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似/把如”的词义与理据

2014-03-06

语言研究 2014年1期

汪 维 辉

(浙江大学 汉语史研究中心,杭州 310028)

“把似①“似”字偶有写作“自”“使”的(例子见王学奇、王静竹2002:24),当是同音或近音异写。”是宋元时期常见的一个口语词,明代以后还偶见用例,也写作“把如”,但比较少见。此词用法灵活,词义复杂,自张相(1953)以来,解释者不乏其人,但意见颇为纷歧,对同一个例子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至于“把”字作何解、“把似/把如”的得义理据是什么、各个义项之间是什么关系,则未见有人论及。前贤限于条件,难以把用例搜罗完备,加之方法上的局限或对文例没有透彻理解等原因,解释未周、未尽在所难免。在今天这个“大数据(big data)时代”,我们几乎可以把全部例句和前人的解释“一网打尽”,就有可能对此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作出更加确切清晰的训释。本文即试图在穷尽搜罗文献用例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把似/把如”的词义及其理据。未妥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一 “把似/把如”的词义

最早解释此词的大概是张相(1953)②此书第一版(上海中华书局1953年11月)今天已不易见到,现在通行的是中华书局1977年据1955年第三版的重印本,本文所据即为此本。“把似 把如”条,搜集的例子相当丰富,归纳为“假如”和“不如”两义,分四项进行说解。张相的解说影响很大,后出的解释多沿用其说,但张说有得有失,总的来看释义不够全面、精当,对例子的理解也多有可商之处③入矢义高(1954/1997:96)将“把似”列为此书“训诂舛误与疏漏尤多者”中的一条。。通过仔细玩味搜集到的例子和各家解释,我认为“把似/把如”的词义可以归纳为五项:①当作;比作。②假如。③即使;就算。④与其。⑤不如;何如①唐人用“把似”为“拿给,拿与”义(参看汪维辉 2011),本文不讨论。下面这个例子可能就是这种用法:卢氏不中第,步出都门,投逆旅。有一人附火,吟曰:“学织锦绫工未多,乱安机杼错抛梭。莫教宫锦行家见,把似文章笑杀他。”因问之,答云:“家业织绫,离乱前隶属宫锦坊,近以薄艺投本行,皆云‘如今花样不同’。且东归也。”(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九引《卢氏杂说》,《记纂渊海》卷三十七、《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十二、《山堂肆考》卷八十五略同)《太平广记》卷二五七“织锦人”条引《卢氏杂说》文字颇异,“把似”作“把此”。。下面分项论说,有歧解或疑问的例子随文加以辨析。

(一)当作;比作

1) 甚天花、纷纷坠也,偏偏着余帽。乾坤清皓。任海角荒荒,都变瑶草。落梅天上无人扫。角吹吹不到。想特为、东皇开宴,琼林依旧好。 看儿贪耍不知寒,须塑就玉狮,置儿怀抱。奈转眼、今何在,泪痕成恼。白发翁翁向儿道:那曲巷袁安爱晴早。便把似、一年春看,惜花花自老。(宋刘辰翁《花犯·再和中甫》)

2)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是添恻楚。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宋刘辰翁《永遇乐·余方痛海上元夕之习,邓中甫适和易安词至,遂以其事吊之》)

以上两例张相(1953:257)均释为“譬做”②张相(1953:332)“看(二)”条引例1),云“把似亦当做义”。,廖珣英(2007:11)释作“当做;比做”;例1)刘宗彬、康泰、黄桃红(1998:177)释作“当作”。例2)席嘉(2010:98)认为是“比起来似”的意思,恐怕不如“当作”确切,因为这是主观上把元正元夕“当作”月朝十五,而不是客观上“比起来像”。

3)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无路与君行。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 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乐事总伤情。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宋刘辰翁《水调歌头》)

