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述略

2014-03-06杏贝男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边区歌谣

杏贝男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建设,紧紧服务于全民抗战的大局,充分利用诸如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宣传抗战,调动群众积极参与抗战的热情。作为党领导这一时期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对抗战红色文化的形成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学术界对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其成立、主要活动、历史地位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一、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是在边区文协的帮助与领导下创建的一个以丰富民众娱乐生活为己任的群众性文化组织,成立于1938年5月23日。

(一)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背景

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既反映了抗日战争特殊的时代要求,同时也具备了创立的必要条件。

1.娱乐改进会成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主要体现为边区民众娱乐生活的落伍与全民抗战的大时代背景的矛盾。芦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犯中国,大片中国领土沦为殖民地。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友军在抗战前线的一个个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而在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已经持续了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陕甘宁边区民众嘴里唱的仍是“奴家呀,情郎呀”这一类不能配合抗战的歌曲。“民众中间还保存着许多地方特色的,然而为俗流低级的趣味所腐蚀了的文化生活,在年节的关头还在做着男女调情之类的空洞无意义的舞蹈的表演。”[1]这就要求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改变流行在边区的低级世俗的东西,发扬中华民族的抗战特色文化,鼓舞人们的斗志,使民众的一切活动都能够配合前线抗战。

由于陕甘宁边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交通不发达,民众在意识形态方面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其娱乐活动远远不能适应当时生产斗争的需要,亟需加以改进。因此,“文化界人士需要把自己的文化工作和抗战的工作相结合起来,而且要一切文化的工作服务于抗战,服从于抗战。具体做好下列工作:(一)大量组织抗战文化工作团;(二)普遍创办新内容旧形式的抗战报纸杂志。(三)各地应建立民间戏剧、歌曲改进会等。”[2]可见,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

2.改进会的成立,是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文艺实践基础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分的理论准备。抗战以来,边区的文艺界已经开展了种类繁多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许多文艺宣传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活跃在边区的土地上,比如人民抗日剧社、中央剧团、西北战地服务团等,这些文艺团体的活动给边区人民群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红军剧社、红军演出团的演出,受到了边区群众的热烈欢迎,发挥了很好的宣教功能。埃德加·斯诺曾这样描述他在陕北保安观看红军剧社演出时的情境,“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地宣传武器了,红军占领一个地方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播革命思想,进行宣传。”“农民是不易相信的,许多怀疑和问题就都用他们所容易理解的幽默方式加以解说。”[3]1283丁玲也曾做了如下回忆:“记得 1936年冬天,我刚到苏区陕北定边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红军宣传队的表演,他们在乡村的土台上表演‘红军舞’、‘网球舞’、‘生产舞’。战士和当地的农民群众,都看得很有趣,觉得很新鲜。此外还有许多山歌小调,经过文艺工作者整编,歌词满含激情,曲调朴实优美,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人人爱听爱唱,一种战斗的、乐观的、浪漫的热烈情趣,真使人心醉”[4]。

自陕甘宁边区文协诞生后,许多文艺团体在创作、出版、演出宣传及其搜集整编民间歌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在理论上也进行了探索,比如,关于戏剧的内容与形式的讨论,为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有利条件。1938年4月徐懋庸在《新中华报》上发表的《民间艺术形式的采用》一文中指出,说“要算民间的艺术形式的采集,并配合以新内容而加以利用,只要配上新内容,旧形式就不成为完全的旧形式了。采用之际,或有改造,这改造就会使旧形式渐渐变为新形式。”[5]文章初步提出了旧形式的利用和新形式的创造问题,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二)娱乐改进会成立的经过

民众娱乐改进会的成立,是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启发与支持下创办的。1938年4月,延安举行了欢迎边区工人代表的盛大晚会,上演秦腔剧《升官图》与《五典坡》,深受民众喜爱。毛泽东看戏间隙向工会负责人齐华说:“看来这种戏很受群众欢迎,只是内容太旧了,要是改成新内容就好了。”[6]87文协的负责人柯仲平适逢在场。深受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深刻启迪,他思考如何改革传统的戏曲艺术,更好的为边区人民服务,更好地配合前线抗战。

