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循证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
2014-03-07刘晓东
刘晓东
内科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循证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
刘晓东
目的 探讨循证心理护理治疗内科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2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以循证理论为依据的综合性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结果 研究组56例患者中,17例(30.36%)伴有焦虑情绪,20例(35.71%)伴有抑郁情绪,19例(33.93%)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172,P=0.915)。经2个月的护理后,研究组HAD评分正常47例,轻度6例,中度3例,正常率为83.93%;HAD评分正常38例,轻度9例,中度7例,重度2例,正常率为67.86%。两组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32,P=0.031)。结论 循证心理护理对内科伴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与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焦虑;抑郁;循证;心理护理
内科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复杂,且多数疾病难以一次性治愈,具有反复性。由于长期住院治疗,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志障碍。临床研究证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内科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内科患者心理护理技巧,促进患者康复。循证护理是在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使具体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2]。本研究以56例采用循证心理护理的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采用常规心理护理的56例内科患者为对照,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将11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33例;年龄25~78岁,平均(50.23±7.22)岁;疾病类型:脑卒中16例,高血压脑出血12例,肿瘤晚期12例,脑梗死10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男25例,女31例;年龄23~75岁,平均(48.34±6.22)岁;疾病类型:脑卒中15例,高血压脑出血13例,肿瘤晚期11例,脑梗死9例,冠心病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①提出问题:由护士长带领,成立专门的询证护理小组,对纳入本研究的病例进行查房2次/d,统计汇总查房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②循证护理:结合查房过程中发现的焦虑/抑郁情绪等主要问题,以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内科为检索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参照文献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确定解决方案;③证据应用:根据所确定的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病房现有资源和护士的临床护理知识,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以心理指导为主,利用图片、录像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所患疾病健康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谈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对其病情进行选择性地解释,使之对疾病的病因、进展及预后有所了解,树立正确认知,解除疑虑;特别指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病情的不良影响,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使患者树立信心;指导患者定期进行放松训练,如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3]参照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进行评定,正常:HAD总分0~7分,轻度抑郁/焦虑:HAD总分8~10分,中度抑郁/焦虑:HAD总分11~14分,重度抑郁/焦虑:HAD总分15~21分。
2 结果
研究组56例患者中,17例(30.36%)伴有焦虑情绪,20例(35.71%)伴有抑郁情绪,19例(33.93%)同时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对照组56例患者中,18例(32.14%)伴有焦虑情绪,18例(32.14%)伴有抑郁情绪,20例(35.72%)同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分布情况无显著性差异(χ2=40.172,P=0.915)。经2个月的护理后,研究组HAD评分正常47例,轻度6例,中度3例,正常率为83.93%;HAD评分正常38例,轻度9例,中度7例,重度2例,正常率为67.86%。两组正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32,P=0.031)。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即运用循证的观念开展护理工作,将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理论、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循证护理的顺利开展[4]。循证护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合理规范的护理服务,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内科疾病种类较多,病情较复杂,病程较长,导致很多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晚期肿瘤患者,据报道其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40%以上[3],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大大缩短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5]。为探讨循证心理护理治疗内科伴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的临床效果,本院将112例内科住院患者中的56例给予循证心理护理,并以另外56例给予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两种护理方式对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H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治疗2个月后,HAD评分正常率分别为83.93%;和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循证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内科伴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并推广应用。
[1] 孙爱英,王才林.心理护理干预对肿瘤病人化疗时胃肠道反应影响的研究.护理研究,2008, 22(11):3073-3074.
[2] 张蕴婷.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与实践.基层医学论坛,2012,6(12):221-223.
[3] 明菊梅,郭喜朝,孟静,等.综合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调查及心理护理.河北医学,2010,16(2):216-217.
[4] 周筱懿.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预防压疮中的应用体会.中国医药导报, 2009,6(17):84-87.
[5] 张萍,徐传凤.基层医院大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0,5 (20):200-202.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内科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