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

2014-03-06明,王

语言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料副词

谢 晓 明,王 羽 熙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武汉 430079)

副词“基本上”和“都”可以连用吗?一般认为不能!“360问答”里有一些人在询问诸如下列句子的“病句修改”问题,选录2例(检索时间:2013-10-23):

1) 问:参加会议的代表基本上都到齐了。

答: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到齐了。去掉基本。或是,参加会议的代表还有几个没来。

2) 问: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同学们基本上都献出了一份爱心。

答: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基本上同学们都献出了一份爱心。

以上两个所谓的“病句修改”问题,实际上都是关于“基本上”和“都”能否在同一句话里连用的问题。360提供的“满意回答”提供了两种修改意见:例1)选择把两个副词去掉其中一个;例2)是把副词“基本上”移位到主语前,答案提供者为什么要这样改,没有说明理由。

“百度知道”里也有人问:“这次计算机考试,我们班基本上都合格了。是病句吗?”下面有8条回答,都认为属病句无误,逻辑上自相矛盾,修改意见也是建议两个副词去掉其一。网络上的这些讨论表明,人们一般认为“基本上”和“都”在同一句话里是不能连用出现的。

那么,副词“都”和“基本上”的连用到底是不是病句呢?已有研究提出了三种观点:(1)不能连用。谭志龙(1982)认为这种连用形式不合逻辑,属于“自相矛盾,违反了逻辑学上的矛盾律”,因而应该规避。(2)可以连用。卢传福(1985)认为连用时两个副词各自语法作用的侧重点不同,“‘都’表示总括”,是“从范围上反映”,“‘基本上’即‘大体上’,是从程度上反映”。(3)有条件连用。傅力(1986)指出:“基本上”和“都”连用时,如果谓语部分确有程度之别,那么,主谓之间不能用“基本上都”,但可以用“都基本上”,这时的“基本上”必须紧挨谓语,中间不能插人别的词语。如果谓语部分没什么程度可言,则无论用“基本上都”还是“都基本上”,均是错误的。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也来谈谈“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现象。文章以考察副词“基本(上)”与“都”的连用情况为主,附带考察一些同类连用现象,如“几乎/都”“差不多/都”的连用现象。

一 连用情况考察

副词“基本上”与“都”的连用有间隔连用和无间隔连用两种形式。间隔连用是指副词“基本上”和“都”同时出现在同一单句或同一分句中,语义指向同一对象,但中间有其他语言成分相隔。如①本文语料,没有标注出处的均来自网络检索,其余语料一部分来自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转写语料(约 39万字),文中以“《对话》语料”标注,一部分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文中以“北大CCL语料”标注。特别交代了来源的除外。:

3) 这些实验鼠还被有意喂食一种致癌物,基本上最终都会患结肠癌。(北大CCL语料)

4) 番禺某屋村的黄先生说,今年的中秋月饼他不用再费心采购,因为基本上购买的都是固定的品牌和品种,所以就和几位邻居商量着搞团购。(北大CCL语料)

无间隔连用是指副词“基本上”和“都”连用时中间没有其他语言成分相隔。例如:

5) 那时,来北京发展的外地“明星”还不像现在这样密集,只要有人不嫌寒碜,愿意走这条路,基本上都可以混饱肚子。(北大CCL语料)

副词“基本上”与“都”间隔连用的情况比较少见,主要以无间隔形式连用。因此,本节只考察“基本上”与“都”无间隔连用的情况。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虽然有网友在征询病句修改意见,但是“基本上”和“都”的连用现象在网络语言里仍然非常普遍,用量惊人。2013年10月24日11时左右的百度搜索结果如下:“基本都”(近1亿次)、“基本上都”(近2.26亿次)、“都基本上”(96.7万次),只有“都基本”连用的情况比较少见。以下用例均来自网络:

6) 不愿意升ISO7的用户,基本都是一些不敢面对现实的用户群!

7) 五十年代初期回国的那些基本都打成右派了。

8) 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野鸡大学。

9) 看着这些记录80年代生活的黑白照,我怀旧的舌头沉默无语。那时候,上网的基本上都是渔民;那时候,灌水的基本上都是园丁;那时候,潜水的基本上都是海军; 那时候,沙发都是领导的,基本上是抢不到的!那时候,你呢……

10) 长沙酒吧洋酒都基本上是高桥货,请问各位大仙,哪里能买到真的洋酒啊!