1938年5月15日,在延安从事文化工作的部分同志召集了娱乐改进会的筹备会,他们纷纷推选柯仲平和郑义起草改进会的招生简章以及宣言。23日下午,在边区文协举行了成立大会,通过了娱乐改进会简章和宣言,筹备会决定次日在文协举行第一次干事会,研究改进会工作的具体分工及贯彻执行大会决议等有关事宜。参加这次会议的包括延安界爱好群众文艺的同志有五十位之多。文协柯仲平担任娱乐改进会的主席,马健翎、杨笑萍、郑义、高敏夫、温涛、李丽莲、张季纯、吕骥、柳青、钟敬之、崔巍、艾丁、向隅、丁里、沃渣、丁克礼等为初期时的主要会员。成立后的民众娱乐改进会,将爱唱秦腔者组成一个业余的民众剧团。抗战一周年纪念时,在延安民教馆演出了加入革命新内容的秦腔,使古老的秦腔艺术也以宣传抗日的姿态出现在文艺战线上。

二、民众娱乐改进会成立后的主要活动

娱乐改进会的工作纲领是改进陕甘宁边区民众落后、贫乏、对国事毫不关心的娱乐文化生活;宗旨是利用并改进传统的歌谣小调及民间戏剧等文艺形式,充实新的革命内容,创造抗战时期民间大众的文艺,使边区群众的娱乐生活能够服务和配合抗日战争。改进会成立后,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从事民间歌谣小调的征集改编

歌谣通过口传的方法生长流行于民间,某种程度上反映人们的生活及心理状态,是人民大众精神的慰藉品。民众娱乐改进会成立以后,倾注很大精力从事民间歌谣小调的征集改编。1938年7月17日,娱乐改进会在《新中华报》刊登“征求各地歌谣启事”,明确说明在当时征集歌谣的原因及其特殊意义,并提供了搜集歌谣的各式各样参考方法和奖励办法。

在全面抗战已经进行了数月之时,“对于歌谣的搜集、整理、批判和运用的工作,决不是书斋里的和平工作,而是一种民族大众性的战斗工作了。服务于抗战,对今天的抗战起到一定的动员作用。”[7]歌谣属于民间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大众文化能够为解放的革命战争尽力,对于抗战具有特殊的意义”[7],“它不但能使我们工作不疲乏,还能鼓舞我们工作热情和我们的战斗勇气。”[8]所以,搜集歌谣至关重要,征求歌谣的启事明确说明对现存的歌谣搜集整理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有组织的搜集,二是个别搜集,三是运用以唱唤忆的方法。四是强调搜集工作做细做实,细致到突出歌者的姓名,通讯地址及对歌谣的意见。

(二)提倡和发扬民间戏曲,着手创立职业化的民众剧团

戏曲是边区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生活形式,改造和改进传统戏曲,使之服务于抗战,也成为了娱乐改进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于戏曲之于民众娱乐的重要性,马建翎曾指出:“中国老百姓,绝大部分是文盲,历史知识与历史教育,大半是从看戏得到。我们只要经过审定、修改,再加上用新观点编写的历史剧,对社会教育是有意义的。”[9]479戏剧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抗战以来宣传教育最有力地武器。”[10]民众娱乐改进会坚持从群众的观点出发,认识到“各种地方戏,是工农兵最熟悉而喜闻乐见的形式”,“有不少能够表现人民生活、性格、情调、思想的东西。”[9]479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改造民间戏曲。

为了将民众娱乐改进会的主张付诸于实践,柯仲平等成立了陕北群众最喜爱的以秦腔艺术为主的民众剧团,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民众剧团简章、招生简则、教育计划,采取“旧瓶装新酒”的手法来发扬抗战文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去。“旧有的民族艺术,是我们制造大众文艺的一个最中心的基础”[8],要“创造抗日的民族大众文学艺术”[14],必须充分利用秦腔这一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装进抗日救国的新内容,因为“中国一切旧形式的民族艺术,不但在大众中有根深蒂固的力量,而且是民族文化的丰富源泉,为着早日完成抗战的最后的胜利,我们批判地将它扶植、发展起来,使它能服务于抗战,服务于大众。”[11]

