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南召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2014-03-08曾琳洁冯文凯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南召县斜坡泥石流

曾琳洁,张 涛,冯文凯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2.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焦作 450001)

0 前言

南召县位于豫西南,隶属河南省南阳市,北靠伏牛山,南临宛襄平原,全县总面积2946km2,辖16个乡镇,总人口62万。由于境内断裂构造发育,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活动较强烈,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冯琳[1]等对该区进行过1:10万地地质灾害现状研究,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初步查清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概况,但仍缺乏该区大比例尺的详细调查,且调查方式较为单一,调查结果有待补充并进行进一步完善和研究。本次采用遥感解译[2]、地面测绘、野外调查[3]、详细勘察[4]和室内试验[5]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大比例尺的详细调查,完成1∶50000遥感解译2933.14km2,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968km2,1∶2000 地形测绘6.58km2,1∶2000 工程地质测绘5.8km2,野外调查卡片1642份,路线调查7条共170.6km,1∶1000工程地质剖面测量11.3km,探井51m,探槽131m3,工程钻探948.3m,物探300点,岩土室内试验52件,并采用Mapgis等软件[6-9]对野外调查结果进行了矢量化和耦合分析,对该区的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发育分布规律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为该区的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有着重大意义。

1 自然地理及环境地质条件

1.1 气象水文

该区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气候属暖温带与亚热带交汇区,累年平均气温14.8℃。年平均降雨量851.9 mm左右[1]。

1.2 地形地貌

南召县地处豫西中低山区,西部、北部、西南部均为伏牛山区,中间开阔向东南敞开,与南阳盆地相连,形成一个三面环山的“簸箕”形[1]。整个地势为西部、北部高,东南部低,海拔高度在143~2153.1 m,地貌组合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兼有河川平地,面积分别为 232 km2、774 km2、1829 km2和 90 k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9%、26.5%、62.5%和3.1%。

1.3 地层岩性

该区内两大地层单元以磨平-上官庄断裂为界,南侧为秦岭地层区,北侧为华北地层区,主要发育变质岩和岩浆岩(图1)。

1.4 地质构造

该区属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支部分,东西向构造形成区内基本的构造格架。主要发育有磨平-上官庄断裂(F1)、佛爷沟-跑马岭断裂(F2)、三道岗-小罗沟断裂(F3)、乔端-冯庄-苇湾断裂(F4)和洞街-果子沟口断裂(F5)(图2)。

图1 南召县地层分布图Fig.1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Nanzhao

图2 区内断裂构造体系略图Fig.2 Faults system sketch of the area

2 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2.1 地质灾害类型

经调查,该区地质灾害发育232处,其中滑坡75处、不稳定斜坡52处、崩塌92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8处(图3)。

图3 南召县地质灾害类型统计分布图Fig.3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ype of Nanzhao

2.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从数量上来看,南召县16个乡(镇)共发育232处地质灾害,发育数量最多的为崔庄乡,达49处,其次依次是马市坪乡、乔端镇和四棵树乡3个乡(镇),地质灾害点均在25处以上。

从密度上来看,全县地质灾害点平均分布密度7.51处/100km2,密度较大的乡(镇)依次为城关镇、崔庄乡、马市坪乡、四棵树乡和小店乡5个乡镇,灾害密度最大66.67处/100km2,最小11.31处/100km2;(图4)。

从空间位置上来看,区内地质灾害沿河流及公路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国道207、省道231、331以及松河、狮子河、古路河、空山河、留山河和黄鸭河等支流,县域北部、西部分布较密集。

