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西部民族地区医药研究生教育的困境及几点尝试
2014-03-06岳昌武吕玉红保玉心
岳昌武,吕玉红,保玉心,凌 锌
(遵义医学院:A.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微生物资源及药物开发特色重点实验室;B.基础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促进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经历了扩招和培养模式等改革之后,研究生的教育规模和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水平的提高,目前高水平研究生的招生竞争以及培养机制改革已成为各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1]。尽管教育部于2009年也发出通知要求地方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的6年时间里,研究生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取得极大的进展,可能给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借鉴[2],然而,从研究生培养条件、导师队伍水平、科研实力、获取资源的能力和渠道,以及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办学自主权等方面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与部(委)属高校和中东部地区高校甚至西部地区省属重点高校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严重缺乏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自主权和经费支持,要进行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受到诸多的束缚和限制,其面临的困难是其他地方高校难以想象的[3,4]。尤其是2014年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以后,如何招收高质量的生源,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人才是西部民族地区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共同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同其他学科研究生教育发展举步维艰一样,西部民族高校的药学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不断壮大,是摆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药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在思考、总结自己从协助培养到独立培养药学硕士研究生以来的近十年来的点滴经验的基础上,就西部药学研究生培养提出几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为西部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1 西部民族高校药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科研平台不能有效服务研究生培养需要
科研平台的整体装备水平、利用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一个单位研究生的整体学术水平,也促进该单位学科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5]。然而,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地理、历史及社会经济原因,早期在研究生教育经费、科研仪器经费投入上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少数积淀比较深厚的课题组或教研室有自己的专业科研实验室外,大部分的实验室为教学实验室,仅配备了一些简陋的教学仪器,致使科研仪器装备水平整体落后,且很多仪器由于使用过度,或濒临报废或勉强能够使用。有些实验室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配备了一些相对高端的仪器,但往往由于仪器管理人员欠缺、对外宣传不够等原因,不能有效的发挥该仪器的最大科研价值,甚至该仪器常年无人实用,最终直接报废。某校多年前就发生过曾经花费近百万购置毛细管电泳仪、微生物自动鉴定仪、DNA测序仪、超速离心机等高端仪器常年沉睡机房,而科研人员急需发酵罐、摇床、冷冻离心机等无法更新的尴尬的事情。此外,由于缺乏统筹安排,各个实验室之间仪器不能或不愿资源共享,一边是仪器常年“睡觉”,一边是舍近求远,去“北、上、广”寻求合作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和时间,也给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2 导师科研水平整体有待提高,与研究生交流不够
在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框架下,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社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高校药学研究生导师队伍还存在很多问题,受“孔雀东南飞”的社会大环境影响,西部地区很多有一定成就的“高层次人才”跳槽到科研条件、个人待遇及发展机会更好的中东部地区高校,使得西部地区高校导师队伍出现“断层”,缺乏科研“领军人物”和大量有真才实学的学术骨干,学术结构水平和年龄结构水平进一步趋向不合理[6]。由于工资待遇水平偏低,西部很多地区将原本应严格的职称评定作为一种变相的“福利”提供给高校教师,使得很多刚离开校门不到3年的年轻教师摇身一变成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致使很多缺乏研究生培养经验、经费不十分充足年轻教师很快就晋升副高以上职称,很容易满足了西部地区导师遴选条件,但其科研水平和指导水平并没有得到质的提升,即使通过了导师遴选,短期内很难适应研究生导师的角色。西部地区导师遴选条件普遍低于中东部地区,导致西部地区研究生导师的学历层次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相当一部分导师没有研究生学习经历,学术视野不够开阔,学科背景积淀不够,对学科发展前沿的跟踪和把握不够,以至于对学生科研上不能有效指导,或者是不能正确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误导和甚至扼杀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指导基本靠吼”的奇观。
1.3 学生入学整体水平不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尽管读研的动机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考生都希望能在中科院、985高校进一步深造,一志愿报考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极少。这些院校要完成招生计划很大程度上依靠调剂二志愿考生来实现。即使像笔者所在学校的药理学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这样的学科背景,每年也不得不通过调剂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是完成科研课题的重要力量,生源质量整体不高,直接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且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入学后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所要进行的科研训练准备不足,不能很好的执行导师的科研计划,造成了导师课题研究进度的滞后,以至于有些导师宁愿将自己的课题外包给生物公司,也不愿放手让自己的研究生参与。造成了研究生培养成本的极大浪费。这种现象可能会在2014年研究生全面收费改革失去公费这个“香饽饽”后,家境不好的考生可能放弃调剂到西部高校而更为突出。