吴企明(1998:412)释作“譬如”,刘宗彬、康泰、黄桃红(1998:254)释作“比作”。

4) 想幼安、辽东归后,自羞年少龙首。长安市上垆边卧,枉却快行家走。空两袖。染醉墨淋漓,把似天香透。功名邂逅。便六一词高,君谟字伟,但见说行昼。 人间事,苦似成丹无候。神清苔字如镂。明年六十闻歌后,颇记薄醺醺否。儿拍手。笑马上葛疆,也作家山友。烦伊起寿。更待复一中,毋多酌我,疏影共三嗅。(宋刘辰翁《摸鱼儿·赠友人》)

刘宗彬、康泰、黄桃红(1998:254)释作“当作”。

5) 沉云别浦。又何苦扁舟,青衫尘土。客里相逢,洒洒舌端飞雨。只今便把如伊吕,是当年、渔翁樵父。少知音者,苍烟吾社,白鸥吾侣。 是如此英雄辛苦。知从前、几个适齐去鲁。一剑西风,大海鱼龙掀舞。自来多被清谈误。把刘琨、埋没千古。扣舷一笑,夕阳西下,大江东去。

(宋詹玉《桂枝香·丙子送李倅东归》)

此例是说:如今便当作伊尹、吕望,实际上是当年的渔翁樵父。席嘉(2010:98)认为是“比起来似”的意思,恐亦不确。

6) 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三折[鸳鸯煞])此例李崇兴等(1998:10)释作“当作”,甚是。

“当作;比作”是“把似/把如”的初义,说详下文第二节。

(二)假如

7)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张相(1953:257)云:“言假如屈原独醒至今日,不如当年醉死之差无苦也。”钱仲联(1980:289)、唐圭璋(1979:197)均承其说释作“假如”。张相释“把似”为“假如”可从,唯将“而今醒到了”解为“独醒至今日”恐不确,应该是“如今醒来了”。这是为屈原叫屈,嘲笑俗人拿粽子去给他吃,又说是什么“蛟馋龙怒”,如果不把粽子投到江里,它们会伤害屈原——假如屈原如今醒来了,看到此种情景,料想还不如当年醉死之略无苦也。龙潜庵(1985:414)释作“尽管,即使”,不确。

8) 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扁舟千里兴佳哉。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棹船回。 来岁菊花开,记我清杯。西风雁过瑱山台,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宋辛弃疾《浪淘沙·送吴子似县尉》)张相(1953:257)云:“此戏言假如倩雁传书而书不到,则君但记着,于雁来时俱来可也。”邓广铭(2007/1995:391)承其说释作“假如”。

9) 弛担逢除夕,檀栾共拥炉。把如为客看,还得似家无?(宋刘克庄《乍归》九首之六)

张相(1953:257)谓“此亦譬做义”。《汉语大词典》释作“譬如”,仅引此一例。席嘉(2010:99)认为是表示比较的结果。似以释作“假如”为确。此例不用“把似”而用“把如”,显然是出于调平仄的需要。

10) 客程愁雨复愁风,君意怜侬却忘侬。把似相怜不相忘,只消那转马头东。(明孙蕡《西庵集》卷七《闺怨》一百二十四首①《四库全书》本题作“一百二十四首”,实际只有一百二十首。之一百一十)

这是说,假如你怜我而且不忘我,那么只消掉转马头向东(回家)就行了。

11) 把似你肯留头嫁做个良人妇,不枉了发似漆,体如酥。(明冯惟敏《僧尼共犯》二[骂玉郎])②此例转引自陆澹安(1981:203)。

12) 把似怕我焦,则休将彼邀。(清洪升《长生殿》第十九出[北四门子])

徐朔方(1983)注:“把似,如果。焦,心焦。”

(三)即使;就算

13) 粉碎了阎浮世界,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将一统家丈三碑,霹雳做了石头块,这的则好与妇女搥帛。把似你便逞头角欺负俺这秀才,把似你便有牙爪近取那澹台,周处也曾除三害。我若得那魏征剑来,我可也敢驱上斩龙台。(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满庭芳])

