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4-03-07赵雁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镇痛药止血带罗哌

赵雁南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

赵雁南

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目的了解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5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实验组患者予以40 ml、浓度为0.125%的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40 ml、浓度为O.2%的罗哌卡因。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显效时间、手术后恢复时间、术中镇痛效果、术后镇痛维持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以及24小时内追加镇痛药次数。结果两组患者予以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后,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松开止血带后产生的痛觉时间以及手术后需要注射止痛药时间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局部麻醉时,浓度为0.125%的罗哌卡局部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高。

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静脉局部麻醉;临床应用

静脉局部麻醉(intravenous regional anesthesia),简称IVRA,在成人四肢手术应用中比较广泛。静脉局部麻醉作为一种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发生少的麻醉方式,尤其是在上肢远端短小手术中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操作简便,二是起效迅速,三是成功率高,四是缩短住院时间,五是降低医疗费用[1]。本文主要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1例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低浓度小剂量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1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年龄16~49岁,平均年龄为(26.4±1.8)岁,女性20例,年龄15~48岁,平均年龄为(26.3±1.7)岁。将51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观察,实验组26例,予以浓度为0.125%的罗哌卡因(批号H20100105,规格75 mg /10 ml/支)40 ml;对照组25例,给予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同一批号)40 ml。两组外科手术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对比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1.2.1 麻醉方法。术前做好准备工作。麻醉医师要积极向患者阐述手术目的以及术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意外,尽可能地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在手术实施前,51例患者均未采用任何镇痛药物。入手术室后,对所有患者予以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系统方面的监测,进而构建静脉双通道。在麻醉前,给予患者1~3 mg咪达唑仑,使所有患者保持镇静状态。通过静脉通道,注射罗哌卡因10 ml,当罗哌卡因起效后继而向患者静脉内注射剩余药液。基于患者无痛前提下,实施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运用电子气压止血带为患者进行止血,待手术结束后及时松开患者的止血带,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当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时,可给予曲马多30~100 mg注射,疼痛严重时可追加,或辅用其他镇痛药。

1.2.2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上臂最大径以及手术所需时间等。入室时需要记录患者局麻药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松开电子气压止血带后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患者术中、术后痛觉感受,首次运用镇痛药时间和24小时内镇痛药使用次数及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与松止血带后恢复时间对比分析

本组选取的外科手术患者共51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予以静脉注射局麻药后,在感觉神经阻滞时间上,实验组为(6.12±3.09)min,对照组为(6.25±3.09)min,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实验组没有将运动神经阻断,因而无法监测患者运动神经阻滞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当术后松开电子气压止血带时,实验组痛觉恢复时间为(7.98±4.16)min,对照组为(15.42±8.14)min,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松止血带后恢复时间综合比较[ n(min)]

2.2 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与一天内镇痛药追加次数对比分析

在首次需要镇痛药时间上,实验组为(92.78± 14.01)min,对照组为(198.02±67.35)min,实验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一天内使用镇痛药次数(曲马多)上,实验组与对照组依次为(2.41±0.48)min、(1.49±0.52)min,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与一天内镇痛药追加次数综合比较

2.3 麻醉不良反应分析

通过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局麻药毒性反应上,实验组患者出现的心动过缓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在头晕、呕吐、低血压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上,两组患者均未出现。

3 结论

在临床上,静脉局部麻醉应用历史悠久,由于其操作方便、安全系数高、费用低,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组研究表明,浓度为0.125%的罗哌卡因在不良反应(主要是心脏毒性反应及神经毒性反应)上明显低于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镇痛时间前者也较短,但镇痛效果不理想。静脉局部麻醉的并发症最为关键的是药物的心脏及神经毒性反应,在国外应用研究中,认为罗哌卡因较利多卡因而言,其毒性小,同时患者松止血带后痛觉恢复时间较短,本实验证实了浓度为0.125%的罗哌卡因40 ml并发症相对较轻或少,其剂量低于患者耐受量,蛋白结合力较强,因而是静脉局部麻醉的有效选择[2-3]。

随着静脉局部麻醉操作方法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分别在患者前臂与上臂运用止血带,有助于减少麻醉药用量。本文研究采用压脉带法进行麻醉,提高了麻醉效果,避免麻醉药注射压力超过止血带气囊压力而造成的中毒危险,因此0.125%罗哌卡因组镇痛效果较优。相关研究显示,在开放止血带后,0.2%罗哌卡因组心率下降次数及幅度较大,表明一定程度上对循环系统存在抑制作用。而0.125%罗哌卡因组心率处于较平稳状态,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较小。在感觉与运动分离效应上,0.125%罗哌卡因组在静脉局部麻醉运用中运动阻滞时间较短、术后镇痛时间短于0.2%罗哌卡因组,24小时内镇痛药用量也较少。由此可以看出,0.125%罗哌卡因临床应用价值高于0.2%罗哌卡因[4]。

综上所述,0.125%罗哌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中作用时间短于0.2%罗哌卡因,同时安全系数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1]张定宇. 0.2%罗哌卡因静脉局麻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5): 286-288.

[2]王昕华.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在眼后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 眼科新进展,2010(3): 268-270.

[3]马炳学. 不同剂量可乐定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173-174.

[4]刘际童. 局部应用罗哌卡因对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4):587-588.

R614.3

B

1674-9308(2014)02-005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2.038

猜你喜欢

镇痛药止血带罗哌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理论研究与技术进展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吃镇痛药还是要听医生的
服镇痛药六误区
四肢长时间手术中气囊止血带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的研究进展
服用镇痛药的六大误区
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对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