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划书评

2014-03-07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市形态分异大都市

《公共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

[美]韦恩·奥图 帕特里夏·亨德森/编 龚迪嘉/译

美国一向被视为生长在车轮上的国度。可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的涌现、城市问题的频发,使得美国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领域开始反思既有的发展模式。将新的公共交通发展视为塑造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积极力量,成为业界的共识。本文中收录的论文源自1987年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召开的“公共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被邀请分享他们在该领域的理论思考与规划实践。

全书共收录19篇论文,围绕公共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形态的关系,分为“公共交通在塑造城市特色中的作用”“、公共交通发展的案例研究”“、有关实施的议题”3个板块,描述了美国城市的交通危机,进而对多伦多、波特兰、圣迭戈、萨克拉门托、温哥华等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寻求将公共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整合起来的合理并可承受的方法。编者认为,公共交通系统具有塑造城市形态和引导适合的土地利用的潜力,可以强化土地利用、城市形态和市政设计的意图。

《大都市治理:冲突、竞争与合作》

[美]理查德·C·菲沃克/编 许源源、江胜珍/译

本书源于200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召开的一次以“分权治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编者理查德·C·菲沃克教授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政治科学系公共行政教授,长期从事地方治理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全书共收录11篇论文,分为理论探索和经验调查两个部分。理论探索部分主要探讨了大都市治理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大都市合作的理论模型,并构建了大都市治理的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经验调查部分则依据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数据探讨了大都市治理当中的具体问题,包括经济竞争、社会资本、学校变革、政府界域变更等多个领域。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

华 生/著

城市化由于事关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早已走出了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的业界的范畴,成为各行各业热衷讨论的议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先生的这本著作一面世,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缘由,盖因作者将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问题这两个事关中国改革方向和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联系在一起进行讨论。全书以城市化为切入点,以土地问题为落脚点,深刻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化所存在的核心问题,以及破解问题的手段。正因其切中要害,由本书所带来的各类学术争论也极为热烈。

华生教授从制度层面针对土地、户籍和财税配套改革,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框架设想。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这本著作对于中国的广大城市规划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更好地认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有着极好的启发意义。

《中国城市贫困的空间分异研究》

袁 媛/著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日渐显现,这在特大型城市中显得尤为显著。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袁媛副教授立足自身10年来在城市贫困空间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形成这本著作,较为系统地研究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贫困空间分异特征、形成机制和反贫困地域政策。全书共分为6章,首先基于理论层面构建城市贫困空间研究框架,提出空间分异的理论假设。然后以广州为实证案例,利用民政、普查和个体问卷数据,结合典型社区实地调研,详实对广州的户籍和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最后,提出中国城市贫困空间优化与规划应对的建议。

猜你喜欢

城市形态分异大都市
深圳轨道交通导向开发的“规则—形态”转化机制与城市空间类型贡献
Battle for Bohemia
BATTLE FOR BOHEMIA
2020国际大都市数学奥林匹克
大都市
重庆市臭氧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临港工业新区转型策略研究
高密度城市形态下的规划探索
平泉县下营坊杂岩体分异演化及其成岩成矿
长三角地区城市形态对区域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分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