11) 脂肪是人体必要的构成物质,包括每个细胞的膜,都基本上是由脂肪作为主要结构的。

(二)对话语料的使用情况。我们整理了 40篇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的语料(约39万字),通过检索收集到“基本上都”连用形式有6例,“基本都”连用形式1例,没有发现“都基本(上)”的连用形式。例如:

12) 主持人:可不可以问一下张先生今天为什么穿着西装来咱们电视台,因为刚才看短片也好,听你们平时说也好,基本上都是以T恤和牛仔裤见人的。(《对话》语料)

13) 主持人:你们三位基本都是想开派,只是每个人的方式各不一样,有没有不同的啊?(《对话》语料)

在《对话》语料中“基本上”一共出现了55次,其中与“都”无间隔连用6例,约占总数的11%。使用对象除了访谈嘉宾和观众,还有央视的节目主持人。可见“基本上都”这种连用形式在口语中已经比较常见。

(三)书面语言的使用情况。书面语我们主要考察了北大 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一共检索到 610条“基本上都”连用的用例,占“基本上”出现总数(6570条)的 9.3%,可见,此类现象在书面语中也比较多见。“都基本上”的连用只检索到24例,远低于“基本上都”的用例数。两种连用的总数约占“基本上”出现总数的10%。

语料显示,这些用例基本上来自当代语料,且出现的文体多样。举例如下:

14) 因为这个毛病,所以我家里所有钱都基本上由先生统一管理。(方方《女士购物病》,北大CCL语料)

15) 公司规定春节期间7天起租,可租车的市民基本上都超过7天,有的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租车,一直租到正月十五。(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北大CCL语料)

16) 经过十多年的考验,中青年同志的政治面貌,领导和群众基本上都是清楚的。(《邓小平文选》,北大CCL语料)

17) 但我国上市公司中约有一半以上的股份为国家股,且其股权代表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由于切身利益的影响,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上都赞同企业的发展与扩张。(《股市基本分析知识》,北大CCL语料)

18) 4.1中概述的情况对所有物理机器来说都基本上相同,无论它们多么复杂。(《猜想与反驳》,北大CCL语料)

除了北大CCL语料库,我们还有意考察了一些语文学家的著作用语情况,发现一些语言学家也在使用这种连用形式。例如:

19) 根据现在的研究水平来看,这些补充基本上都是正确的,由此可见Sieg先生造诣之博大精深。(季羡林《学问之道》,沈阳出版社2009年,第27页)

20) 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特别是由于中文信息处理的需要,近年来出版的许多词典,除了一些特别难以认定词类之所属的词,基本上都标出了词性。(邢福义《词典的词类标注:“各”字词性辨》,《语言研究》2013年第1期)

21) 汉语里的动宾结构,基本上都能变成“V不/没V+宾语”疑问形式,但上面所说的所谓动宾结构不行。(陆俭明《有关被动句的几个问题》,《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

以上情况说明:副词“基本(上)”与“都”的连用不但在网络语言里和口语里比较常见,在书面语言里也比较常见;不但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可以在新闻报道、议论文甚至教科书中出现;不但网民和普通老百姓在使用,连作家、主持人、学者甚至语言学家们也在使用。可见,这种连用现象已经是不可否认的语言事实!

二 已有观点评析

(一)第一种观点评析。谭志龙(1982)认为“基本上”与“都”连用不合逻辑,应该加以规避。这种观点虽然重视语言逻辑,但是却忽视了大量语言事实的存在,同时也不利于一些同类语言现象的处理。

除了副词“基本上”与“都”可以连用,副词“几乎”“差不多”等与“都”也存在连用现象。我们检索了《对话》口语语料和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副词“几乎”“差不多”与副词“都”无间隔连用的情况如下:(1)《对话》语料:“差不多都”3例,“几乎都”3例,没有“都差不多”和“都几乎”连用的情况;(2)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差不多都”498例,“都差不多”27例;“几乎都”2176例,“都几乎”145例。

