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途直指广寒宫(下)
——人类探月历程

2014-03-07海军91183部队

国防 2014年3期
关键词:环形山月球车着陆器

海军91183部队 林 臻

征途直指广寒宫(下)
——人类探月历程

海军91183部队 林 臻

的面积。1973年1月15日,月球21号在软着陆后释放出月球车2号。2号车和前辈相似,工作了4个月,拍摄了8万多张照片和86张全景照片。1977年,苏联还计划发射月球25号探测器,携带月球车3号登月,但后来这一计划因故取消。

直到苏联解体,这个航天大国再也没有重启月球探测计划。从月球取回的岩石样本和留在月面的两辆月球车,成为苏联为人类探测月球做出的最后贡献。

↑月球车2号,张开太阳能电池板状态

重返月球——美国重启探月计划

自1972年阿波罗17号登月后,美国的月球探测暂告一段落。虽然美国发射的行星探测器曾经路过月球,但真正再次开展探月活动是在20多年后。1994年1月25日,美国发射“深空计划”科学试验卫星(Deep Space Program Science Experiment, DSPSE),即克莱门汀号绕月卫星。克莱门汀号是一个八棱柱状卫星,携有带电粒子望远镜、可见光摄像机、紫外摄像机、红外摄像机、高分辨率摄影机和激光测距仪。在月球表面,克莱门汀号变换了数次轨道,实现了对月球的全球测绘,获得了月球四个象限的正射投影图和月球极区图。此外,克莱门汀号通过雷达反射波,判断月球两极可能有大量的冰水混合物。

199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启动了“探索计划”(Discovery Program),进行一系列成本较低的太阳系探测活动,其中包括对月探测。1998年1月7日,“探索计划”发射了月球探测者号绕月卫星(Lunar Prospector),以极低的轨道绕月球飞行,其主要任务是对月球表面物质组成、南北极可能的水冰沉积、月球磁场与重力场进行研究。1999年7月31日,月球探测者号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舒梅克环形山,希望能撞击到环形山坑底的冰,但科学家们并未观测到水蒸气。这一结果严重质疑了克莱门汀号的判断——如果没有冰,未来月球基地的用水就要另想办法。

进入21世纪,美国于2006年正式宣布将“重返月球”。为了重新把航天员送上月球,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月球探测活动。2009年6月18日,美国“月球先驱者计划”(Lunar Precursor Robotic Program)发射成功,将月球勘测轨道飞船(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和环形山观测传感卫星(Lunar Crater Observation and Sensing Satellite)一起送入地球轨道,经过若干次变轨,飞向月球并绕月飞行。月球勘测轨道飞船的主要任务是绘制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而环形山观测传感卫星的任务则是进一步探测月球上是否有水的存在。2009年10月9日,环形山观测传感卫星撞击月球极地的环形山,产生了部分尘埃,经过分析,科学家认为月球上是存在水的,但是具体情况还要继续探测。尔后,月球勘测轨道飞船继续围绕月球飞行,拍摄月球照片,预计在2014年结束任务。未能再建立联系,而她还没有释放月球硬着陆器。虽然月船1号任务中断,但印度也积累了探月经验,算是跻身于地球的“月球俱乐部”中。

↑月球计划、勘测者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在月球表面的登陆点

月球勘测轨道飞船

↑克莱门汀号卫星

月球探测者号卫星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

嫦娥奔月——中国的探月工程

中国的探月活动——“嫦娥工程”启动于2003年,计划发射6个月球探测器,分别实现绕月和硬着陆、软着陆,以及携带样本返回地球三个阶段任务。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呈正方体,带有两片太阳能电池板。她的主要任务是拍摄月球表面的3D影像和探测月表物质环境。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结束使命,成功撞击月球东南半球表面的丰富海。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备份,主要任务是继续绘制分辨率更高(7米)的月球表面3D影像,同时对嫦娥三号预定着陆区局部进行高分辨率探测。结束对月探测任务后,嫦娥二号先后飞向地日拉格朗日点和4179号小行星探测,随后飞离地月系,向星空深处飞去,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行星际的航天器。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在虹湾成功软着陆,随后着陆器释放出玉兔号月球车——这是自1973年苏联月球车2号登月40年之后,第二个能在月面行走的无人巡视探测器,也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与苏联月球车不同,玉兔号月球车拥有6只灵活的车轮和2块太阳能电池板。

2014年春节刚过,月球上的虹湾迎来了又一个日出。沉睡中的嫦娥三号着陆器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出现故障的玉兔号月球车终于从冬眠中苏醒,成功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建立了数据连接,故障得以继续排除。2月13日清晨,微博上的“@月球车玉兔”发出一条问候:“Hi,有人在吗?”在短短3小时内即得到4万多次转发。

回顾人类的月球探测史,一路坎坷,一路艰辛。月球2号、徘徊者4号、月亮女神号、嫦娥一号……这些月球探测器最终以粉身碎骨为代价撞击月球,永久留在了月面之上;而在他们之前,还有许多探测器在升空过程中就爆炸身死,没能飞抵月球上空。未来,人类的征途必然是遥远的星辰大海,而近在咫尺的月球会是人类第一个地外驻足点。随着越来越多的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广寒宫将不再寒冷,人类必将向宇宙迈出一大步。

(本栏责任编辑:何 荷)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玉兔号月球车拍摄的嫦娥三号着陆器

↑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

猜你喜欢

环形山月球车着陆器
可重构载人月球车设计
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环形山?
嫦娥四号巡视器拍摄的着陆器图像
中国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
基于多工况的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玉兔号月球车正式停止工作
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
Mining the Moon Becomes a Serious Prospect
“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实施首次月面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