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意识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2014-03-06张苏丽商建宇蒋东乔杜芸辉刘慧荣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机能医学实验教学

张苏丽, 商建宇, 蒋东乔, 杜芸辉, 王 雯, 刘慧荣,

(首都医科大学:A.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B.医学机能学实验室, 北京 100069)

1 团队的概念及意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这些经典的谚语都在说着同一个道理,团队协作胜过孤军奋战,团结起来就会有无穷的力量。那么何为团队?著名的管理学家罗宾斯提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依赖的人,为了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所以从这个概念来看也很简单,团队就是有不同的人为了一个目标而组合在一起,这个目标单靠个人力量是不易实现的。团队精神的含义是队员自觉以团队整体利益和目标为重,形成一种顾全大局、牺牲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1]。在理解团队的内涵时,还要区分清楚团队与群体是两个概念的明显不同,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院可以看作是一个个的工作群体,但是不属于团队范畴。团队必需是在明确的任务目标引领下,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协作,最终完成共同目标。

一个人的能力应该尽可能全面,但是再全面的人也不可能是个完人,即便是超级英雄、明星大腕也不可能代替一个优秀的团队。团队成员良好的合作是完成很多事情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赛车场上,赛车手要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一个好的团队,尽管奔驰的只是车手和车,但是从赛车的制作到完成,再到试车,每一个环节都有无数的人投入其中。例如,在西天取经过程中,唐僧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但警惕性不高、麻痹大意;孙悟空神通广大,但有时三心二意,想逃跑;猪八戒能吃苦,但贪吃好色;沙和尚憨厚忠诚,但是不够灵活机动,只有这四个人形成一个团队,通过队友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才最终得以完成大任,如果是单独一个人,无论是谁,恐怕都难以完成使命。在运动场上,如果队员之间配合不良,只想自我表现,不顾团体协作,甚至起内讧,都必然会削弱团队的实力,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对于科研工作者,团队意识同样至关重要。每个科研机构会下设很多不同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在导师或骨干的带领下形成一支或多支研究团队,在同一个团队里,队员分工不同,掌握不同的技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最终目的是解决同一个大的科学问题。一个人就算耗尽毕竟的精力也阅读不完所有的文献,掌握不了所有的技术方法,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完全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尽量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特长,大家优势互补,密切配合,更快更好地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共同目标完成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周易·系辞上》中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团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团队意识在医学机能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从上面所举的众多例子中可以看出,团结协作对很多任务的完成都至关重要。作为医学院校,在对本科生开展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团队意识。医学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对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变化的进行研究的实验学课程,传统的机能实验课依附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20世纪末,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据此计划,首都医科大学实施了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三学科实验融合为“机能实验学”,打破学科界限,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门课程将上述三个学科的实验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综合性实验项目和探索性实验内容,还比较系统地增加了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课程内容和知识点上呈现立体交叉、逐步递进原则,既有正常生理功能测定,又有异常病理生理变化观察;既有器官功能的分析,又有药物干预机理的探讨;既包括典型的机能学知识,又增加了部分形态与生化代谢方面的实验内容,使学生们对实验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立体的概念;最后再递进到模拟科研过程的探索性实验,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完成医学机能实验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团队精神才能让该课更加健康顺利的发展,学生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将生理、药理、病理生理三科融合,本身就需要三科教师之间消除界限,换散为整,形成一个团队,把机能实验作为一个整体去面对,促进三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也需要不同资历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补充,老教师经验丰富、对内容熟悉,但弊端是思维定势,较难快速掌握瞬息万变的新知识,不易适应现代化先进的教学设施与手段;而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稳定,优势是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信息、新思潮、教学新手段,比如在机能实验课上大胆启用从国外引进的“翻转式课堂”、“微课堂”等教学模式,因此同一团队中不同层次的教师之间应多交流沟通,互相学习,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最终达到机能实验学的目的,即通过学习和了解动物实验学相关知识和技术来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实验动手能力;通过基础性和综合性实验去验证和巩固已知的医学规律,通过探索性实验去探索未知规律,并初步培养学生们的科研基本素质。

现在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机械地灌输知识。作为医学机能实验课,学生是操作实验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3]。学生们会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构成一个临时的团队,这个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比如,“验证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这一实验。为了达到这个验证目标,需要队员们先思考并商讨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将实验动物分组,各抒己见后拿出最终最合理的方案;然后需要分工开展实验,有人负责固定家兔,有人负责注射药物,有人负责手术操作,有人负责传递器械,有人负责记录。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在短短几学时的课堂中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任由每一个人自己发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挥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好比一台戏,光有主角是远不够的,还得有配角,幕后人员等等。在动物手术过程中,还经常出现大出血、窒息、心跳停止等突发事件,此时更需要团队齐心协力应对困难,解决问题,光有一个人手忙脚乱往往都会造成动物的死亡,实验失败。可见,医学实验机能课需要学生们通力合作。每次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项实验内容时,就像完成一次小小的科研任务。要知道任何一项科研成果本身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为了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基础,在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