可见,以上两类连用现象也比较常见,尤其是“几乎都”的连用。如果“基本上都”需要规范,则此类连用都需要加以规范,规范的范围和数量过大。语言学不是逻辑学,一种语言形式是否合法一般需要权衡三个方面的因素:逻辑、语法、语用,三者之中,语用表达的需要是最值得关注的。

已有研究成果认为同类副词是可以连用作状语的。张谊生(1996)指出,同义同类连用并不多见,大多是范围、程度和评注性副词。武振玉(2002)也指出,总括范围副词的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同义连用形式中组合形式最多、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钱兢(2005)研究了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连用现象,分同类连用和异类连用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他认为“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连用的现象比较常见,例如:全+都、一概+都、一律+都、通通+都、统统+都,等等。”并认为,“当两个表示总括的范围副词连用时,这两个副词前后的位序一般是不固定的。”

小茉莉 先生,这是我工作的疏忽,还望您能够原谅!(拿出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电话,如果你们同意,我可以请人帮忙修复。(雨泽接过名片一看,用一种不可理喻的眼神盯住小茉莉)

当然,副词“基本上”和“都”,一个接近全量,一个全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类范围副词,如果连用,逻辑上确有矛盾。可能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张谊生(1996)、武振玉(2002)和钱兢(2005)的研究都没有涉及“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现象。

实际上,近年来语言学家们对待此类连用现象的态度已经有些微妙的变化。这点从一些词典的释义或示例中可以反映出来。比如《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年版)词条“差不多”的举例中有:“今天来看戏的人真不少,礼堂差不多都坐满了。/依我看来,凡是敢说敢干的,差不多都收进来了。”词条“几乎”的举例中有“几乎全”的连用形式:“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作过了。”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2001年版)词条“差不多”的举例中有:“教室差不多都坐满了。”词条“几乎”的释义有两条:一是“表示事物的状况非常接近某种程度。相当于‘差不多’‘简直’。”举例也有“几乎全”的连用形式:“下了一夜的雪,窗外的世界几乎全白了。”二是“用在主谓短语前面,表示主语的范围接近全部,意思是‘差不多’,常与‘都’搭配使用。此时,主语都表示事物全体,定语中常用‘所有’、‘每’等词。”

词典的释义和用例都很严谨,以上情况说明,已经有语言学家开始注意并接受了此类连用现象。

(二)第二种观点评析。卢传福(1985)认为副词“基本上”和“都”可以连用,只是这两个副词各自语法作用的侧重点不同,“‘都’表示总括”,是“从范围上反映”,“‘基本上’即‘大体上’,是从程度上反映”。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尊重语言事实的存在,而且处理方式看起来也很简单,“基本上”表程度,“都”表范围,两者分工合作,形成“程度+范围”(“基本上都”)或“范围+程度”(“都基本上”)的连用。但是这种分析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问题一:与副词状语连用的一般顺序不一致。已有研究表明,副词状语的连用顺序一般为:时间类→频率类→范围类→程度类→否定类。(参看张谊生 1996)按照这个顺序,常规语序应该是表范围的副词“都”出现在表程度的副词“基本上”前面,但是语言事实却显示,“基本上都”的用例要远超“都基本上”的用例情况。同样,这种分析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差不多都”“几乎都”的用例要比“都差不多”“都几乎”要高得多的原因。

问题二:不能解释一些具体的语言现象。例如:

22) 记得小时候看了一部电影,我都基本上忘完了。我只记得,里面有几个小孩,坏人好像拿什么箭射在他背后面,就可以变成个机器人。

23) 蓝可儿案水落石出,除BTV的“经济法眼”外,全国媒体基本上都在装哑巴。

以上两例,根据上下文,“都”明显不指范围,而“基本上”除了表程度,也表范围。

(三)第三种观点评析。傅力(1986)指出:“基本上”和“都”连用时,如果谓语部分确有程度之别,那么,主、谓之间不能用“基本上都”,但可以用“都基本上”,只是这时的“基本上”必须紧挨谓语,中间不能插人别的词语。如果谓语部分没什么程度可言,则无论用“基本上都”还是“都基本上”,均是错误的。例如(转引自傅力1986):

24) 这些工作基本上都完成了。(-) 25) 这些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

26) 同学们都基本上来了。(-) 27) 同学们基本上都来了。(-)

