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2014-03-06罗应香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554300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罗应香 修 斌 贵州省铜仁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 554300;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
乳腺癌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女性首发的恶性肿瘤[1]。现已位居我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当前,影像医学飞速发展,超声多普勒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人们也对于应用此项技术诊断肿瘤新生血管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期望,超声技术也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朝着功能学方向不断发展。当前,超声在乳腺疾病的应用相比于腹部来说要少[2],本文就我院收治的38例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乳腺癌患者38例,均为女性,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7±11)岁。本次收集了38例临床样本,共检出42个乳腺癌病灶,其中左乳腺癌病灶29个,右乳腺癌病灶13个。同时35例患者出现单发乳腺癌病灶,2例出现2个乳腺癌病灶,1例出现3个乳腺癌病灶。
1.2 方法 38例患者全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比分析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腋窝淋巴结及肿瘤原发病灶大小、肿瘤血流变化情况以及原发灶内血流动力学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超声前、后对比 超声诊断阳性35例,阴性3例;而手术判断阳性36例,阴性2例;为此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2.1%(35/38)和66.7%(2/3)。
2.2 血流动力学情况 本组38例乳腺癌患者中,化疗前常规超声显示36例,占94.7%,检出肿瘤内有丰富血流信号,血流等级为2~3级者27例(71.1%);化疗后血流等级降低为0~1级者32例(84.2%),穿支血管多分布于肿瘤周边。化疗前超声除1例(2.6%)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信息外,其余37例(97.4%)肿瘤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血流信息。化疗后除2例(5.3%)血流信息较化疗前增多外,余36例(94.7%)血流信息减少。
3 讨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传统的疗效评价方法主要是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3~6]。精确评估肿瘤的大小,对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化疗的疗效评价准确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7]。本组38例乳腺癌超声后36例出现了内部结构、血流紊乱。患者中有3例超声显示为乳腺癌无增多,所以只采用超声来判断肿瘤的边界、形态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非常困难。笔者大胆推测,超声血流信息增多是通过对肿瘤的非病理特征来确定。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细胞之间,有许多条件不足的,不容易引起新的血管生长,血液供应是内部的变化倾向,看来并非是超声不良影响,导致内部结构发生病变和坏死。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对于疗效的评价,观察血流信息多少的改变和观察肿瘤本身大小的改变相比要更有意义。本文中,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血流信息的改变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乳腺癌是一种血管依赖性病变。在血管前期肿瘤细胞通过弥散作用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不但体现了肿瘤形态学特征,较为准确地测量肿瘤的大小,而且能够提供肿瘤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变化情况,是监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途径,为临床手术范围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化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8]。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确诊率较高,是一个值得信赖和推广的临床诊断方式。
[1] 李嘉,滕黄军.超声光散射成像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肿瘤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5):66-68.
[2] 何江,余伍忠.多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系统在乳腺癌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9,36(1):73-75.
[3] 于言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50例超声声像图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04-1205.
[4] 瞿国萍,孙健,纪宗萍,等.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2):122-124.
[5] 刘伟峰.彩超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11,8(9):56-58.
[6] 肖勤,柳光宇,郑晓静,等.5 307名女性乳腺首次筛查影像结果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12):1266-1270.
[7] 胡慧,韦伟,孙德胜,等.超声造影结合亚甲蓝定位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6):1255-1257.
[8] 周皓.早发性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