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切除术后假性胆囊结石1例报告
2014-03-07张海涛
张海涛
阑尾切除术后假性胆囊结石1例报告
张海涛
胆囊结石发生有多种原因,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石形成[1]。药物应用不当同样可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本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胆囊结石与围手术期所应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有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0岁,2013年4月30日以“右下腹痛3 d”为主诉入住本科。入院前3 d患者无诱因出现右下腹痛,无恶心呕吐及腹泻,在家卧床休息未处理,症状渐加重,无发热,来本院就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生命征平稳,腹平坦,右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浊音界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入院后做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子宫、附件、双肾、输尿管、膀胱、子宫、附件均未见异常。阑尾区彩超未见异常。血常规示:WBC 13.1×109/L,N 0.93×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于当日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观察等处理,术后病理回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术后第7天患者痊愈出院。2013年5月8日患者突然出现心悸、气短,急至本院,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心电图均正常,给予输液观察对症处理,患者心悸胸闷间断发作,2013年5月9日患者查腹部彩超示:胆囊形态正常,大小63 mm×17 mm,囊壁回声可,囊内可探及范围约43 mm×13 mm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超声提示:胆囊内强回声团考虑胆囊结石。
上腹部CT示:胆囊泥沙状结石,胆总管壶腹段结石。拟行手术治疗,术前讨论后认为,因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药物不多,主要有头孢曲松针、奥美拉唑针、维生素B6针及维生素C针,对比术前彩超,遂诊断“胆囊假性结石”,非手术适应证,给予消炎利胆处理,患者症状渐消退,于2013年5月12日出院。出院3周复查彩超胆囊内强回声光团消失。
2 讨论
头孢曲松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2007年02月26日国家药监局曾紧急通知,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制剂与含钙产品合用可能致死。本例患者阑尾切除术后假性胆囊结石为其不良反应之一。1988年,Schaad等首次报告注射头孢曲松钠诱发可逆性胆结石,并将其称之为假结石症[2]。本例阑尾炎患者术前行胆道及泌尿系彩超,胆道及泌尿系未见异常,术后第8天出现心悸气短症状,第9天彩超、CT证实为胆囊结石,综合患者应用头孢曲松钠的病史从而确诊为假结石症。
国内文献报道,患儿应用头孢曲松钠形成假性胆结石的发生率为46.8%,原发病为胆囊炎者发生率为71.4%,提示胆囊炎患者尽量不用头孢曲松钠。假性胆结石均发生于用药后1~7 d,均于停药后1~2周内消失,无需手术治疗[3]。本例患者出院3周后结石自行消失证实假性胆结石无需手术。针对本例患者的诊治,总结如下:①临床上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慎重选药,特别是对儿童及胆囊炎患者更应慎重。②对手术患者,术前应仔细询问有无头孢曲松钠使用史,必要时行胆系、泌尿系B超检查,确需使用头孢曲松钠时,把握剂量、疗程,并避免与钙剂混用。③提高对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认识,在可疑其所致“胆囊假性结石”时,建议进行非手术治疗,并停药1~2周以上再做B超等相关检查,避免行不必要的胆囊手术。
[1] 吴在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8-409.
[2] Schaad UB,Wedgwood-KruckoJ,Tschaeppeler H.Reversible ceftriaxone-associated biliary pseudolithiasis in children.Lancet,1988, 2(8625):1411-1413.
[3] 庄婉莉,林广裕,陈派镇,等.儿童头孢曲松钠相关性假性胆囊结石的初步临床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1):71-73.
451200河南省巩义瑞康医院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