傅力认为,例 24)属病句,“‘基本上’由于有总括‘这些工作的’的‘都’,相隔而远离‘完成’而紧靠‘这些工作’,因而它表示程度的作用在这里就隐而不现,表示范围的作用则显豁起来,全句便出现了‘自相矛盾’。”例25),“‘基本上’由于紧挨‘完成’,它与‘这些工作’中间又被表总括的范围副词‘都’隔开,因而‘基本上’这时主要表现出表示程度的作用,全句的意思是‘这些工作’中的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都接近于全部的程度,‘都’和‘基本上’各在其位,分工明确,相安无事,不属病句”。例26)、27)两句,因为谓语部分无程度可言,傅力认为均属病句。

傅力的这种分析虽然符合汉语副词连用的一般顺序,但是解释力还比不上第二种观点。首先,这种分析明显与语言事实不符。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了610条“基本上都”的连用,但“都基本上”的连用只有24例。这表明“基本上都”的连用情况要比“都基本上”更常见、更普遍。其次,傅力认为谓语部分如果无程度可言就不能连用,这种观点也与语言事实明显不符。例如:

28) 其实这时的剧本,除了保留了原剧作者的故事轮廓外,基本上都是我的创作了。(北大CCL语料)

29) 中国近现代的美术精品基本上都收藏在中国美术馆。(北大CCL语料)

以上两例的谓语部分都没有程度可言,但却都采用了“基本上都”这种连用形式做状语。根据我们对语料的考察,在这种谓语部分没有程度分别的句子里,“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现象更常见。

三 应该如何处理

(一)历时溯源——理清脉络。任何语言现象不管如何变化,总与它的源头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我们对副词“基本上”与“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历时溯源,在北大 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发现了 2例“基本上都”连用的例子,均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白话小说《雍正剑侠图》里,没有发现“都基本上”的连用情况。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副词“基本上”一共出现了10例,连用就占2例,说明连用的比例从一开始出现就不低,也说明“基本上都”这种连用形式在20世纪前后,已经在口语化的语言里出现了。用例如下:

30) 一天走到直隶山西两交界地方,和尚有点饿,只有个大镇甸,村口上有个饭摊。谑!人还真是不少,好几个长条桌,基本上都满着呢,单有一个桌好象好一点。和尚就找个地方坐下来,要饼要面要莱。(《雍正剑侠图》,北大CCL语料)

31) 西方侠于爷知道:别的镖棚的人不敢上来,可西胜镖局的人剩不下两三个了。因为燕普带来的人基本上都登台一战了。(《雍正剑侠图》,北大CCL语料)

仔细分析这两例,发现在上下文均有背景交代,“基本上”“都”两个副词中用来指范围的都是“基本上”。例30)后面有一句说“单有一个桌好象好一点”,这表明还没有全满。例31)前面有交代“西胜镖局的人剩不下两三个了”,表明还没有全部“登台一战”。可见副词“基本上”和“都”的连用,一开始是有分工的:“基本上”表范围,是范围副词;“都”表程度或语气,是程度副词。

至于“基本上”和“都”连用现象出现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同类连用形式的影响。副词“差不多”与副词“都”的连用在明末就已经出现,清代已经比较常见。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里这类连用有:“差不多都”28例,“都差不多”7例。副词“几乎”与“都”的连用稍晚一些,在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里这类连用有:“几乎都”4例,“都几乎”12例。这些用例全部出现在白话小说里,可见此类连用开始都在口语化的语言里出现。例如:

32) 丁利国管顾得有了功劳,拚了性命,把那数十年积趱的东西差不多都填还了他。(《醒世姻缘传》,北大CCL语料)

33) 蒋五爷一看神气不好,站起身形,一拍桌面,桌上的陈设几乎都碎了,蒋五爷并没用力,要是用力桌子就碎了。(《三侠剑》,北大CCL语料)

