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中的潜艇
2014-03-07撰文老崴子
撰文/老崴子
无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部队的作用都举足轻重,而且战果卓著。
潜艇神出鬼没很容易让对方丧失安全感,从而掌握战机。
它们在海战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潜艇可以干扰甚至中断敌方舰只的行动,而且由于造价昂贵,很多国家不会轻易让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承受被潜艇攻击的风险;而自从有了潜艇在海域出现,所有国家的轻型舰只也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来去自如,所以穿越危险海域时,它们必须做高速蛇形机动。
在战争中,大型战舰的行动必须尽量保密并且不允许有大量护航舰只,也只有执行重大任务时才会动用它们,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与水面舰只的较量中,潜艇大获全胜,使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和战斗技能得到了提升。
在20世纪的上半叶,潜艇是唯一一种拥有两种驱动系统的船只。当时的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使用柴油机,在水下航行时使用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潜艇浮出海面后,柴油机给蓄电池充电,这时电动机起到了发电机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潜艇的水下航行性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下潜深度越来越深,生存性能越来越高,躲过空中侦察和深水炸弹攻击的几率也越来越大。
早期的潜艇装备的防御武器一般是中小口径火炮以及用于防空的机枪和小口径高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制造的潜艇都具有布雷能力。起初,潜艇的作战方式是将炸药安装在对方的船壳上,或是直接以撞击方式击沉对方。但很快人们就发现,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战术角度出发,这种方式都不太现实。从战术角度出发,潜艇是非常适合布设水雷的设备,因为潜航的隐蔽性远远高于任何种类的水面船只,甚至可以直接潜航至港口附近,在水下悄悄地布设水雷。而且,实战的需要催生了鱼雷,最先装备鱼雷的是鱼雷艇,但真正让鱼雷发挥全部作战潜力的却是潜艇,实际上,潜艇就是一个鱼雷的水上和水下发射平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艇艏和艇艉都装备有鱼雷发射管,某些潜艇的甲板上也安装有活动式鱼雷发射管,左右射界可达30度,也可以在水下发射,与艇内鱼雷发射管一样。一般情况下,潜艇瞄准目标时必须转动整个艇身,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潜艇装备有活动式鱼雷发射管,就可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发起攻击。而且,远洋型潜艇的续航力很大,可深入远海,埋伏在海面之下,等候命令发起攻击。潜艇可以用先进的远程探测装置侦测到正在向其接近的船只。在实战过程中,远程侦察机的护卫还显著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侦察机可向潜艇报告远在数百千米之外的船只方位,而只需少数潜艇就可以驱散船队,击沉船只;潜艇可以充当远洋气象探测仪,在航行过程中,它们能掌握到更准确的海浪和气象数据,并把数据传输给侦察机及陆战部队。
小贴士:
>> 潜艇的攻击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幽灵般的德国潜艇采取的攻击方式往往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正常攻击。艇长瞄准目标时需要考虑好角度,在计算好对方的航速、船身与鱼雷弹道夹角的度数之后,下达发射命令。第二种是扇形攻击。如果目标排水量大且价值较高,就不能只发射一枚鱼雷,可能需要发射两枚以上,并且按不同角度发射鱼雷,之前形成一个扇形,这样击中目标的概率就会加大。第三种是弯角攻击。通过设置鱼雷的航向调节装置,让鱼雷离开发射管后沿弧线或者拐弯攻击,而不是沿直线航行,这种攻击方式通常用于在海港入口处攻击停泊在港内的船只。第四种是反向攻击。当发射完第一枚鱼雷之后,潜艇被迫转向,如果目标与潜艇呈特定角度,仍可使用艇艉发射管发射鱼雷。
>> 潜艇的主要武器——鱼雷
进入20世纪40年代,利用潜艇设下鱼雷阵控制海上交通成为战争中一种重要手段。这方面,装备鱼雷的德国潜艇部署在海运节点或主要航线上,就曾让盟军吃过大亏。当时的鱼雷是潜艇的主要进攻法宝,发射鱼雷前,先设定鱼雷的航行深度,以防鱼雷击中敌舰的上层船体或是从船底下溜过去,而特制的定深机构可以使鱼雷保持在一定深度,不受海水流动的影响。自动舵机的工作原理是:鱼雷外壁的开孔处覆盖有一层薄片——感应膜,当水压变动时,会拨动一个杠杆;当水深变动时,杠杆上连接有一根连杆和一个深度调节摆轮;连杆再激活水平舵与深度舵。这套特殊的设计可以使鱼雷保持在设定的深度航行。如果鱼雷航行深度太深,例如离开发射管后偏离了设定深度,感应膜就会感应到水压变动而向内凹陷,将水压变动反馈至杠杆和连杆,推动深度舵,深度舵当即控制鱼雷上仰,调节摆轮再使鱼雷恢复至水平。如果情况相反,则施加在感应膜上的压力降低,杠杆和连杆随动,深度舵进行调节,将航行路线恢复至设定深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鱼雷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鱼雷的长度约在7~8米左右,直径0.5米左右,重量大约是1.5吨。主干部分从头至尾大致为:触发式引信、炸药、压缩气瓶、发动机蓄水罐、燃料罐、深度调节装置、 蒸发器、压缩空气释放杆、发动机、机油容器、直航控制装置和螺旋桨驱动轴。侧鳍部分为:侧稳定鳍、直航与深度控制舵、垂直深度控制鳍、深度舵和螺旋桨。其中装置火药250~300千克,其威力堪比一条微型战舰。潜艇通过鱼雷发射管将鱼雷抛射入水中。发射后,鱼雷靠自身动力——通过压缩空气或蓄电池驱动鱼类的双螺旋桨产生推动速度,向指定方向航行。鱼雷航速40节,航程10千米。方向舵和深度舵可以使鱼雷保持在设定的弹道上。鱼雷前部装有触发式引信;尾部高速运转的陀螺仪可保持鱼雷的航行姿态;还有陀螺仪控制鱼雷的俯仰;方向舵控制鱼雷的运动轨迹。鱼雷是一种精密的武器,制造成本很高,保养和操作也很复杂,但鱼雷的爆炸效果是远胜于大口径舰炮的。鱼雷爆炸后产生的水下冲击波威力巨大,传播速度极快,船壳被冲破变形,形成一个巨大的破洞,汹涌海水由此灌入船体。同时,鱼雷爆炸产生的横向压力也可以掀起巨浪,掀翻船体。(责编: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