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体会
2014-03-07韩鸿
韩鸿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体会
韩鸿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疾病可导致腹腔内出血,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现象,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传统治疗中多采用脾切除术治疗,然而患者随着脾脏生理机能认识研究的不断深入,非手术治疗亦成为脾破裂治疗的有效手段,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监测病情、伤情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作者对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男49例,女41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35.29±2.17)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52例、高处坠落24例、棍拳伤14例,合并肋骨骨折21例、颅脑外伤12例、肾挫伤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B超及X线检查,腹腔内出现脾破裂、液平面、肝破裂,均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治疗后非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病情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常规护理
1.2.1.1 急救护理 间隔1 h对患者血压进行监测,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则改为1次/1~2 h,直至病情稳定;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输血,多次小剂量进行,每天控制在200 ml或者隔天输血200~400 ml,对周围循环状况进行观察,判断其四肢末梢远端血液循环状况,一旦足前静脉呈条索状、收缩危险,则拍打其足背,悬小腿于床边,或者采用热水袋对肢体加温,当患者出现休克、血容量不足现象,则立即补充血容量,避免休克的出现。
1.2.1.2 病情观察 ①间隔15~30 min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进行心电监护;当患者大量失血、休克时,收缩压多<90 mmHg,脉压差<20 mmHg,而当休克加重时,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呼吸、浅而促等症状。②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导尿,每隔1 h对患者尿量进行观察,一旦尿量<25 ml/h时则说明其血容量不足;加强对患者体征及腹部症状的观察,观察上腹部疼痛性质、反跳痛、压痛及肌紧张程度等。
1.2.2 心理护理 外伤性脾破裂发病较急、病情危重,患者一时难以接受,而疼痛等导致患者出现较为强烈恐慌、焦虑等情绪,对治疗效果、预后的担忧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较为激烈心理波动,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语言轻柔,对患者进行必要安抚,缓解其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引导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干预,激发其治疗信心。
1.2.3 对症护理
1.2.3.1 手术患者的护理 ①术前备皮时,保证择期手术备皮区大于植皮部位;②术前抽取静脉血进行交叉配血、血常规、血细胞比容、电解质、止凝血筛选试验、肾功能等;提前做好药敏试验,保证手术安全进行。③术后间隔4 h对患者体温进行1次测量,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2次/d,查看患者伤口是否出现渗液、红肿等,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对腹腔引流液、形状、颜色等进行观察,一旦出现新鲜血液则说明可能存在出血现象,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1.2.3.2 非手术护理 对于病症较轻患者,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明确,对于肋骨骨折患者,给予妥善外固定;对于肾挫伤患者,留置导尿管,对于血气胸患者,做好胸腔引流;补充患者充分的细胞悬浮液、输血等;在对患者B超检查时,下压探头时严禁大力按压。
2 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脓肿、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参考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4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腹腔脓肿、2例胸腔积液、4例膈下积液、3例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35.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经积极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24±1.44)d,参考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33±1.27)d,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43例,不满意1例,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7.8%,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32例,不满意13例,对护理总满意率为71.1%,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病情进展快且极易出现出血,血容量明显减少、组织缺氧缺血、各器官微循环灌注明显不足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必要的护理对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保证娴熟的护理操作,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护理,对于手术患者,提前术前准备,保证治疗的及时有效进行,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而有效的监护对于避免并发症发生亦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面色、呼吸、脉搏、引流量等观察,及时发现不良事件,从而为医生提供依据[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在外伤性脾破裂急救中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着重要作用。
[1] 曹吉芝.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求医问药,2012,10(06):169-170.
[2] 邱燕飞.创伤性脾破裂伤的急救护理体会.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60-161.
[3] 刘新香.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观察与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14):102-104.
455000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职工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