副词“基本上”的语义与“差不多”“几乎”相近,都可表示范围接近全部或程度接近某种限度,因而有可能受这些同类副词连用现象的影响,产生近似的连用现象。

进入现代汉语阶段,根据我们对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考察,发现副词“基本上”与“都”的连用现象基本上来自当代语料,且基本上来自近二十年的语料。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解放前受文言文的影响较大。“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是在通俗易懂的白话里出现的,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文言文还占领着书面交流的很大一片领域。那时的报纸从通讯到社论,除《新华日报》等少数报纸外,用的还都是文言文”(苏培成2010:57),这种语用环境制约了连用现象在书面语里的出现。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规范祖国语言”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心。受语言规范的影响,此类连用被认为是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而被有意识的加以规范(尤其是书面语言)。《人民日报》1950年 5月 21日发表短评《请大家注意文法》,号召人们“把文法上的一切错误,从我们所有发表的文字中逐步地,最后是彻底地消灭掉”。此后,新闻出版部门开始对各类出版物中(包括已经出版的)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进行彻底清理(苏培成2010:132)。因为这种规范的力量,所以我们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出版物中很难见到“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现象。

近二十年来,由于语言使用环境的变化(语言学家更加尊重语言事实,出版编辑老师也不再恪守教条,更加注重语言的个性化),尤其是网络语言交流平台的出现,“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在书面语中开始逐渐增多。

(二)理性面对——重新分析。纵观现代汉语的用例情况,副词“基本上”与“都”的连用与出现之初相比既有继承,更有发展。有一小部分用例延续了原来的表义特点,副词“基本上”与“都”分工合作。例如:

34) 出入黄公馆的人都是县里和镇上有身份和地位的要人,基本上都是坐四人抬的轿子进出,最差也是两人抬的轿子。(北大CCL语料)

35) 据了解,我国已经发现的侏罗纪恐龙化石,基本上都在中、晚侏罗纪,而早侏罗纪的恐龙化石很是稀少。(北大CCL语料)

根据上下文,以上两例中“基本上”表范围,“都”表程度。

更多的语料则表明,两个连用的副词在语义上已经开始“中和”,分工不明显。例如:

36) 工作之余,我的休闲时间基本上都用于一件事:读书!

37) 随后,球员还进行了定位球的演练,基本上都由肇俊哲操刀。(北大CCL语料)

以上两例,副词“基本上”与“都”均可表范围,也均可表程度,两者分工不明。

这种语义中和的情况在网络语言中比较常见,可以看成是“基本上”与“都”类副词连用形式的语法化,这是一种语用法的语法化和规约化。促成两个连用副词语义中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语义影响。副词“基本上”和“都”的语义基础是兼容的。副词“都”表示全量,“基本上”临近全量,数量或程度范围基本一致。

(2)句法影响。两个副词都可以兼类,张谊生(1996)指出“可以兼属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副词,在现代汉语副词中并不罕见”。这种兼类为两个语义基础相似的副词提供了语义中和的语用环境,两个副词连用在一起可能各有分工(一个表程度,一个表范围),也可能分工不明,都兼表程度和范围。这时候,两个副词由于语义基础相似、句法功能一致,从而导致了语义的中和。

(3)频率影响。连用频率的大幅提升加速了两个连用副词语义中和的过程。从使用频率和实际用例看,“基本上都”的语法化过程正在加速,语义中和的程度比较高,如例 36)、37)。而“都基本上”因为使用频率较低,语义中和的程度不高,两个副词的分工一般还比较明显。例如:

38) 几年来,他们的技改项目都基本上做到当年投入,第二年投产,争得了时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北大CCL语料)

39) 经过加工的其他木薯制品,如木薯淀粉、木薯条或木薯粉都基本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为加工过程中有毒物质已被去掉。(北大CCL语料)

以上两例,两个副词的分工明确:“都”表范围,语义前指,指向前面的主语,“基本上”表程度,语义后指,指向后面的谓语部分。

“基本上都”比“都基本上”使用频率要高出很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渊源看,“基本上都”出现在前,“都基本上”出现较晚。从表达上看,“都基本上”一般分工明确,而“基本上都”很多已经发生语义中和,开始定型化,因而更容易被使用。此外,韵律上,状位“前重后轻”的音步格式要比“前轻后重”的音步格式更稳定,与中心成分的韵律组配也更和谐(参看冯胜利 2013)。以上三点,也可以用来解释“几乎都”“差不多都”的连用现象比“都几乎”“都差不多”要高出很多的原因。

