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捏脊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咳嗽临床应用

2014-03-08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脏腑经络穴位

韩 华

(平坝县中医院 门急诊科,贵州 平坝 561100)



捏脊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咳嗽临床应用

韩 华

(平坝县中医院 门急诊科,贵州 平坝 561100)

目的:观察捏脊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症状为咳嗽、咯痰、无发热、呼吸困难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捏脊配合贴敷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除3例患儿因咳嗽较频繁加用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外,所有患儿经过捏脊配合中药敷贴后均治愈。结论:捏脊疗法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起到调和阴阳、培补元气、治病健身的目的。中药贴敷则通过经络的透皮吸收作用,使局部血药浓度提高,二法联用治疗小儿咳嗽可起到减缓病情、促进疾病转归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咳嗽;小儿捏脊;中药贴敷

咳嗽是儿科最常见的肺系证候之一,是由患儿感受外邪或内伤后使得脏腑功能失调,引发肺气上逆所致。捏脊是儿科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有“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关于捏脊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懈的临床实践,捏脊疗法逐渐形成。穴位贴敷疗法也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之一,由于内服药物疗法毒副反应大且容易产生耐药性,穴位贴敷疗法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为观察捏脊配合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14年2月-2014年6月期间应用此法治疗30例咳嗽患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治疗的30例小儿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岁,平均4.8岁。所有患儿均因咳嗽就诊,症状为咳嗽、咯痰、痰量不等(因患儿年龄不等,部分患儿无法咳出痰液),无发热、呼吸困难等。所有患儿均排除心脏疾病、皮肤病及其他慢性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查胸片均无异常。

1.2 方法

捏脊疗法:将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至项枕部大椎穴处,重复6遍(期间行“捏三提一”法),再分别按揉肺俞穴、风门穴、定喘穴各1min,或在捏提的过程中,对以上穴位加重捏提的力度,但以患儿可接受为主,每日1次,以6天为1个疗程。中药贴敷方剂为麻黄30g、干姜30g、生白矾60g,打成粉末后用凡士林加热后混合均匀,将药物放入敷贴纸中,贴于定喘、肺俞、天突或檀中穴处,并应用红外线治疗仪在患儿背部俞穴进行辅助加热15~20min,至患儿皮肤发红为佳。

2 结果

3例患儿因咳嗽较频繁,期间辅以雾化吸入配合治疗,其余患儿经捏脊及中药贴敷治疗2~4天后均有明显好转,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处皮肤无水泡及过敏反应等。

3 讨论

捏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因此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推拿术中的一种。捏脊疗法通过捏提及按揉等方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与脏腑密切相关,脏腑之病常反映在足太阳膀胱经络的背俞穴上,相应的俞穴会出现压痛、酸痛等症状。捏脊疗法作用于督脉及膀胱经上,以舒通经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达到安和脏腑、培补元气、治病健身的目的。中药贴敷疗法则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药物研成细末,以水、醋、酒、油等为基质,制成软膏、饼剂或薄膜,直接贴敷穴位或患处,药物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在局部产生高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并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药理作用,是一种无创性的外治疗法。

咳嗽多发于外感发病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幼幼集成·咳嗽证治》中曰“因痰而嗽者,痰为主,主治在脾;因咳而动痰声,咳为重,主治在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咳嗽门》中有“食积生痰热熏蒸,气促痰壅咳嗽频”的记载。小儿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脾胃虚弱,易出现脾胃受损的情况。“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生肺,肺为娇脏,脏气不足,娇脏受累,脾的燥湿、肺的调节水道功能失调,则易致痰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咯痰。捏脊疗法在提高脾胃功能的同时也改善了肺脏功能。贴敷药物中的麻黄性温,可入肺、大肠、包络、膀胱四经,有发汗平喘、利水渗湿的功效;干姜性热,入脾、胃、肺经,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的作用;白矾性寒,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消痰燥湿、止泻解毒等作用。三药合用具有止咳平喘、燥湿化痰的作用。在贴敷的同时,用热敷或热疗的方法对局部进行加热,可促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加快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同时红外线热疗也促进了肺部炎症的加速吸收。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延缓病情发展并加速疾病转归。上述治疗方法均是以外用为主,因此增加了患儿对药物的可接受性。

现代医学认为,捏脊疗法是通过手法的机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体表而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刺激体表局部组织,增加局部供血,改善微循环,改善细胞供氧和代谢,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手法刺激还可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至下丘脑,冲动引起下丘脑分泌和各种激素的释放,进而调节内分泌系统。感觉神经传入脊髓的脑干,通过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胶状体释放脑啡肽,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手法刺激还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维持人体防御机能的平衡[1]。捏脊疗法可提高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厌氧菌数量,改善菌群分布结构,恢复机体的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抑制潜在致病菌群的增长,有提高局部免疫的功能。在捏脊和按揉的过程中可提高肺部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促进病情好转[2]。

捏脊疗法自古以来广为应用,且疗效肯定,其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该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经络穴位的经皮给药则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体表穴位吸收药物,再通过经络的运行使相关脏腑得到浓度较高的药物剂量,并在药物与经络效应的双重作用下达到调节脏腑机能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均为简单易学,易于推广,可减少给药次数,且是无创伤性疗法,无毒副作用,在改善患儿体质的同时也避免了儿童因服药及注射所产生的恐医心理,患儿及家长均易于接受。但因我院地处偏远,患儿家长对该疗法了解不足,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很大阻碍,致使病例数少;又因临证经验不足,多数医生对治疗方法认识不够,且医生对捏脊手法的操作有较大出入,治疗效果仍不敢肯定,这些问题也同样影响了捏脊治疗及中药贴敷治疗在临床及家庭中的应用,亟待解决。

[1] 许晓红.小儿捏脊疗法的机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5):73-74.

[2] 王丽清,葛金玲.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免疫及肠道微生态机制研究[J].河南中医,2007,27(10):25-26.

(责任编辑:尹晨茹)

R244.1;R256.11

A

1673-2197(2014)22-0055-02

2014-07-29

韩华(1977-),女,贵州省平坝县中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

猜你喜欢

脏腑经络穴位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经络考证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