此例龙潜庵(1985:413)释作“尽管,即使”,李崇兴等(1998:10)释作“即使;就算”,均甚确。两个“把似”与下句的“也”呼应,正是让步语气。剧情是:张镐流落在荐福寺,没有盘费上京赶考,该寺长老有心资助他,打算第二天一早把寺中碑亭内颜真卿亲手书写并镌刻的一通碑文拓印一千份,让张镐一路上卖钱充当盘缠。但是张镐之前因题诗得罪了龙神,龙神要报复他,一路上跟随着他与他过不去,当晚用雷劈碎了荐福碑,这是张镐看到一夜雷轰碎了丈三高的碑文后的一段唱词,“把似你”以下数句是对龙神说的话:就算你便逞头角欺负俺这秀才,就算你便有牙爪近取那澹台灭明,周处也曾除三害③这是用周处杀蛟的典故,见《世说新语·自新》。。我如果得到那魏征的斩龙宝剑来,我可也敢把你驱上斩龙台!王学奇(1994:1598)释为“假若,如果”,认为跟辛弃疾《浪淘沙·送吴子似县尉》词义同,非是,因为“把似”两句所说的是已然的事实,而不是假设的情景。可比较同剧上文: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荐福碑》第三折[幺篇])“更做”相当于“就算;即使”,与“也”相应,也是让步语气。

14) 问你个赏花人有甚么穷薄事,则待抝双飞撇马多回次。可也要会人情把似你秀才家性儿使。(明汤显祖《紫钗记》第五十一出)

这是埋名豪客设计把李益骗回家去与霍小玉团圆,快到家时李益醒悟后推说有事拨马欲回,豪客对他的唱词:你有什么破事儿几次拨马欲回?即使你使秀才家性儿,可也要懂人情啊!“可也要会人情把似你秀才家性儿使”当是因押韵而把上下句倒装了。

(四)与其

多用在“把似/把如……争如/何如/不如/何似……”一类复句中,张相(1953:257)释作“犹云假如或譬做也”,不如释作“与其”准确。例如:

15) 下马东山路。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试重上、岩岩高处。更忆公归西悲日,正蒙蒙、陌上多零雨。嗟费却,几章句。 谢安雅志还成趣。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快满眼、松篁千亩。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双白鸟,又飞去。(宋辛弃疾《贺新郎·题赵兼善龙图东山园小鲁亭》)邓广铭(2007:342)释此例云:“‘把’字有‘与其’、‘假使’二义。”魏耕原(2005:107)云:“……但谢安无‘垂功名泪’事。《宋元语言词典》例举此词释‘把似’为‘与其’义,则此句言:与其他垂功名泪,则语气阻涩不通。《汇释》释为‘假如’,谓此二句‘言假如功名不遂志,何如归隐也。’其‘渠’未落在实处。似当言:假如他(谢安)也垂功名泪,那他还算什么溪山主!所以此处的‘把似’,还是看作‘假如’义为佳。”①魏耕原(2006:280)略同。按,魏氏对原文的解读可谓卤莽灭裂:原文明明是说“算何如且作溪山主”,即算来何如且作溪山主(指谢安高卧东山事),怎么会成了“那他还算什么溪山主”了呢?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但功高震主,始终不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所容,太元十年四月,他被迫以抵御前秦为名北赴广陵,筑新城留住,返回建康后病卒②参《晋书·谢安传》。。这就是辛词所说的“垂功名泪”事。《宋元语言词典》所释是。

16) 把似众中呈丑拙,争如静里且诙谐!(宋邵雍《先幾吟》)

17) 尽是狼虫虎豹,蛇蝎狐狸。把似养他毒物,又何如、物外修持?(宋马钰《满庭芳·自咏》)③此例转引自袁宾等(1997:6)。

18) 咄!这老顽,顽于石铁!喝倒又起,棒打不杀;急里翻身,当机便拶;若教挝鼓说禅,也会七七八八。咄!把似口罗舌沸,何似耳聋眼瞎?(宋楼钥《攻媿集》卷八十一《鉴堂昕老赞》)

19) 把如立作山头石,何似急行归故乡。(宋邹浩《道乡集》卷十三《斗米滩》)

