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作战人员极端训练计划的发展现状
2014-03-08马继政
马继政,胡 涛,贾 滨
(1.解放军理工大学军事体育教研室,江苏南京211101;2.特种作战学院一系,广东广州510500;3.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军事共同科目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5)
军事身体准备训练的特点是运动量大,时常采用大强度训练,组间休息时间较短,重复次数较大[1]。美军认为通过军事身体准备训练可以获得体适能和运动能力,从而促进作战能力的生成,这也是其陆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本途径。另外,一些美军作战人员认为这些身体训练计划涉及到功能性训练,可直接转化为战场上所需要的运动能力。但是,当前美军身体准备训练中浮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不成比例的肌肉骨骼损伤危险的增加,在新参加训练的人员身上表现成为明显。随着军事身体准备训练参与人数的增加,肌肉拉伤、韧带撕裂、应力骨折、横纹肌溶解症等损伤发生率也相应增加[2]。对于一支军队而言,高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率意味着丧失值勤时间,严重的损伤人员甚至丧志作战能力,增加治疗和康复的费用。在有效维持身体训练和部队作战准备能力方面,肌肉骨骼损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当前军事训练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极端训练计划简介
2010年 9月,美国军事能力和健康协会(CHAMP)人员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 (ACSM)代表等讨论大强度训练 (High-intensity training,HIT)的商业计划,制定了HIT相关的指南,设定了研究目标,支持建立以证据为基础的训练指南。这些指南有助于制订最佳的运动处方和安全使用HIT训练计划,并降低参与锻炼人群损伤的发生率。指南内容主要分为4个模块:HIT的限定、制订HIT训练计划指南、实施HIT训练计划安全指南、未来的研究方向。期间,美国国防部和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选派专家代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了有助于精确描述目前采用军事身体准备训练计划,把HIT计划改为极端训练计划 (Extreme conditioning programs,ECPs)[1]。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ECPs短期和长期训练在生理上的效果,以及功能上的作用和训练的安全性方面尚缺少相关研究。
2 极端训练计划的利与弊
2.1 极端训练计划的积极作用
美军ECPs是以提高作战能力为导向的,多方面的循环训练。如体适能训练计划采用不同形式的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和重复性抗体重训练等。其训练内容的特点,一是关注大强度代谢训练:训练对心血管系统和活动肌群能量要求较高,用来满足肌群重复性高能量代谢的需求。相应地,身体成分(如体脂减少)和体适能的某些方面 (如局部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发生测量学上的变化;二是强调 “功能性”的体适能:在极端疲劳的状态下,有能力重复性地完成各种多解剖平面的身体运动;同时,一些训练计划强调核心力量训练。美军认为,对于大部分作战人员来说,除了增加体适能和工作能力外,融入专项练习,可不断挑战虚拟的和现实的作战身体活动、需求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提高战斗准备。当集体进行ECPs练习时,可促进友情和团队合作。
2.2 极端训练计划的负面影响
美军研究者发现,ECPs某些方面显然违背当前已经普遍接受发展肌肉体适能的标准。例如重复性进行最大能力练习,组间没有充分的间歇休息时间,不能坚持适宜和安全的训练指南。研究表明大运动量训练之间得不到充分的恢复,很容易产生早期疲劳,增加氧化应激,不能够忍受随后的训练刺激、自我用力感增加,不安全用力导致急性损伤,特别是在进行多关节练习时。而这些多关节练习需要精确的技术 (如抓举等)、平衡能力和力量 (如壶铃练习等)。过度使用、过量训练或过度训练可增加损伤的风险。
对于初训人员来说,尚缺少安全训练规范和指南。在实施ECPs过程中,部分作战人员仅凭感觉进行训练,训练进程太快,很容易发生过量训练,导致运动能力显著下降,甚至一些有训练经验的人员在进行高级练习时容易产生过度疲劳,增加了损伤的风险。另外,训练通常具有竞争性,为了得到同伴的表扬或不愿意落后于同伴,会竭力追赶能力较好的作战人员,并且时常鼓励作战人员进行一些不熟悉的练习,其潜在地增加损伤的风险。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够清除,极可能增加肌肉骨骼损伤的危险[3,4]。
众所周知,作战人员需要充分的训练来提高力量、爆发力、耐力等,为完成军事任务做准备。ECPs在某些方面可有效增强体适能,为作战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准备,但是,这些训练计划未能充分满足身体整体上的需求。即使安全实施ECPs也只能是一个多样性、平衡设计的训练计划的一个部分,因此,进行任何形式ECPs训练应给予充分考虑,并融入其他的训练计划。
3 执行极端训练计划时发生损伤的因素及措施
除了完成职业和作战值勤任务外,美军作战人员不得不进行常规训练活动,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基本任务、提高作战的适应能力。这些身体活动包括跑、跳、弹、高/低姿匍匐、攀登、推、蹲、刺、滚进和改变方向。训练和作战上任务也包括负重接近或超过100 lbs(磅)行军或越野跑。另外,其他一些身体活动也通常作为日常训练的一个部分:为了提高和维持体适能,美军指挥员常追加耐力训练。但是,单独进行跑步练习,距离过长、频次过多可增加肌肉骨骼损伤的危险[5,6]。即使采用适宜和安全行进路线或其他中等程度训练活动,实施ECPs、职业或值勤相关的身体活动叠加起来仍可能导致作战人员过量负荷和疲劳,导致过度使用或过度训练相关的损伤,以及其他疾病风险增加。因此整体训练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部队不可能一直采用适宜的、安全的训练设备。作战人员经常需要临时使用可利用的设备和器材,训练场地也不安全。这些不理想的训练条件额外增加损伤的危险。另外,在延长训练和部署期间,通常需要作战人员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 (热、冷和高原)能够忍受恶劣环境和顺利完成任务,由于缺少睡眠、营养不足(缺少能量和必要的营养素)、心理压力增加等,难免出现训练损伤。因此,这些均需要做准备,以抵抗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避免过度训练或损伤。
2004年,由美国国防部、民事损伤预防和体适能专家组成的一个身体训练损伤预防的工作组,通过评估军事身体训练损伤预防计划和政策,制订了军事人员身体训练相关损伤的预防指南,评估和审查了40个干预措施[7],尽管其中23个训练学上的干预措施较为常用,但缺少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撑。但是,研究小组认为预防过度训练是预防肌肉骨骼损伤的关键。各个军种军事身体准备训练计划 和指南见表1。