图4 南召县地质灾害点分布示意图Fig.4 Geological disasters distribution in Nanzhao

从灾种分布特征上来看,不同灾种分布特征各不相同。滑坡点主要分布于四棵树乡、崔庄乡、皇后乡、小店乡、乔端镇、马市坪乡、板山坪镇和留山镇等乡镇,即白河及其主要支流(松河、空山河、留山河)两岸,呈现沿河分布的特点;泥石流主要分布于留山河、白河、黄鸭河、松河及其支沟;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于崔庄乡、马市坪乡、四棵树乡和乔端镇等乡镇;崩塌主要分布于县城西北部,断裂构造较密集部位及白河、古路河空山河等河谷沿线,包括马市坪乡、乔端镇、崔庄乡、四棵树乡和小店乡等乡镇。

2.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规律

图5 地貌类型与地质灾害发育关系图Fig.5 Relationship of landform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2.3.1 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图5)。

从高程分布来看,该区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丘陵区,发育崩塌58处,滑坡61处,不稳定斜坡37处,具体见表1。

表1 地质灾害发育高程统计表Table 1 Elevation statist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200~500m高程段,这与该高程段第四系大量分布和人类居住及工程活动密不可分。该高程段发育的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分别占总数的81.3%、72.2%和63.1%。

从地形坡度来看,滑坡主要发育在30°~70°且发育分布较均匀,崩塌发育的地形坡度一般高于60°,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在60°~80°,但相比崩塌其发育的地形坡度略有降低趋势(表2)。

从斜坡坡型来看,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发育的主要坡型基本为凸形坡,部分滑坡坡型为凹形,不稳定斜坡坡型部分为直线型,其他形状发育极少(表3)。

该区泥石流沟谷平均纵坡降集中于200%~400%,从规模上来看,大型泥石流如崔庄乡泥石流其堆积体积为11.5×104m3;中型泥石流平均堆积体积为6×104m3。

2.3.2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地质构造既控制地形地貌,又可控制岩层的岩体结构及其组合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综合控制影响作用。

区内地质灾害多发育于断裂构造较密集部位附近,具有沿构造线方向密集展布的特点,说明构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图6)。

表2 地质灾害与地形坡度关系统计表Table 2 Relationship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errain slope

表3 地质灾害与斜坡坡形关系统计表Table 3 Geological hazards and ramp shape relationship

2.3.3 岩土体类型及其工程特性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该地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大体可划分为:松散土体类、中等坚硬岩类和块状坚硬岩类。分别分布于东南部平原区及河谷区、低山、丘陵地带、北部的中低山区和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三类岩组里发育的地质灾害数量分别为8处、106处和118处(图7),分别占总数的3.4%、45.7%和50.9%,其主要工程地质性质见表4。

图6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关系图Fig.6 Relationship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表4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表Table 4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Type divided

图7 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关系图Fig.7 Relationship of rock and soil types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diagram

2.3.4 降雨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南召县发生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有百分之九十是由于降雨诱发形成的;如留山镇马湾滑坡、留山镇大庄滑坡、小店乡雷音寺滑坡等都是由连降暴雨引发的[10]。南召县由于年内降雨分布不均,使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该区泥石流、滑坡及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多集中在每年5~9月份,尤其6、7月最多,每年第一次暴雨或持续降雨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几率最大。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降雨量变化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图8)。

图8 地质灾害多年各月分布统计图Fig.8 Distribution char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each month of year

2.3.5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

该区内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共有158处,占灾害点总数的68.1%(表5),造成的危害较大。比如由矿产开采引起的白土岗镇大青山岭大理石矿区不稳定斜坡,矿渣顺坡堆积高度约100 m,对山下10个村,近500口居民生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再如1991年9月207国道公路建设引发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再如鸭河水库附近的白土岗镇鸭河口村,由于近几年鸭河水位提升,造成该村大面积湿地,三户6间房屋被泡塌,该村小学操场被淹[11]。另外野外调查中发现因建房开挖山体引发的地质灾害达十余处;还有乱砍乱伐不合理耕种等也可能构成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表5 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统计表Table 5 Major caus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statistics

3 结论

(1)南召县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组合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主要发育变质岩和岩浆岩。区内发育5条断裂构造,均呈近东西向展布。

