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的影响
2014-03-07郝玉贵程文伟赵燕李娜
郝玉贵 程文伟 赵燕 李娜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的影响
郝玉贵 程文伟 赵燕 李娜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52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以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入院第1天和治疗1月后进行血清脂联素、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均有所升高,C组较B组和A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所下降,C组较B组和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以显著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
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急性脑梗死;hs-CRP;APN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最常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发展和梗死后炎症因子的参与。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阻断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是防治脑梗死的重要手段。普罗布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够从多个途径降低血脂水平,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和梗死后的炎症反应;而他汀类药物在调脂之外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作者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N、hs-CRP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60例,年龄在35~75岁,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52人,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NIHS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根据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修订标准,结合颅脑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24 h之内,年龄在35~75岁。排除标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各种炎症、肿瘤以及免疫性疾病;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疾病;妊娠女性和哺乳期女性;对药物过敏患者。
1.3 治疗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依达拉奉及对症支持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进行治疗;C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和普罗布考500 mg,b.i.d.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
1.4 实验室检查 所有入选患者均在用药前和用药一个月后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定量测定APN,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
2 结果
治疗后三组APN都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而且联合治疗组上升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hs-CRP都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而且联合治疗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之一就是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许多炎性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1]。同时脑梗死后多种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的参与加重脑缺血的损害,其中APN和hs-CRP是非常重要的细胞炎症因子,故针对其治疗成为临床医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参与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特异性蛋白,与胰岛素抵抗、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APN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负相关,低APN水平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2], 因此改善APN水平可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摄取,减少脂肪酸合成,降低糖异生过程中分子的表达,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减轻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hs-CRP是机体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是检测体内炎症反应的灵敏指标,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其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性的预测因子。实验证实,hs-CRP沉积在早期的粥样硬化动脉壁上,提示hs-CRP通过补体系统激活和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过程来推进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发展。局部脑缺血后2 h 脑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直接导致炎性介质IL-6 的释放, IL-6可以诱导hs-CRP的产生,导致hs-CRP水平升高,且CRP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脑梗死预后越差,因此降低血清hs-CRP的浓度,控制炎症反应,是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种治疗方法。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降低胆固醇药物,同时还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等作用,减轻N-甲基-D-天冬氨酸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毒性损害[3],能够降低脑梗死的面积,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而普罗布考则是美国FDA认证的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抗氧化、抗炎、调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抑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破裂,减轻全身的炎症反应,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及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APN都有明显升高,而血清hs-CRP水平都有明显降低;治疗后三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对APN和hs-CRP改善明显,而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联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应用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可明显升高脑梗死患者APN水平,降低hs-CRP炎性因子水平,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控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因此可作为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新治疗途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Yamashita T,Hirata K.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 modulation therapy against atherosclerosis.Nippon Rinsho,2011,69(1):168-172.
[2] 李燕平,李晓恒,冯青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临床荟萃,2012,27(2):155-157.
[3] 李燕平,李晓恒,冯青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联素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临床荟萃,2012,27(2):155-157.
277101枣庄市立医院急救中心(郝玉贵 程文伟 李娜);枣庄市中心血站(赵燕)
郝玉贵 E-mail:hao7702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