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2014-03-06魏书杰付玉荣伊正君
宋 伟,魏书杰,付玉荣,伊正君
(潍坊医学院:A.医学检验学系,山东 潍坊 261053;B.附属医院,山东 潍坊 261031;C.基础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检验医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医学领域中变化发展迅速的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融合了各种现代生物科学的高新技术如生物化学技术、现代免疫学技术、分子诊断技术等。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在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方面的重大进展和变革,整个学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医学检验专业应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宽广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有较大自我发展潜力,能胜任医学检验工作,具有与临床沟通的能力,也能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实验医学人才[1]。根据这个目标要求,医学检验教学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验教学规范,教学监控和素质教育等各个环境进行系统改革。
1 夯实教师基础,提高整体素质
检验医学起步较晚,师资队伍多是年轻群体,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是教师缺乏临床检验的经验,这是制约检验教学的瓶颈所在。夯实临床教师自身的临床检验技能,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以附属教学医院检验科为依托,采用集体集中见习,自身定期实习,定期考核等方式,督促激励教师对检验专业技能的学习,通过与高年资教师交流、到外院进修、开展讲课比赛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集体备课时,教研室所有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必须把自己承担的课程讲解一遍,由其他老师进行当场点评,现场提问答疑,这种备课方式促使教师教材要有充分的了解,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重点内容能讲透,还要多运用启发式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能促进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检验课程章节相对比较独立,所以教师所讲课程最好每年都更换一部分,这样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去把握课程设置和内容,有利于教师在讲课时系统而全面地传道、授业、解惑。
建立检验学科骨干负责制,骨干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实验、科研等各方面进行系统培训。提高科研能力与教学并重,才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研促教,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在研究中进一步把握检验学的专业内容,并且了解和掌握检验学最前沿的东西,与时俱进,提高水平,并把掌握的内容和研究成果引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实验室为平台,保证每个老师都尽可能进入到实验室开展研究,并且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钻研专业内容,提高学生科研水平。
2 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
检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建设的核心[3]。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医学前沿学科,检验医学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不断有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需要扩充。而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中,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必须有所取舍,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与前沿性相结合,本科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删除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重复部分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扩展学科热点。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要求以自学为主,这样既保持了学科内容的相对系统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基础课程中与专业课相重复的,可以适当有些删减,或者是合并来讲。例如,基础免疫学中的凝集沉淀实验,完全可以用专业课临床免疫学检验中的实验所代替,在专业课中讲解更有实用价值。一些专业课程具有形态学的特点,对于这几门课程有些章节完全可以用实验课来代替理论课。例如临床检验基础中的常规检查,如血液、尿液、粪便、体液检测,可以在显微镜下边看边学,充分利用显微互动实验室的资源,这样的学习更加直观,并且更容易记忆。血液学检验也可直接从血液病讲起,学生不仅贯通了医学基础知识,而且更牢固掌握了各种血细胞形态。
医学检验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尚不完善,四年制的课程中,专业课全部集中在三年级,这样教学比较紧张,可以在一二年级的基础理论课中穿插一些专业课的知识。学生反映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总是深入不下去,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更有实用价值,可以采用见习的方式,让学生定期到各个教学医院参观学习,真正走入检验科,这样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回到学校课堂中,听课时可以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通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如何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理解未知的东西、思考新的问题,拓宽学生知识面,这是所有老师努力想达到的,这就要求检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多样化、现代化。
根据检验专业课的特点,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启发引导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潜能,正确运用到专业课学习中,争取教学效果最优化[4]。“观摩教学方法”适合实践性强的检验学科,到临床检验科工作现场实地教学,以适应检验专业高速、全面自动化的趋势,有利于学生更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知识。优秀的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多种方法的联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手段。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水平,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专业老师可以通过参与培训、自我学习、网站学习、课件制作比赛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特别是针对比较抽象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开展模拟教学,增加教学内容信息量,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微观的结构具体化,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规范实验教学,强化技能培养
检验医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巩固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的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选修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逐步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既强调在实验实习中验证理论,更强调在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检验专业教师要在实验课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学术交流式多种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增加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创新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
检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验教学强化检验技能操作,要求人人过关,精益求精。在检验专业课开课之前,开展专业课重要性教育,让学生从基础抓起。一些形态学的实验课因带教难度大,一定要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并且增加教师数量,保证教学效果。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增加本科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数量,鼓励学生强化训练[5];开展检验技能比武,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每年开展1-2次检验技能操作大赛,检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扩大教师科研实验室的开放面,采取本科生科技创新立项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方法,申请进入本科生科技创新开放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工作。
检验实习时间是提高专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阶段,临床检验技能可以得到充分训练,能够逐步形成临床检验的职业思维和职业能力。实习阶段要求临床检验技能操作达到准确、熟练,检验结果达到高质量,毕业时能够独立开展常规临床检验项目。临床检验实习时应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强化临床操作要求,返校毕业考试时加试检验技能操作,还要求实习生掌握医院检验科各类检验仪器的操作规程,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了解检验科各项管理的程序和内容,以适应临床检验工作和提高对检验工作的管理能力。
5 完善控制体系,监控教学质量
有效的教学监控是稳定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检验教学监控应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监控点。教学前,对任课教师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特别是检验专业课预实验操作进行检查、督促,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进行时,通过领导听课、同行听课、组织公开课、观摩课、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期末,通过专家评议、学生评议、教师评议,对所有任课老师进行排序。对于优秀教师,可通过公开课等形式进行示范教学,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对于评议结果较差的要进行帮助和培训。
6 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全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着眼点是从整体上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检验医学素质教育应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医德和宽厚人文素养及自然科学素养,具备科学思维能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检验疑难杂症,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有较好的沟通技能和与他人交流、协作能力,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医学检验工作者[2]。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梯度建设有了合理布局,课程建设趋于完善,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以及实习基地建设使得实践教学走向正规,人才培养目标初显成效。
[1]陈录赐.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8(3):35.
[2]丁培杰.免疫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1(31):44-45.
[3]李福玲.高职血液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6.
[4]常 虹,王俊平,路园园,等.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 开展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J].检验医学教育,2012,19(1):17.
[5]龙 艳,石青峰,刘鸿基,等.医学检验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