(2)区内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为主要类型。全县有地质灾害点232处,其中滑坡75处、不稳定斜坡52处、崩塌92处、泥石流5处,地面塌陷8处。

(3)从数量上来看,区内发育地灾数量最多的为崔庄乡,达49处;从密度上来看,全县地质灾害点平均分布密度7.51处/100km2,密度最大的为城关镇,达66.67处/100km2;从空间位置上来看,地质灾害沿河流及公路分布较集中。

(4)该区地质灾害发育与地质环境有密切联系。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与丘陵区,发育斜坡坡度主要在30°~70°,主要坡型为凸形坡;存在沿断裂密集带展布的特点;主要发育于中等坚硬岩类和块状坚硬岩类里;发生频率与该区降雨量变化时间有较明显的一致性,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灾占该区总地灾数量的68.1%。

[1]冯琳,陈锋,王金山,等.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4]:115-117.FENG Lin,CHEN Feng,WANG Jinshan,et al.Study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Nanzhao,Henan[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07,18[4]:115-117.

[2]余凤鸣,何龙清,王磊.武当地区韧性剪切带遥感解译[J].国土资源遥感,2012,4:124-131.YU Fengming, HE Longqing,WANG Lei.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of ductile shear zone in Wudang area[J].Remote Semsomg for Land & Resources,2012,4:124-131.

[3]伍锦程,王占昌,石小亚.西北区野外地质调查中北斗卫星通讯与定位技术应用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2,3:282-287.WU Jincheng, WANG Zhanchang, SHI Xiaoya.Application of Beidou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positioning techonology to the fieled geological surevey in northwestern China[J].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2,3:282-287.

[4]陈昌彦,沈小克,苏兆锋,等.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复杂地质边坡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2:796-803.CHEN Changyan SHEN Xiaoke,SU Zhaofeng,et al.Application ofelectromagnetic wave tomography on gep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lex geological slope engineering[J].Progress in Geophysic 2012,2:796-803.

[5]潘广灿,张金来,郜松杰.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中的常见问题[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1:40-44.PAN Guancan,ZHANG Jinlai,GAN Songjie.Soil test problems in geotechin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Preservation,2012,1:40-44.

[6]常树帅,江民忠,贾化山.利用MAPGIS空间分析技术制作地质编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2:234-237.CHANG Shushuai, JIANG Minzhong, JIA Huashan.Application of MAPGIS space analysis to geological coding[J]. Computing Techniques forGeophysical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12,2:234-237.

[7]刘翔宇,张锡涛,谢谟文,等.基于GIS的降雨滑坡渗流-稳定实时评价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9:1627-1635.LIU Xiangyu,ZHANG Xitao,XIE Mowen,et al.GIS-based real-time assessment method of infiltration-stability of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2,9:1627-1635.

[8]马杨敏,高宗军,李岩铭,等.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山东青岛崂山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1:93-97.MA Yangmin,GAO Zongjun,LI Yanming,et al.Zoning of probable occurrence leve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Laoshan district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2013,1:93-97.

[9]孙健,陶慧,杨世伟.皖南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防治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5:98-101.SUN Jian, TAO Hui, YANG Shiwei.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ofgeological hazards in mountain area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J].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2011,5:98-101.

[10]吴永,何思明,罗渝.震后暴雨型岩质滑坡启动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2011,1:135-139.WU Yong,HE Siming,LUO Yu.Failure mechanism of post-earthquake rock landslide under rainfall[J].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1,1:135-139.

[11]冯琳,葛雁,等.河南省南召县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研究[J].地下水,2007,29(4):125-132.FENG Lin,GE Yan,et al.Study of the erosion of Nanzhao,Henan[J].Ground Water,2007,29(4):125-132.

猜你喜欢

南召县斜坡泥石流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春暖花开(组图)
南召县
晚霞伴归人
信仰的“斜坡”
泥石流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