民众剧团成立以后,积极筹备演出新内容的戏曲。“1938年7月4日,在火神庙大戏台演出马健翎同志写的《一条路》,张季纯写的《回关东》,演出后,群众很受感动。《一条路》是很成功的,轰动了整个延安市。这时,娱乐改进会的旗帜就打出来了。”[6]274这次演出被誉为“民众娱乐改进会的初步成功”,使古老的秦腔艺术,走上了为革命服务的征途。

根据改进会的简章要求,民众剧团直属于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戏剧部。该团一贯坚持正确的文艺方针,坚持文化下乡,常年扎根在群众中,“从下种一直待开花,没有一时不再艰苦中生长起来。”剧团“过了山来又下川,过了川来又上山,不管到哪里,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教育老百姓,又向老百姓学习;动员老百姓,又动员我们自己。”[1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剧团在全民族抗战的日子里,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剧本,完成了时代赋予它的光荣使命。

(三)成立各县民众娱乐改进会

由于“在边区各县,流行着旧时的山歌、民谣、小调、道情、眉户、利嘴、秦腔。在一个俱乐部里,要是有人能唱一两段用抗战内容编成的曲子,唱后又能说说笑话,那他就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了。可惜他们想得到新的秦腔、道情等现在还得不到!”[6]81所以,民众提出成立各县的娱乐改进会的呼声很高,而且强烈要求边区娱乐改进会下属的职业化的民众剧团,尽快到各县演出。“为神会,为过旧历年,有的县份能出二三百元请大戏班子(秦腔)。一二百里的小脚婆姨也赶来看戏呢。但勿论大戏班子,道情班子等都还不曾在任何文化教育机关的组织下,他们多半是职业性的。”[6]81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娱乐改进会运用民众剧团的号召,将县的民众娱乐改进会的组织和工作开始建立起来,演出内容全新的秦腔、道情、歌谣、秧歌,并将当地道情班子等重新组织起来,普及和改造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既使群众通过各种娱乐自娱自乐,又起到打击敌人的目的。各县民众娱乐改进会在民众剧团的支援下,不断的壮大和发展了自己,为边区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民众娱乐改进会的历史地位

(一)娱乐改进会对动员民众服务抗战、推动抗战具有重要作用

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的宗旨是通过改革旧形式的歌谣、戏曲,充实抗战的内容,创造“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娱乐。[8]改进会所创作的戏剧,形式是旧的,但“都是新内容,反映了边区的实际生活,反映了生产和战斗。”[13]动员民众拥护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支援抗战,“边区人民用自己的艺术,颂扬了自己的政府、军队,歌唱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教育和改造了人民自己。”[14]尤其是民众剧团演出的秦腔,感化了人民。剧团的演员“对演剧工作有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满怀着热情,极其认真而严肃地要把党在前方如何领导人民进行对敌斗争的情况,在舞台上正确、深刻、生动地反映出来,以教育和提高后方的干部和人民,从而推动我们的革命前进。”[15]200剧团的作品题材都是以歌颂抗日英雄为主,作为一种信息输出,与边区民众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轨迹相适应,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推动了抗战。

(二)娱乐改进会的娱乐性功能丰富了边区民众的精神生活

无论什么时代,文艺都应是照亮和温暖普通民众心灵的灯火,是唤起他们为民主自由和享有幸福而抗争的精神引信。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鼓舞士气,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将下属的职业化的民众剧团带下去,并将当地的道情班子重新组织起来,使得新内容的秦腔、歌谣、秧歌,传遍在乡村的山沟大道。娱乐改进工作的发展,使许多人在思想上豁然开朗,边区农村呈现出一片新天地,这里成为“自由民主的天地,人民呼吸着民主自由的空气;是欢乐的圣地,人们高唱着欢乐的歌声。”[15]414但不同的是:“农民唱的曲词或换成了救亡歌曲,或旧调由农民自己填写了新词,对话、顺口溜以至故事,也都是新内容的了。此外,妇女却第一次离开炕沿锅台边,又扭又唱,很大胆很普遍。同时,‘娱乐’也不光在戏楼或者广场上,有时还各村轮流闹,集合闹甚至为军优抗闹。”[16]可见边区民众的精神生活之高涨。虽然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的希冀得到了鼓舞,对于新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这是何等的奇妙。人们尽情的跳舞、唱歌、忘却忧愁,追求理想,青春再度。“在旧历年节,农民们搬出了庙社里的锣鼓家伙,翻出了红裤绿袄,闹秧歌、高跷、地平跷、小车会、旱船、社火、旧戏……好像过去的所谓‘太平年景’。”[16]娱乐改进会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迫切需要,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促进了边区社会风气的转变,人们从娱乐中感受愉悦,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娱乐改进会对文艺走向大众化具有重要意义

