疫发生后,临床上易与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疾病呈混合或继发感染,因而一旦发生疫情后除紧急接种疫苗外,及时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疫情极为重要。

(6)实践证明: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后,适当调整饲料营养(适当降低豆饼、鱼粉等蛋白质料和贝壳等钙质料的含量,而增加多种维生素的用量),应用氨基维他或超强多维,促进损伤黏膜修复和带鸡消毒,净化环境,对促进鸡体恢复和控制疫情是极为有效的。

猜你喜欢

非典型鸡舍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SPF鸡如何定期监测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别请狐狸建鸡舍
鸡舍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