2 西部民族高校药学研究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2.1 多渠道争取资金,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平台的利用效率
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西部研究生教育的重视日益加大,各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强,除了学校自己的投入外,西部高校可以争取的资金投入渠道越来越多,以笔者所在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生物学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前身是遵义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虽然集中了学院主要的大型先进仪器,面向全院研究生开放,但在2009大规模升级扩建以前,仅有建筑面积440m2,实验台面不到40个,各类仪器价值约1,000万,且主要集中在细胞图像分析领域,仪器配置不合理。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中心积极争取利用财政部中央地方共建项目、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经费支持,扩建成为拥有建筑面积4,000m2的拥有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分析技术平台、蛋白质技术平台、SPF级实验动物实验平台、电镜技术平台、麻醉与器官保护研究平台、电生理研究平台、器官移植研究平台和贵州省特色微生物资源及药物开发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高等学校口腔疾病研究特色重点实验室、贵州省麻醉与器官保护研究重点实验室、胃肠电生理研究室等研究平台的综合性开放实验服务平台,各类各型科研设备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每年有数以百计的研究生和本科实习生利用该中心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目前,该中心基本做到了全年24小时全天候开放,极大的方便和提高了研究生培养水平。
2.2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展特色科研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最核心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工作,研究生只有在科研实践中才能真正对所涉猎的学科领域有所洞悉,导师有无科研课题以及科研课题的创新性直接决定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西部经济发展欠发达相反的是西部地区特色资源非常丰富,以贵州省药物资源为例,不仅拥有像金钗石斛等205种名贵或道地野生中药材资源,而且还有诸多特殊生态环境孕育着很多宝贵的药物微生物资源,近五年来遵义医学院药学院依托这些特色资源共申请获得诸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本课题组立足贵州省特殊环境,分离获得有开发价值的微生物分离菌株1,000余株,发现疑似新化合物5种,并在此基础上申请获批贵州省特色微生物资源及药物开发重点实验室,这些工作的完成既收集和初步开发了贵州省特殊环境的微生物资源,完成了实验平台的升级也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
2.3 主动出击、量身打造,制定针对性培养模式
西部高校研究生导师每年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难以招到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研究生,有些导师甚至完成不了招生计划,更不提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的体会是“主动出击、量身打造、个性培养”。所谓的主动出击是不要局限于学校招办提供的调剂名单,而是充分利用各个专业学术网站、论坛等,主动介绍本课题组的翔实情况,给考生一个相互了解和双向选择的机会,让考生在调剂时对导师的课题及今后3年的研究生生涯有初步的了解,这样调剂时就做到有的放矢,极大的提高调剂的成功率,既节约了导师和考生的时间,也能招到相对比较满意的学生,且研究生入学后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能够更好的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笔者每年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调剂到比较满意的学生。满意的生源只是较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如何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内将学生培养成材也是一个难题,导师应该根据自己科研课题研究需要,招收有相应基础的研究生,在此基础上改变“放羊式”的粗放培养模式,由监工身份改为“雕刻师”身份,尽可能的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学科背景,兴趣方向,因人制宜的制定其培养计划,针对性的为其安排科研课题,有目的的锻炼、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课题组的前期积淀,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机会,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更好的发挥其创造性[7-8]。
[1]顾 凡,袁守谦,刘希裕,等.扩招条件下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04-108.
[2]燕 艳,李志广,张祥沛,等.扩招背景下生物学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42-47.
[3]李文武.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4:84-86.
[4]刘 真.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发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6-108.
[5]杨兴全,吴 昊.创新性素质教育与研究生培养模式[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17(6):38-41.
[6]许二赫,樊洁王,玉 平,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临床研究生培养中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1125-1126.
[7]李 焱,史美萍,吴 涛,等.依托科研实践 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47-49.
[8]李光华,扈启宽,袁文俊,等.深化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 提升高素质人才培训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