(4)语用影响。说话者特定的语用目的促发了“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从而为两个副词的语义中和提供了客观条件。说话者采用这种由两个同类副词连用作状语的表述形式,显然受到一定语用目的的驱使。

语用目的一:说话者在主观上需要对极限大量进行强调和突显。武振玉(2002)认为,汉语在表示范围大时经常使用强调的手段,而同义连用即是一种语义的强调。钱兢(2005)也认为范围副词的同类连用可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用来“强调句中所确定的范围”。副词“基本上、差不多、几乎”等与“都”在语义上是兼容的,都表极限大量(全量或接近全量)。两个表极限大量的词语连用,从认知上讲就是为了突显。

语用目的二:为了使话语表达更加稳妥、周全、得体。此类连用一般用于非断言性表述,说话者只是根据自己对客观事情的主观认知结果来进行陈述,并非提供客观信息。“基本上”和“都”虽然表量范围接近,但是连用后表量变得相对模糊。这种相对模糊的语用表达效果与说话者“求稳、求全”的表述心理是相适应的,因而含有这种连用形式的语句的语气也显得比较缓和。下面这个例句很能说明问题:

40) 有一种论调说二战后跟着美国走的国家好像基本上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了。

例40)中,“基本上都”的前面出现了副词“好像”,用来表示一种不十分确定的判断,目的是为了使话语更加稳妥,整个句子的语气显得比较缓和。

综上,我们认为应该承认“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现象,并对此从整体上进行重新解析。以上研究表明,不管副词“基本上”与“都”在连用时是否有分工,其实这种连用都是用来对极限量(极点或邻近这个极点的数量、范围或程度)进行非断言性表述的一类语言形式,连用形式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说话者“求稳、求全”的语言表述心理。这种解释同样也适用于间隔连用的现象。比如:

41) 无论是“玛莎”等名牌服装店,还是卖家用电器的“百老汇”,基本上所有的专卖店都“欢迎使用人民币”。(北大CCL语料)

42) 主持人:金部长,我想您是我们国家的财政部长哈,按我们大家通俗地理解,就是我们中国这个大家庭的管账人,呃,基本上老百姓的家里都有一个账本哈,国家其实也有一个账本。(《对话》语料)

类似语言形式在其他语言中也存在。英语中有一个副词almost,意思和用法与“基本上、几乎、差不多”等类似,它可以用于 all,every之类的词语前面,翻译成汉语就是“几乎都”“基本上都”的意思。现代汉语里的“基本上”与“都”类副词的连用现象,有一部分就是受英语此类表达形式的影响造成的,比如译文和科技文中的连用现象,此不赘述。英语里的“almost all”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固定的表达形式,汉语里的“基本上都”现在因为语义中和,也已经基本上具备成为固定表达形式的条件。

本文通过大量语言事实的统计分析,指出“基本(上)”和“都”类副词是可以连用的。这种连用形式刚开始出现时两个副词的表义是有分工的,后来因为受语义、句法、频率和语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基本上”和“都”两个副词连用后的语义开始中和,逐步演化成一种用来对极限量(极点或邻近这个极点的数量、范围或程度)进行非断言性表述的语言形式。这种连用形式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说话者“求稳、求全”的语言表述心理。

其实,汉语使用同类范畴的词语进行连用表达的现象比较常见。除了“基本上”与“都”类范围副词的连用,汉语的假设类关系词语也经常连用或共现(参看谢晓明2010)。例如:

43) 如果要是社区的能把这一部分资源利用好呢,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人才。(《对话》语料)

北大中文系1955/1956级语言班编 1982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

冯胜利 2013 《汉语韵律句法学》(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傅力 1986 浅说“基本上”和“都”的连用,《汉语学习》第3期。

卢传福 1985 说“基本上都”,《汉语学习》第2期。

钱兢 2005 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连用,《汉语学习》第2期。

苏培成主编 2010 《当代中国的语文改革和语文规范》,商务印书馆。

谭志龙 1982 书刊语病拾零,《汉语学习》第3期。

武振玉 2002 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4期。

谢晓明 2010 假设类复句关系词语连用情况考察,《汉语学报》第2期。

张斌主编 2001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张谊生 1996 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语料副词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