表1 各军种军事身体准备训练计划和实施指南
4 如何提高执行极端训练计划的效率
承认ECPs积极作用非常重要。ECPs为作战人员提供了一个范围较广身体训练,对于提高ECPs效率和降低损伤非常重要。在参加ECPs前,应对作战人员进行功能和体适能筛查。提高ECPs效率和安全的指南如下:
1)常规检查训练的设备和场地,在当前的环境下,评估练习的安全和效率。检查常规训练设备和场地,评估当前环境下的练习、安全和效率。
2)新参加ECPs人员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持续时间,逐级增加训练进程 (习服)。
3)具体化的训练计划 (特别是ECPs)应基于体适能、训练目标和不同岗位的需要,限制已经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完全参与ECPs。有临床或身体健康方面问题的作战人员应限制参加ECPs或其他大强度身体活动,直到问题解决才允许参加ECPs。
4)为保证训练恢复,产生阳性的适应、避免过度疲劳,应确保练习间适宜恢复 (充分补充水),在力竭性的军事训练前或后,应减少ECPs计划的内容或不进行训练。每一训练循环必须具有周期性。
5)作战人员应避免使用咖啡因或其他的刺激物,因这些刺激物可掩盖疲劳症状,从而导致过量训练。
6)对于不正常的疲劳、肌肉酸痛、肌肉骨骼损伤、横纹肌溶解等过度训练综合症的症状进行及时监控。一旦出现严重的肌肉酸痛或尿液黑褐色应立即进行医学评估。
7)通过检查运动能力 (体适能测试的结果、跑步时间,持久性疲劳或严重的肌肉酸痛)来洞察过度训练的发展。
8)收集ECPs损伤监控资料,包括环境、影响因素 (如训练水平、疲劳、营养等)以及每次损伤对战斗准备产生的影响。
9)评估ECPs生理需要、生物力学特征,以及关键能力的增加幅度和效率 (如功能性的力量、爆发力、耐力、灵活性和移动能力)。
10)提高以证据为基础的训练计划效果,确保训练安全、有效,对作战人员具有吸引力。提高确保作战准备能够最佳化,有效降低骨骼神经损伤。
5 结论
综上所述,ECPs是以提高作战能力为导向的,多方面的循环训练计划。其主要特点:一是关注大强度代谢训练。以提高心血管系统和活动肌群能量,满足肌群重复性高能量代谢的需求。二是强调“功能性”的体适能。美军认为,对于大部分作战人员来说,除了增加体适能和工作能力外,应融入专项练习,以适应不断挑战虚拟的和现实的作战身体活动需求和心理承受能力,使训练转化为战场上所需要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战斗准备。
但是,ECPs由于一些训练上的措施不符合当前颁布的训练指南,使得训练人员肌肉骨骼损伤的危险性增加,尤其是新参加训练人员出现损伤情况,就会直接导致值勤时间减少,增加治疗康复的费用,不能有效维持部队的作战准备。
因此,指挥训练人员及研究人员进行合作,客观、广泛地监控和评定极端身体训练计划以及其他训练计划,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订安全、有效、以实证为基础的训练策略和计划,减少训练损伤的危险性,提高训练效果,从而满足作战人员职业岗位和作战任务对身体能力提出的需求。
[1]Bergeron MF,Nindl BC,Deuster PA,et al.Consortium for Health and Military Performance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Consensus Paper on Extreme Conditioning Prog rams in Military Personnel[J].Curr Sports M ed Pep,2011,10(6):383-389.
[2]Hadeed MJ,Kuehl KS,Elliot DL,et al.Exertional rhabdomyolysis after Crossfit exercise program[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5):224-225.
[3]Chappell JD,Herman DC,Knight BS,et al.Effect of fatigue on knee kinetics and kinematics in stop-jump tasks[J].Am.J Sports M ed,2005,33(1):1022-1029.
[4]Giles KB.Injury resilience V let's control what can be controlled[J].Br J Sports Med,2011,45(9):684-685.
[5]Cosca DD,Navazio F.Common problems in endurance athletes[J].Am Fam Physician,2007,76(2):237-244.
[6]Jones BH,Perrotta DM,Canham-Chervak ML,et al.Injuries in the military:a review and commentary focused on prevention[J].Am.J Prev Med,2000,18(3 Suppl):71-84.
[7]Bullock SH,Jones BH,Gilchrist J,et al.Preven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related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ilitary and other active populations based on expedited systematic reviews[J].Am J Prev Med,2010,38(1 Suppl):S156-181.
[8]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Position stand.Progression models in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healthy adul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9,41(3):687-708.
[9]Garber CE,Blissmer B,Deschenes M R,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xercis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cardiorespiratory,musculoskeletal,and neuromotor fitness in apparently healthy adults:guidance for prescribing exercise[J].M 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7):1334-1359.
[10]O'Connor FG,Deuster PA,Davis J,et al.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predicting injuries in officer candidates[J].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12):2224-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