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场所流动作业工人听力高频损失纵向分析
2014-03-07李淑华彭成丛
李淑华 彭成丛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河南濮阳457001
噪声场所流动作业工人听力高频损失纵向分析
李淑华 彭成丛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科,河南濮阳457001
目的了解噪声对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流动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状况。方法采用定群、纵向研究分析138名噪声职业接触者在岗连续4年的纯音听阈测试结果。结果未检出语频听损者;除2010年外,各年度观察对象增加显著多于岗前(χ2=10.38,P<0.01;χ2=6.31,P<0.05;χ2=7.35,P<0.01),各年度各频段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岗前(t=11.52,P<0.01;t=3.83,P<0.05;t=37.98;P<0.01;t=15.13;P<0.01);4次在岗体检3000Hz、4000Hz、600OHz处听损耳次三频段之间比较(χ2=167.95,P<0.01)、各频段两两相比(χ2=165.8,χ2=56.42,χ2=40.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年度听损耳数和观察对象数目前未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时间累积效应关系尚不稳定,该车间噪声危害目前可控。
噪声;职业接触;纯音听阈;平均听阈;听力损失;观察对象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1]。噪声对机体最主要和直接的危害就是听觉损害,是特异性的损害作用[2],噪声危害引起的听力损伤最明显的是语音分辨率下降,造成对语意的理解困难、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受到影响。另外对声源的方位定位准确性也会下降,这对回避危险、减少工伤、交通事故发生是不利的[3]。噪声性听力损伤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4]。
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噪声一直困扰着职业接触者和HSE管理者,为了解在目前劳动条件和HSE管理模式下,噪声对现场作业工人听觉系统的实际影响程度,本文采用定群、纵向方法分析138名2009年经过岗前体检的净化车间外操工,在2010—2013年间的职业健康检查中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及动态变化趋势,寻找该作业场所噪声给职业接触者造成的听力损失特征,为该厂职业卫生管理和噪声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车间138名2009年10月—2013年9月连续工作4年的外操工(男108人,女30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0~56岁,平均(42.59±1.22)岁,该人群在该车间以流动方式接触不同设备产生、强度不等的生产性噪声。
1.2 方法
1.2.1 纯音听阈测定和测定结果判定按照GB7583-87《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要求,用经校准的丹麦AD229E型听力计,在工人脱离噪声岗位至少12 h后,在周围环境噪音小于30 dB(A)的隔音室内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按照GB7582-2004/ISO 7029:2000《声学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进行年龄和性别修正后,再按照GBZ49-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排除其它原因导致的听觉损害,500、1000、2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段听力下降>25 dB(HL)为听力损失,3000、4000、6000Hz中任一耳任一频段听力下降≥30 dB(HL)为听力损失;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 dB(HL)、较好耳语频正常者为噪声岗位观察对象。
表1 各年度高频听损耳数比较
表3 各年度各频段平均听阈比较
1.2.2 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经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使用经过校准的HS6288B型噪声频谱分析仪,根据《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设置监测点进行测量,噪声暴露声压级在70.9~107.7 dB(A)之间,平均(84.43±1.39)dB(A),频谱分析为中、高频率的宽频带稳态噪声。
1.3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汇总数据,运用其统计函数进行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5]和均数95%可信区间估计,χ2检验差别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根据求得t值然后根据自由度、对照t临界值表查P值,以P<0.05推断两组数据有差别。
2 结果
2010—2013体检中每年虽有检出语频听力损失者,但脱离噪声作业环境一周后复查听力,语频均恢复正常,故以下只对高频听力损失者进行统计分析。
2.1 高频听损耳数
以2009年听损耳数为基期定基比,2010年上升和2011年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比2011年上升、2012年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观察对象
以2009年为基期定基比,除2010年外,各年度检出的观察对象与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比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年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各年度观察对象数比较
2.3 各频段平均听阈
以2009年为基期定基比,2010年下降(t=11.52,P<0.01)和2011、2012、2013年上升(t=3.83,P<0.05;t=37.98,t=15.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比2010年下降(t=11.52,P<0.01)、2011和2013年提高(t=5.23,t=10.25,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与上一年比(t=1.98,P>0.05)各频段平均听阈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各频段受损情况(听力曲线)
分别在3、4、6kHz处表现为单频段听损的耳数占86.70%,在3k~4kHz、4k~6KHz处表现为双频段听损的耳数分别占1.97%、9.36%,三频段听损的耳数占1.97%;27.09%的耳在3k或4kHz处表现出“V”型下陷特征,72.91%的耳表现为斜坡形下降(见表4);4年中3kHz、4kHz、6kHz检出听损最重耳次分别占4.70%、32.05%、63.25%,三频段之间比较(χ2=167.95,P<0.01)、各频段两两相比(χ2=165.8,56.42,40.0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噪声对人体影响的早期主要引起生理改变,此后才出现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随着病损程度加重,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语言频段(0.5~2kHz)的听力也受到影响,出现语言听力障碍[1]。
表4 2009—2013年各年度高频≥30dB听损最重耳数比较
