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形杀手电离辐射

2014-03-06聂云峰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4年7期
关键词:核爆炸全身性放射源

□文/聂云峰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无形杀手电离辐射

□文/聂云峰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约130km的太平洋海域发生20世纪以来罕见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且引发特大海啸,袭击了日本东部海岸,当地许多基础设施在此次地震和海啸中严重受损。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来袭后,成功启动了快速停堆,中断了链式反应,但是由于特大地震、特大海啸、全厂断电、应急柴油机损毁、辅助给水系统瘫痪等一系列事件同时发生造成反应堆无法降温而引发次生灾害——核泄漏事故。

核泄漏事故是指大型核设施(例如核燃料生产厂、核反应堆、核电厂、核动力舰船及后处理厂等)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造成场内人员受到放射损伤和放射性污染。严重时,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场外,污染周围环境,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果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离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叫做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是短期内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多次全身照射,吸收剂量达到1Gy(戈瑞)以上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事故性照射和核爆炸。主要引起骨髓等造血系统损伤,也有发生肠麻痹、肠梗阻的情况。

亚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数周到数月)内受电离辐射连续或间断较大剂量外照射,累计剂量大于1Gy(戈瑞)时所引起的一组全身性疾病。造血功能障碍是亚急性放射病的基本病变,主要病例变化为造血组织破坏、萎缩、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细胞异常增生、骨髓纤维化。

慢性放射病是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收到超当量剂量限值0.05Sv(希沃特)的外照射所引起的全身性损伤,多发生于防护条件不佳的外照射工作场所,一般出现头痛、头昏,睡眠障碍,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伴有消化系统障碍。除全身性放射病外,电离辐射还可造成局部的放射性皮炎和放射性白内障。

电离辐射为何物?

电磁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凡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它可由不带电荷的光子组成,具有波的特性和穿透能力,如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而α射线、β射线、中子、质子等属于能引起物质电离的粒子型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来自自然界的宇宙射线及地壳岩石层的铀、钍、镭等,也可来自各种人工辐射源。

电离辐射与防护误区

1、电离辐射使我们带有放射性?

就像光一样,它不会使你在黑暗中发光,所以胸腔接受X 射线照射并不会使你带有放射性。

2、核电站会发生爆炸?

原子弹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热辐射以及放射性辐射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毁灭性的破坏。为了回答核电站会不会发生核爆炸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核电站与原子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核电站与原子弹的相同之处是,两者都以铀235或钚239为燃料或核装料,利用这些核燃料或核装料在中子的轰击下产生的链式反应放出能量。核电站与原子弹的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的纯度以及能量释放方式上的差异,而核电站所采用燃料的纯度在根本上就决定了核电站不可能发生核爆炸。原子弹采用的是浓缩度为90%以上的高纯度核装料,而核电站采用的核燃料的浓缩度则要低得多。以压水堆核电站为例,核燃料的浓缩度在3%左右。那么,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发生的爆炸是怎么回事呢?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发生的是蒸汽和氢气混合气体的爆炸,日本福岛事故中发生的是氢气爆炸,两者都属于化学爆炸,而不是核爆炸。

3、蔬菜有放射性,就不能食用?

不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辐射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越来越高,以前的设备测不出来的极低水平的放射性,现在也能测出。福岛核电厂事故后,我国测出蔬菜中的碘-131 是未用水冲洗就直接测量的,是空气中的碘在叶子上的沉积,并未被蔬菜吸收。因此,冲洗后就测不出碘-131。没有核事故时,蔬菜、水、空气中也能测出极微量的天然放射性,人类一直以来都在摄入这些有极微量天然放射性的水、蔬菜等。

电离辐射的防护

辐射防护目标是防治对健康危害的确定性效应,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尽可能减少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照射剂量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

1、辐射防护要点

执行辐射防护三原则:任何照射必须具有正当理由;防护应当实现最优化;应当遵守个人受照剂量限值的规定。

2、外照射防护

(1)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

(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

(3)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

核事故公众防护原则与措施

1、公众防护原则

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时间、距离、屏蔽);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

2、公众防护措施

及时收听广播、看电视;隐蔽;服用稳定性碘片;个人防护(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穿戴各种日常服装,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

◎责任编辑/周洋

猜你喜欢

核爆炸全身性放射源
用矩阵分解方法识别地下核爆炸
宁夏铱-192放射源辐射事故调查及分析
一起铯-137放射源失控事故应急监测探讨
基于梯度上升算法的丢失放射源搜寻方法
核安全及其技术的发展
高血压是种全身性疾病
基于核爆炸的小行星偏转方案分析
中国全身性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所致全身性疱疹并累及颈髓1例
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