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分析
2014-03-08丁彦春
丁彦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药中各类毒性成分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分析
丁彦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药中毒是临床常见问题,中药中毒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对生物碱类、苷类等中药的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进行分析,为药物中毒的预防、诊断及处理提供参考。
中药;毒性成分;中毒机理;炮制减毒原理
中药滥用、乱用现象普遍存在,临床中药中毒现象也屡见不鲜,怎样能发挥中药的效力而且能减小毒性成为了临床上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解中药中的各类毒性成分,对其中毒机制和炮制减毒原理进行分析。
1 生物碱类中药的中毒机制与炮制减毒原理
1.1 乌头碱类
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类化合物的中药物有附子、川乌、草乌、一支蒿等,乌头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起到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对心脏除通过迷走神经抑制窦房节和房室节外,对心肌亦有直接刺激作用,提高心肌的应激性,导致心律失常。中毒时表现为轻者口舌及全身发麻、感觉减退、恶心、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等;重者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可出现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突然昏迷、抽搐、体克等,最后可因心律紊乱或呼吸麻痹而死亡。此类毒性中药的炮制减毒原理是利用乌头碱水解后其水解产物乌头次碱及乌头原碱较易溶于水[1],用水处理可以降低该类碱中毒性物质,经炮制后,乌头碱含量大大降低,毒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合理的配伍,可明显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1.2 阿托品类
阿托品类生物碱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多从茄科植物颠茄、曼陀罗和洋金花等天然植物中提取。此类生物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能与M受体结合,可轻度刺激高级神经中枢、下丘脑和延髓,特别是运动和语言功能,但大剂量使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则由兴奋转为抑制。阿托品能对抗由胆碱类药物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骤降,也能强烈抑制汗腺、唾液腺、泪腺、支气管腺等腺体的分泌作用,引起瞳孔扩大和眼压升高。中毒后表现为口干、黏膜干燥、面颊潮红、心动过速、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发热、排尿困难、兴奋多语、幻想、幻觉甚至谵妄;严重者血压下降、昏迷、呼吸衰竭。其炮制减毒原理为该类生物碱是易水解的氨基醇脂类,加热可破坏莨菪烷结构,醋制可转化为无毒性的氢溴酸东莨菪碱、消旋山莨菪碱、硫酸阿托品等[2],对该类生物碱可用水解、加热、醋制等方法进行炮制。
1.3 番木鳖碱类
番木鳖碱有在马钱子、吕宋果等的种子中,对脊髓有高度兴奋作用,可延髓及大脑。中毒的表现有烦躁不安、感觉过敏、震颤,强直性抽搐,低热、心动过速、心率紊乱、瞳孔扩大,严重的反复抽搐发作可导致窒息,呼吸循环衰竭、昏迷直至死亡。该类药物干燥后毒性减弱,炮制采用砂烫法,高温加热可以使其中所含士的宁、马钱子碱等毒性较大的生物碱的醚键断裂,开环转化成为异士的宁、异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异士的宁氮氧化物、异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等毒性较小的生物碱,从而大大降低马钱子的毒性。
1.4 秋水仙素类
光慈菇和山慈菇的鳞茎含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可以破坏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于中期,导致染色体着丝粒不能分开,细胞不分裂,从而诱发对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3]。对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均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造血细胞的生成,对神经中枢和平滑肌有麻痹作用。中毒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血尿、电解质紊乱、手足麻痹、四肢酸痛、肌肉痉挛、休克,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秋水仙碱可溶于水,用水处理可减少其毒性成分的含量[4]。炮制方法为水处理法,经炮制后,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毒性也明显降低,通过合理的配伍,可明显降低其毒性和不良反应。
2 苷类中药致病机制与炮制减毒原理
2.1 强心苷类
强心苷类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心肌的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苷类化合物,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缩短收缩期,延长舒张期,增加心输出量,减少扩大心脏的耗氧量及减慢心率等特点,在体内排泄较慢,如果使用不当或长期用药很容易导致积蓄中毒。中毒时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有时出现腹泻;神经症状主要为头痛、头晕和视力障碍;会抑制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兴奋异位节律点从而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房室纤颤、房室阻滞等[5],干燥后毒性减弱。该类药物炮制方法研究较少,避免中毒的方法主要是与其他相关药物合用。
2.2 强心甾体类
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有强心作用,主要强心成分为强心甾体类。其强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减低心率,消除水肿与呼吸道困难。中毒主要表现心脏毒性,刺激迷走神经或直接损害心肌,引起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最后可因心脏停搏而导致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消化系统以恶心、剧烈呕吐为主,甚至吐出胆汁和血液,有些有腹泻、腹痛;神经系统可见头晕头痛、口唇四肢麻木、嗜睡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这类中药无特殊炮制方法。
2.3 皂苷类
皂苷类主要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植物中,如各种薯蓣、百合、七叶一枝花、土茯苓、知母等中药中,皂苷类毒性主要是对人体黏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也有溶血作用。醋制后有毒成分含量减小,毒性降低。
3 毒蛋白类中药致病机制与炮制减毒原理
该类药物主要存在于豆类、苍耳子、蓖麻子等植物的种子中,其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能引起广泛的内脏出血[6]。高温下可使该类药物中的毒蛋白凝固变性,从而达到减毒作用,所以此类中药多用去油制霜法解毒。如巴豆经蒸制压油成霜的炮制过程后,可以达到缓泻的药用效果,且毒性降低。
总之,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方法,中药经合理方法炮制后,可增加疗效,减轻毒性,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
[1] 冀爱云,白蓉.毒性中药的传统炮制机理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9,7(1):84.
[2] 周跃军.浅议中药的毒性[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3):194-195.
[3] 龙飞,次旦多吉,阿萍.奶制与砂制马钱子的效果分析[J].华西药学杂志,2011,26(1):57-58.
[4] 刘冰,庞慧民,陆培信,等.山慈菇生殖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2):50.
[5] 许丽华,刘立春.毒性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原理浅析[J].中国药事,2005,19(5):319.
[6] 黄清杰.毒性中药的炮制及制毒原理探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47.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4-02-27
丁彦春(1976-),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学。
R285.1
A
1673-2197(2014)10-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