要想发挥文艺动员民众的作用,文艺必须走向大众化,因为“人民不需要晦涩难懂的东西,飘忽不定的东西,悲伤忧怨,华丽雕饰,抽象空灵的东西等。”[3]15郭沫若于1938年就向文艺界发出倡议:“吾辈艺术工作者的全部努力,以广大抗战军民为对象,因而艺术大众化成为迫切之课题,必须充分忠实于大众之理解、趣味,特别是其苦痛和要求,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唤起大众、组织大众的武器。”[17]陕甘宁边区娱乐改进会没有把文艺“束之高阁”,它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改造“老戏”、“旧戏”,演出反映当下生活、具有中国气派的现代戏,赋予民间艺术以崭新的革命内容,使边区民众“趋之若鹜”,使艺术走进民众中间,和民众的习惯达成了一片,使文艺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服务抗战。正如安塞一带的老百姓对柯仲平说:“你们民众剧团的戏真是好的很,它站得住人。它能叫我们娱乐,又能叫我们懂得前线打日本的事情。”[6]94使戏剧从狭小的舞台,走向了血肉相搏的战场,走向了平民大众。

娱乐改进会采用文艺大众化的形式,使更多民众看到贴近自身情况的生活,看到自己力所能及的生产对于抗战的意义所在,这使他们感到无比的兴奋,农村文艺活动更为活跃,农民运用民歌和各种曲艺形式,紧密地配合抗日战争和当地的劳动生产。同时,改进会这个时期的作品中所运用的新语言与表现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相适应,语言通俗易懂。其演出也受到边区民众的普遍称赞。“当我们在边区民众中公演时,因演员都是本地人,说本地话,唱本地腔,本地民众就尤其感觉亲切有味。”[6]99改进会的文化实践,有力推动了文艺的大众化。

总之,民众娱乐改进会是在抗战初期建立的一个改进大众文艺尤其是民间戏曲的文化组织,为了唤起各界重视群众文化生活,为抗战争取民心,改进会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常年累月坚持把文化送到群众中去,这是弥足珍贵的。娱乐改进会彻底变革了中国旧戏曲,为中国戏曲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1]艾思奇:谈谈边区的文化[N].新中华报,1938-03-05.

[2]《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文艺史料卷:第16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33.

[3]王志武.延安文艺精华鉴赏[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4]丁玲.延安文艺丛书出版总序[M]∥《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延安文艺丛书:第二卷(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3.

[5]刘增杰.中国解放区文学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43.

[6]王琳,刘錦满.柯仲平诗文集(第四卷)·文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7]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征求各地歌谣[N].新华日报,1938-07-17.

[8]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宣言[N].新中华报,1938-05-25.

[9]马健翎.我对于地方戏剧的看法[C]∥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北京:红旗书店发行,1950.

[10]张庚.谈剧运的一些成绩和几个问题[J].中国文化,1941(2).

[11]鱼讯.陕西省戏剧志·省直卷[Z].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1207.

[12]艾克恩.延安文艺运动纪盛[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113.

[13]周扬.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看了春节秧歌以后[N].解放日报,1944-03-21.

[14]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47.

[15]艾克恩主编:延安文艺回忆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6]康濯.农民的光辉[N].文艺报,1949(2).

[17]郭沫若.新文艺使命——纪念文协五周年[M]∥文天行,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史料选编.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200.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边区歌谣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陕甘宁边区政权治理经验探究
《春天的歌谣》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读歌谣画添画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拥军工作的述评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