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湖菱
2014-03-07褚纳新
褚纳新
汝湖菱
褚纳新
中秋节那一天,母亲终于买到了本地的小熟菱,这种煮熟了呈淡赭色的小熟菱,如今在老镇街市上可是抢手货了,天一放亮,市场门口就有一两摊本地的菱农在销售这些菱角,一天的供应量最多也就五十来斤,如果要吃上本地的红菱,那得赶早些,这种菱的售价一般是外地菱角的四倍,一斤二十元,而且还很畅销,当你吃过这种本地产的小红菱后,相信你一定会觉得物有所值。
这种菱角俗称“大菱”,因它产于汝湖滩地“万江池”,故镇上的一些老年人又称它为“汝湖菱”。小时候,大人们说起“万江池”,可是个吓人的地方,那儿有一个歪摆凉亭,有人说曾在凉亭边上碰上了“河嫂鬼”,扎着长辫子云云。我们十多岁的时候,一些顽皮的孩子聚在一起斗胆去了那里,哈!还真没事!后来去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可怕了。所称“万江池”,其实也就是在田陌间的一些小河小沟,间或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池洼,那里的水非常清澈,都能把在水草间游弋的小鱼看得清清楚楚,记忆中“万江池”最盛产的就是菱角了,放暑假那会,就能看到菱藤的叶腋处隐现出一些小小的白白的菱角花儿,等临近九月快开学的时候,这些红菱的根茎部都会拖上一只只小小的嫩菱了,红叶红茎的是红菱,绿叶青茎的是野刺菱,野刺菱绿绿的,熟了会变得壳老肉涩,但如果是嫩的时候,剥净了菱壳尝尝,还真能吃出些甘甜来。
农历八月初,那些种菱的农家在池塘中放下采菱桶开始采摘红菱了,泗门街市上开始有嫩红菱卖了,大人们第一次买来必定是先供上八仙桌,请祖先们尝尝鲜,到午饭后才让我们小孩子吃,那时候,汝湖嫩菱也就三四角钱一斤。中秋节前后,熟老菱也上市了,价格比生菱略贵些,这些菱儿是下酒的好伴儿,当年泗门人的饭桌上,总少不了菱角的影子。傍晚时分,镇上的电影院门口喧嚣起来了,除了瓜子摊与零星的水果摊,还能看到在进场口的铁栏杆边上,有一位老态而瘦小的农妇坐在小木板凳上,见有人过来,沙哑地吆上一句“喫热大菱哉!”摊前放着一只小木桶,上面盖着两层塞有棉絮的布敷子,揭开布敷子,阵阵菱角的清香随着热气扑面而来,让人垂涎欲滴。
长大以后,我对这一种泗门独有的小红菱更加情有独钟。新鲜采摘的嫩菱,皮壳鲜红,菱的四角带着漂亮的软鳍,用指甲剥去红菱脆嫩的外壳,里面的菱肉白如珂雪,闪着水晶的光泽,放入嘴中轻轻一嚼,脆爽中一股甘甜清洌的菱汁沁入咽喉。成熟的汝湖菱呈元宝形,菱的肚心长有一脐丁,横向的两个尖角坚挺锐利,间距五公分左右。汝湖菱最大也就九克左右,小的才五六
克,如果再大些了,那肯定不是土生土长的汝湖菱了。汝湖菱一经煮熟,它的颜色就会变成淡赭色,轻轻咬开一只汝湖熟菱,然后在半分的菱角尖上一磕,半粒菱肉就会完整地滑入嘴中,一嚼即散,糯香无比,细观菱壳内壁,光滑而呈油色,这就是汝湖红菱胜于嘉兴红菱最原本的特征了。
汝湖菱就如汝湖仙子遗留的宝石,散发着汝水的灵气,给乡人以口福与享受。明朝的谢阁老(谢迁)致仕归里后曾有诗《雨后再过山庄述怀呈雪湖》云:“采菱歌动隔溪船,竹几藤床正熟眠。林径逶迤麋鹿洞,村墟掩映鹧鸪天。”时谢迁赋闲于汝湖之畔银杏山庄,与挚友冯雪湖徜徉山水间,日相唱和。“湖上采菱成旧约,画船同载夕阳还”,唱的正是谢阁老与冯雪湖年年相约湖上,采菱至斜阳西下的悠然生活。汝湖上五百年前的采菱歌,是何种音律曲调,今人已无从知晓,但如此的湖光山色,即便是没有采菱姑娘的红衣,想必也能让人为之畅饮三杯,难怪谢阁老要作出“雨后湖光入画船,芰荷香里倚篷眠。淡云疏树怀人地,新水凉风逸老天”的陶然诗文了。
汝湖菱名头不响,这只是一种几乎局限到只有乡人才知道的小红菱,她不需要若嘉兴菱角般的遍天下宣传,也不需要宾来客往的大肆渴求。汝湖菱的产量很低,一亩多池塘的菱最旺盛的时候一天也只能收获五十来斤,连续采摘半个多月也就慢慢落市了,在当今崇尚效益的年代,汝湖菱已不被那些追求产量的农家所热衷,但我毕竟要对这些土生土长在汝湖滩田边上的农家表示一种深深的敬意,如果不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续植与守护,汝湖菱会传续数百年而留甘洌于今世吗?大儒黄宗羲在泗门寓居后尝咏:“小堂占尽一湖春,咫尺村烟接市尘。日日街头鲑菜满,不妨长作泗门人。”是汝湖边上的人、汝湖的水、汝湖的鱼、还是汝湖的菱?让大儒如此生情、如此流连忘返,相信说上任何一个答案都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