本次定群、纵向研究结果显示,除2010年外,各年度观察对象人数均显著多于岗前(P<0.01或P<0.05),但尚未达到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此部分人员是预防的重点,各年度听损耳数和观察对象数目前未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时间累积效应关系尚不稳定,与江春苗等[6]的报道接近,可能与工人以流动方式接触不同强度的噪声,累计暴露剂量尚不足以加速或加重听力损伤程度有关。个体听力曲线统计分析显示,27.09%的耳在3或4kHz处表现出“V”型下陷特征,72.91%的耳表现为斜坡形下降,63.25%的耳次在6kHz处受损最重,32.05%的耳次发生在4kHz,与文献研究结果听力曲线在3~6kHz(多在4 kHz)出现“V”型下陷、4kHz高频听力下降人数最多[1],[2],[7],[8]均不完全一致。目前对该工作场所的噪声监测使用倍频程进行噪声频谱分析,缺少6kHz频段噪声频谱,故无法全面地以该工作场所噪声频谱特性佐证本研究结果。建议未来噪声监测采用1/2或1/3倍频程进行更为全面的频谱分析、职业健康检查增加8kHz的听力测定,以便日后对各频段进行一一对应的比对分析,并找到该厂噪声职业接触者确切的听损“V”凹陷频段。
高温、化学品均与噪声有协同作用[9],Pekkar men[10]曾经报道,噪声对听力的损害与内耳血液温度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当噪声声级高于90 dB(A)时,环境温度的升高能显著增加暂时性听阈位移(TTS);吴奇峰等[11]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噪声合并硫化氢组语频听力损伤最严重,噪声合并高温组次之,单纯噪声组损伤最轻。该工作场所高频噪声与高温和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共存,应是导致工人高频听力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被调查人群中,平均66.49%的人年龄在45岁以下,每天上下班2 h以上的路途中,使用耳机的频率高、时间长也是导致工人高频听力下降不可忽视原因之一[12]。
生产性噪声对机体的影响与其性质、强度和频谱特性、接触时间和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密切相关,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更应适时关注劳动者听力动态变化,加强对观察对象的职业卫生干预,才能有效控制从高频听损、语频听损到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和发展。
[1]金泰廙,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29-232.
[2]张君.某飞机维修工程公司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分析职业与健康,2013,29(3):263-265.
[3]施丽琼,袁明,谭慧萍,等.厂矿企业噪声危害与听力损伤监测分析报告[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59-161.
[4]Loftis M.Sources of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J].AAOHN J,2007,55(11): 476.
[5]肖庆,袁进.基于Excel进行科研设计资料均数t检验[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489-1491.
[6]江春苗,郭仲琪,肖吕武,等.噪声作业工人1011例听力损伤及相关因素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3,39(5):293-295.
[7]陆强.某民用飞机场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听阈测试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8]罗燕,周李芳,陈健,等.某石化总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听力状况调查[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5):532-534.
[9]林锦明,刘庆凤,刘建华,等.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关系[J].职业与健康,2014,30(3):300-304.
[10]Pekkar men J.Noise,impuse noise and to her physical factors:Combined effects on hearing[J].Occup Med,1995(10):545-559.
[11]吴奇峰,李聪,梁晓阳,等,噪声与高温、硫化氢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影响的研究[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2,30(3):124-126.
[12]苏冬梅,许雪春,陈新,等.某厂新招毕业生上岗前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25(1):52-54.
Noise current workers'hearing loss of high frequency longitudinal analysis
LI Shuhua PENG Chengcong
Puyang city,Henan Zhongyuan Oilfield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Puyang 45700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low noise purification workshop workers hearing on high sour natural gas.MethodsOf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the results of 138 noise occupation contact in 4 consecutive years of pure tone audiometry adopts.ResultsThe were not detected in speech frequency hearing loss;except for 2010,the annual observation objec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χ2=10.38,P<0.01;χ2=6.31,P<0.05;χ2=7.35,P<0.01),the annual average hearing thresho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each frequency band(t=11.52,P<0.01;t=3.83,P<0.05;t=37.98;P<0.01;t=15.13;P<0.01);4 on-the-job checkup 3000Hz,4000Hz,600OHz between listening to the lug time tri band comparison(χ2=167.95,P<0.01),compared to the band two two(χ2=165.8,χ2=56.42,χ2=40.09,P<0.0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annual number of hearing loss ears and the observed number at present did not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1the cumulative effect of time relation is not stable,controllable hazard at the workshop noise.
Noise;occupation exposure;Pure tone audiometry;Hearing threshold;Hearing loss;The observation object
R131
A
1672-5654(2014)12(c)-0025-03
2014-10-05)
李淑华(1966-),女,河南西华人,本科学历,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和职业健康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