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控
2014-03-06申惠敏贾秀珍
申惠敏 杜 娟 贾秀珍
(1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兽医局 山西长治 046000 2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农林委 山西长治 046000)
鸡只因其消化道短,饲料的利用率较低,如不及时清理粪便会使鸡舍中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这些气体会严重污染鸡舍环境,对鸡只产生严重的危害,常引发鸡群出现呼吸道疾病甚至大批死亡,使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养鸡生产效益降低。有效消除和控制鸡舍的有害气体,是养鸡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消除已产生的有害气体和如何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则是该环节的2个方面。
1 有害气体的种类与危害
1.1 氨气
是无色但具有较强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鸡舍中氨气主要由细菌发酵分解粪便中的含氮有机物产生,为鸡舍中最有害的气体之一。高热、潮湿、饲养密度大、长时间不清理垫料和通风不良等均会使氨气浓度升高,其刺激性较强,尤其对黏膜刺激强烈,常致鸡结膜、上呼吸道黏膜充血、发炎和水肿,严重时可发生碱灼伤,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引起呼吸中枢和血管中枢神经反射性兴奋,还可以损害黏膜上皮组织,使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鸡只对氨气敏感,鸡舍中氨气浓度超过15mg/m2,可引起眼睛流泪、灼痛,角膜和结膜发炎,视觉障碍,咳嗽、气管炎和支气管炎、肺水肿、气管支气管黏膜出血坏死、呼吸困难、呼吸机能紊乱,甚至窒息等,对鸡的生长发育、产蛋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1.1.1 氨气降低鸡只的生长性能
氨气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及抵抗病毒的能力。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黏膜细胞快速生长和代谢,同时氨的解毒过程是一个高度耗能的过程,因此鸡只用于生长和生产的能量就相应减少,从而危害鸡只的生长。
1.1.2 氨气可以降低机体抵抗力
鸡舍内的氨气通过呼吸道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素变成正铁血红素,降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血液碱储和血红素的氧化性能,从而出现贫血和组织缺氧,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2 硫化氢
由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细菌分解产生。其刺激性不亚于氨气,同样可引起角膜炎、刺激呼吸道黏膜,重者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甚至死亡。长期慢性刺激则使鸡体质下降、生产性能明显降低。
硫化氢是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其主要来自含硫有机物的分解,破蛋腐烂。鸡消化不良时也易产生大量硫化氢,其比重大,所以地面附近浓度较高。硫化氢气体毒性强,易被黏膜吸收,造成眼炎、气管炎、肺炎和胃肠炎等,能使鸡食欲减退,出现神经质等。鸡舍内硫化氢的含量应控制在10mg/m2以下。
1.3 二氧化碳
主要由鸡新陈代谢后呼吸排出。当鸡舍空间狭小、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时,会使舍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鸡窒息死亡。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其主要来源于鸡的呼吸和煤炉。主要危害是造成缺氧,引起鸡慢性中毒,病鸡表现为精神委靡不振、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对呼吸性传染病敏感等。鸡舍中二氧化碳含量应控制在0.15%以下。
1.4 甲烷
由粪便在肠道内发酵随粪便排出和粪便在鸡舍内较长时间堆积发酵产生。甲烷气体也会对鸡体有单纯性窒息作用,在高浓度时可因缺氧窒息。
1.5 甲醛
多为用甲醛熏蒸鸡舍时排放不全的残留气体。若浓度过高,可对皮肤、黏膜产生强烈刺激,引发呼吸道刺激和水肿、眼黏膜刺激等,导致鸡只免疫力低下,发病率增加。
2 有害气体的清除方法
2.1 生物除臭法
这是应当首推的环保养殖新技术。研究发现,很多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放量,可以抑制细菌产生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复合有益微生物制剂拌料饲喂或拌水饮喂,除臭效果显著。
2.2 过氧乙酸中和氨气法
用0.5%过氧乙酸水溶液带鸡喷雾消毒鸡舍,可起到降低鸡舍氨气浓度的作用。利用过氧乙酸在空气中分解产生的乙酸来中和鸡舍中的氨(生成乙酸铵),可降低鸡舍氨气浓度。
2.3 化学除臭法
利用双氧水等具有抑臭作用的消毒剂,通过杀菌、抑制有害细菌的活动,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2.4 通风换气法
做好鸡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特别是冬季,既要做好防寒保温,又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切忌通风不良,用甲醛熏蒸消毒时应严格掌握剂量和时间,熏蒸结束后及时换气,待刺激性气味排尽后再转入鸡群。
3 有害气体的控制措施
3.1 合理建造鸡舍
鸡舍必须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及通风良好的地方,鸡舍侧壁或顶部要留有充分的排风口,以保证有害气体能及时排出。水泥地面鸡舍,利于清扫和消毒。合理设计清粪排水系统,及时清理粪尿,最大限度地缩短粪尿在鸡舍内的积蓄时间,清除有害气体源。
3.2 保持清洁干燥
保持鸡舍内及周围的清洁卫生,鸡舍内要求清洁干燥。垫料平养时,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防止留在舍内时间过长而产生大量的氨气。正常情况下,一般1~2天清除1次;鸡病流行时应每天清除1次。防止鸡舍周围污水积留,避免粪便随处堆积,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3.3 搞好鸡舍周围绿化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吸收鸡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以净化鸡舍周围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鸡场小气候。
3.4 控制鸡群密度
鸡舍内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平养时每平方米饲养30只(1~2周龄)、25只(3~4周龄)、12只(5~8周龄)、8只(9~18周龄)、6只(19周龄以上);笼养时注意舍内鸡笼不可摆放过于拥挤,每笼鸡数也不宜超标。
3.5 优化日粮结构
按照鸡的营养需求配制全价日粮,避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不足或过剩,特别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水平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蛋白质消化不全,排泄物产生过多的含氮物质。同时,根据鸡的采食量适当增减喂料量,防止饲料长期残留在食槽内发生霉变。另据试验,在鸡日粮中添加1%~2%的木炭渣,可使粪便干燥,臭味降低;添加2%~5%的沸石粉,可减少粪便含水量及臭味,并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
3.6 添加生物制剂
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益生素或复合酶制剂,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减少蛋白质向氨及胺的转化,使粪便中氮的排泄量大大减少,既可改善鸡舍内的空气质量,也节约了饲料。
3.7 排除有害气体
用甲醛熏蒸消毒应严格掌握剂量和时间,熏蒸结束后及时换气,待刺激性气味排尽后再转入鸡群。增加通风换气,通风能降低有害气体含量,调节舍内湿度,排除水汽和潮气,增加鸡群的舒适感。
鸡舍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育雏阶段和冬春季节对温度要求较高时,往往会牺牲通风来确保温度,并且这一危害造成的影响不可完全恢复,一旦对鸡只呼吸道造成损伤,尤其是在鸡只生长发育的早期,其法氏囊、卵巢等发育受到抑制,即使用药后呼吸道症状消除,器官发育也会受到影响,鸡只整个生产周期不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生产性能。因此,应减少鸡舍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清除、控制鸡舍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确保养殖生产效益,生产优质家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