3 当代医学生的特点分析

从2008奥运年开始,我国的高校已经迎来了“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当一个新时代的人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初露锋芒时,总是受到更多的关注或质疑。这些成长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的共和国新人,没有机会尝试老一辈经历战争与贫穷时的磨难,没有机会感受上几代人为了强国富民而挥汗如雨、奋力拼搏的辛苦与光荣,伴随他们成长的是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变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滚滚、思想观念的空前解放,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90后”的时代特征。毋庸置疑,这些英语比中文说的好、网友比朋友多、不屑于简体字却独爱“火星文”、喜欢在微博、微信、QQ、MSN上晒幸福胜过当面交流沟通、有些孤傲却渴望关爱的“90后”,已经带着他们鲜明的个性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现在大学的课堂里活跃的几乎都是“90后”学生的身影,“90后”医学生的特性给机能实验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注重自我,但团队意识不强。接受素质教育长大的“90后”是人本化、个性化的一代,个人能力普遍较强,自我展现欲望浓烈,分析问题时有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喜随波逐流,甚至会颠覆一些经典的东西,他们用新潮的言行向人们宣示自己是独立高傲的个体。但与此同时,很多人自以为很高明,不需要别人对他们指手画脚,接受不了别人的领导,更看不到团队的作用,缺乏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4]。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非常主动,总是抢着做,但是在出现错误操作时不听别人劝,也不喜欢和大家配合,久而久之受到了团队的孤立;另外一些学生正好相反,认为课堂上的这些事情都没什么意义,对团队的事情基本也都不太在乎,更关心自己喜欢的,玩手机、ipad,甚至“宅”在宿舍看电脑,对团队和集体没有主人翁精神,不知道团队荣辱为何物。

勇于追求,但抗压能力弱。像所有时代的年轻人一样,“90后”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兴趣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常规课堂的知识,自己寻找机会开展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我的能力。但是普遍耐挫能力较差,尤其是一路都好的学生。“90后”更多的是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的,相对“温室”的环境让这代人在成长过程中少了很多受折磨的机会,心理脆弱,教师一批评就会抑郁,考试一不通过甚至可能想到自杀。在公司里,有些“90后”员工无视团队组织纪律,觉得高兴就干,稍受委屈就“人间蒸发”了。心智上的成熟需要不断磨炼,思想上的强大需要经历多种痛苦,著名影星李连杰在接受采访时说,在风平浪静时自己会刻意制造一些困难来锻炼心智。所以社会历史环境让“90后”的学生普遍缺乏“苦难”这一课,早熟但并不真正的成熟[5]。

有创新意识,但动手能力差。“90后”的学生有可贵的创新意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在上课时也敢对书中的知识提出质疑,对实验设计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追求个性从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但是被家长呵护甚至溺爱长大的“90后”动手能力偏差,有些学生在上大学前甚至都没洗过衣服,叠过被子,其实做实验和做家务有很多相通之处,需要统筹安排的能力,需要动手操作的能力,井井有条会让事半功倍,邋遢马虎则会举步维艰、处处碰壁。所以“90后”往往理论高于实践,思维胜于行动。

“90后”的医学生无论有多少优点或缺点,都将是未来医疗卫生界的生力军,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根据他们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奋进的心态、团结友爱宽容的胸怀,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

4 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

言传身教:在医学机能实验课上,首先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感染学生。

正确引导: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们强调,再优秀的个体也永远超不过一个优秀团队的作为,同时经常鼓励学生要勇敢、自信、经得起失败。

合理分组:每次实验课都要进行合理分组,将性格相近的学生分在不同组,每个组自愿选出小组长,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好组内分工。分组时还需要经常打乱顺序,让不同的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协作机会,以便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

明确目标:分组后让队员明确每个小团队本次课上的共同目标,不同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赛。比如,速度快、质量高的组可以作为实验组,相反的则作为对照组,用更高的团队定位来集聚队员的凝聚力与竞争力。优秀的团队组员会把个人的愿景与团队的愿望相结合,以团队的荣誉为全体队员的追求目标,积极发挥个人的风采,同时相互之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出集体优势。

强调沟通:团队成员之间有效的沟通在构建实验课的临时团队时也很重要。每个队员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就显得更加重要,队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谦让、顾全大局、学会分享、懂得奉献能够让团队氛围更加和谐,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纪律与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的规章制度应该给学生反复强调,也可设置一些简单的奖罚措施。比如,对做的好、守纪律的学生给予表扬、实验得分更高;违反纪律的学生则可罚其做值日、帮助教师准备下次课的实验用品等。严明的纪律是对队员行为的约束,是团队目标实现的保证,没有纪律的团队终将是一盘散沙。

团队的英文是TEAM,可以理解为together、everyone、achieve和more,合起来译成中文就是每个人在一起获得的就更多,这就是团队协作的实际意义,也是一个优秀团队的准确定位。教师在医学机能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提高自我开展实验的能力,更要明白团队协作在实验中的重大意义。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机能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为“90后”医学上将来服务于临床或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庞映平, 梁正席,等. 加强高职学生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职教论坛,2013, 23:59-61.

[2]郑先科, 李国华. 机能实验科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

[3]李 军, 崔 峰. 教师职责基本内涵与现代教育理念[J]. 中国高教研究,2008(1):36-39.

[4]张宝君.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解析与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刊,2010(4):111-114.

[5]韩 栋. 90后大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方法探析[J]. 北京城市学院报,2010(6):80-84.

猜你喜欢

机能医学实验教学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医学的进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加压训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研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