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4-03-06赵亮
赵 亮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广东 广州 510515)
临床病理学是病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又称为诊断病理学,主要是对临床标本进行宏观及微观观察后,结合临床资料对疾病的概括,对疾病的确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我国只有少数医学院校招收临床病理专业研究生,而且目前很多临床型病理研究生的培养并没有脱离基础病理的模式,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病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临床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1 临床病理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分子诊断技术的孕育而生,临床各科室对于病理学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目前,临床病理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医院整体水平的关键指标。临床科室对病理的依赖性逐渐增强,需要更多的病理医生能够参与到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对于病理医生的专业及临床知识掌握要求越来越高。2011年卫生部协调教育部在临床医学中增设诊断病理学的二级学科,目的为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临床病理医师。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教育模式多将病理学纳入基础医学招生,并未把基础病理及临床病理学进行区分。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以强调科研能力培养为主,主要从事实验病理学研究,对临床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临床的时间很少,较少承担医疗任务。这些学生在研究生毕业进入医院工作后,其临床实践技能力明显不足,对临床病理工作知之甚少,无法胜任临床需要。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极大阻碍了临床病理学专业人才的成长,使得我国目前病理学科整体水平无法与临床接轨[1-2]。面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者所在校病理学系将医疗、教学及科研统一管理,将临床病理学及基础病理学专业分开招生,各有侧重,旨在为临床输送具有较高诊断水平并兼顾科研创新的专业病理人才。
2 明确培养目标
作者所在校将临床病理学专业作为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的二级学科进行招生。区别于基础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临床病理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病理知识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病理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及其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诊断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及相关研究的专门人才。具体目标:①掌握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现代病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有较强的独立解决临床病例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临床病理学的临床外检及科学研究工作。②熟悉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教授小班课。③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运用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文献。
3 结合临床病理学特点制定培养方法
临床病理医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需要与临床医生一起对各种疾病作出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疾病预后预测进行一定判断。因此,对各临床病种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只局限在课本的学习,也不能只把眼光放在病理学范围内,要能将病史、影像、治疗方案及预后与病理结合,帮助临床医生达到最佳个体化治疗目的。因此,在制定临床病理研究生培养方法时需以临床病理诊断研究为核心,临床实践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3.1 以临床轮转的方式进行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作者所在校实行导师组培养,即在导师及临床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采取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研究生学业。临床型病理学研究生在完成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和科学研究培养后,尽快进入临床轮转阶段。该校要求临床实践阶段病理科培训不少于9个月。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熟悉掌握基本疾病病理诊断程序与规范,学习诊断病理学的理论及技能,达到初或中级病理医生的专业水平,其中包括:手术标本取材、尸体解剖、常规病理学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及各种特殊染色技术等操作;参加常规病理切片诊断及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等。定期安排科内教授开设诊断病理系列讲座,使研究生系统学习病理诊断思路。利用大量的临床病理病例资源,鼓励研究生浏览病理诊断切片,达到一定的病例观察例数[3-4]。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病理医生的使命不仅在于疾病的诊断,还应对药物敏感性及预后进行研究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依据。因此,除传统的病理诊断技术外,研究生在病理科轮转期间将对例如基因芯片、PCR、基因测序等大量分子生物学方面新技术进行深入学习[5]。
在目前个体化医疗时代,病理医生的角色不再只局限在显微镜下,而是要成为一个能够整合各种检测结果的专家。因此,该校要求研究生相关临床科室进行轮转,例如肿瘤科、普外科、胃肠外科、肝胆科、肾内科等,轮转临床科室不少于3个。研究生可根据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或者自身发展方向选择轮转科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研究生直接参与患者的接诊、检查及治疗等环节,在整个诊治过程对不同病种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以肿瘤诊断为例,研究生可以直接面对患者,从病史采集、查体、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的分析,全面了解该种肿瘤的临床资料,最后结合病理诊断提供的包括肿瘤性质、分化、组织类型、分期、分级及基因改变等重要信息,为肿瘤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必要的资料。
在长时间的临床培训过程中,不但加强了研究生对病理诊断及操作的学习,而且增强了对各种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不再只是纸上谈兵,为将来在复杂的临床病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加强科研实用性的培养
对于研究生教育而言,科学研究仍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教育中并没有接受过科学研究的培养,无法系统阅读外文文献,不能独立思考科研问题,科研思维、实验操作能力非常薄弱。因此,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将从基础着手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针对临床型病理研究生,应引导研究生选题与病理临床诊断相结合,在临床中寻找课题,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手段为出发点,将科研训练贯穿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在临床诊疗当中培养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同时,将科研工作与临床病理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对病理诊断的兴趣和敏锐的科研思维洞察力,为培养创新型的病理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提高病理学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6]。结合作者所在校临床病理学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在理论课程选课过程中,适当选取科研相关课程,比如:文献检索,分子生物学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思维,科研理念及先进的实验方法传授给学生。第二,进入实验室完成科研培训及课题研究。在此阶段研究生将完成科研选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等工作。作为临床型研究生可以依附附属医院强大的临床资源,对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总结,将临床病例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导师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其完善的科研理念及缜密的科研思维,使学生更好的完成研究生期间的课题研究。最后,定期参加文献汇报及学术报告:作者所在科室每周举行学术活动,要求研究生对相关课题设计的学术前沿、目前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文献汇报工作。这些学术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学术思维引导,营造学术氛围,拓展眼界,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力。
3.3 重视教学能力培养
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大部分院校往往侧重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占用了研究生大量的时间,教学能力的培养逐渐被忽视。然而,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临床型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研究生本身可以将临床所见与课本所学知识结合,是对其自身理论及临床能力的较大提升。其次,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够帮助研究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对以后参加临床工作与患者沟通有很大帮助作用[7]。
作者所在校要求临床研究生能够熟悉教学过程,能够教授小班课。针对病理学特点,规定临床病理研究生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本科实习课的备课、课堂授课及辅导答疑。按照教师标准要求研究生,导师及指导教师要从备课、语言组织、教学媒体的灵活应用、课件的制作以及仪态仪表等各方面给予指导,促使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掌握基本的教学能力。鼓励研究生轮转期间,在临床科室内进行病理操作流程及相关病种病理学知识的讲授。使临床医师可以了解病理科的工作流程,促进科室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加深学习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从而优化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4 结语
临床病理学研究生教育应打破以往以基础科研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将临床病理诊断、科研、教学三者有机结合。为临床输送一批具备宽广的病理学理论知识、较高的临床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病理诊断高级人才,从而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
[1]赵 涌,曹友德.病理学研究生进行临床病理诊断能力基本训练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4):366-367.
[2]管小琴,赵 涌,陈显兵,等.从病理学研究生就业现状谈培养模式调整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86-583.
[3]敖启林,王国平.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26-527.
[4]李媛媛,刘雨清,吕世军,等.病理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15-16.
[5]周晓军.个体化医疗时代:临床病理研究生的机遇和挑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1-3.
[6]郑素琴,王文雅,杨 方,等.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417-418.
[7]李长征,谢 炜.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尝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