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2014-03-07王海娟
王海娟
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王海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入院前后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4周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心理护理能促进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
产后抑郁症;心理护理;常规护理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发生在产后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发生率可高达15%~30%[1]。产妇表现心情低落,社会功能降低,长期处于消极状态,严重者可出现绝望和自杀念头,甚至伤害婴儿或自杀。临床上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康复有一定的疗效,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对33例产后抑郁症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6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规定的抑郁症诊断标准,17项版本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按照随机数字表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8±2.6)岁。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7.0±2.7)岁。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常规护理。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入院指导,介绍相应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对产妇进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消除社会和家庭压力,帮助患者做好角色转换。②心理护理。向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积极的支持产妇,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身的问题,引导患者的领悟治疗,帮助患者认同母亲角色,增加责任感,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和需要,并认识自我价值。并针对产妇的不同性格,工作,文化程度采用不同层次的宣教,提高疾病的认知度,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1.3 判定标准 采用HAMD-17评定入院前、人院后4周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由两名精神科主治以上的医师对患者进行量表测评。
1.4 数据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较入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如生理因素,生产前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较大,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这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心理因素,产妇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无法处理好家务、孩子照料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家属和社会对性别的歧视,也会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社会因素,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母乳喂养,不良的分娩结局等因素有关,而家庭不和睦,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也对产后抑郁症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及心理治疗。目前多主张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法治疗产后抑郁症,既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又能解决心理不良情绪。有研究报道心理护理可以促使疾病痊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复发率。研究人员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鼓励多与人交流,帮助患者自我分析和化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患者自信心,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4周后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而经过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因此,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增强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1] 冯文,卢晶梅,刘旭红.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48-49.
225000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