20) 大官人说:“大丈夫,告他做什么?把似告他,何似自告!”(《警世通言》卷三十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21) 焦吉道:“我几回说与我这哥哥,教他推了这牛子,左右不肯。把似你今日不肯,明日又不肯,不如我与你下手推了这牛子,免致后患。”(同上)

22) 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任东西散诞逍遥,抄化的酒一壶饭一瓢。困来时醉眠芳草,煞强如极品随朝。把似你受惊受怕将家私办,争如我无辱无荣将道德学,行满功高。(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二折[滚绣球])

23) 愁人倦听,杜鹃声更哀。不去向他根底,偏来近奴空侧,诉离怀。把似唤将春去,争如撺顿取那人来④张相(1953:258)云:“撺顿与撺掇同,此言争如去撺掇着我那意中人归来也。”。(元朱庭玉《闺思》)

24) 毅曰:“我不仗皇帝之势,此也便杀你。”膑道:“把如你先杀我,不如先杀你。”轮起沉香木拐,觑着乐毅头上便打。(元《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中)

此例“不如”原作“不好”,此从钟兆华(1990:143)校。钟先生(1990:153)注解说:“把如:连词,与其。”甚是。

25) 把似他日在家守着,何如今日不去的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二)

有时下句省去“何如/不如”等关联词语,张相(1953:259)云:“大抵开合呼应句往往有省文。兹更以《西厢》证之。方诸生校注古本《西厢》三之四,《紫花儿序》曲全文:‘把似你倚着栊门儿待月,依着韵脚儿联诗,侧着耳朵儿听琴,怒时节把个书生迭窨,欢时节将个侍妾逼临,难禁,可教我似线脚儿般殷勤不离针。从今后教他一任,将人些义海盟山,变做了远水遥岑。’迭窨与攧窨同,言使之顿足忍气也。此为张生跳墙被莺莺面责因而成病后,莺莺又倩红娘送诗订约时红娘所唱之词。盖莺莺反复之后,红娘颇有怨意,把似你至不离针七句为开,从今后三句为合,从今后之上省去不如字。大意言假如你这样反复无常,始则待月联诗听琴而钟情,继则将张生迭窨而变卦,今则又逼我去转圜而累得我似线脚不离针,为我计,不如以后一任他负盟忘义,免使我受累也。此亦开合句法省文之例,与三之二把似你使性子三句之机轴同,不过文字有长短而已。”所论甚是,唯“假如”不如“与其”准确。实际用例中往往省略关联词语(特别是诗词曲等每句字数有定的作品),致使复句关系含糊不明。如:

26) 落花传语五更风:能傍亭台几日红!把似匆匆又飞去,不消裁染费春工。(宋许棐《落花》)

这是说:与其匆匆又飞去,不如不消裁染费春工。张相(1953:257)云:“意言假如花要落,则直不须开也。”释作“假如”,不如“与其”准确,因为落花要匆匆飞去,是必然之事,属于已知的前提,无需假设。

27) 郑恒打惨道:“把如吃恁摧残,厮合燥,不出衙门觅个身亡却是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张相(1953:258)云:“把如句开,不出句合。不出衙门上省去不如字,盖郑恒在杜太守处与张生争莺莺不胜,被衙前众人讥笑,故云假如这样受欺,却不如觅个自尽也。”所论甚确,郑恒说完这话,果真投阶而死。有人认为“不出衙门”应作“不如出衙门”,脱一“如”字①钟兆华(1990:153注[141])引此例,作“不(如)出衙门觅个身亡却是了”,王学奇、王静竹(2002:23)同。,实与剧情不合。原文并无脱字,只是省略了下句的关联词语“不如”。不过张相释“把如”为“假如”,同样不如“与其”确切,因为“吃恁摧残、厮合燥”是已然的事实,不是假设。

28) (夫人云)我请个良医来调治你。(正旦唱)若是他来到这里,煞强如请扁鹊卢医。(夫人云)我如今着人请王生去。(正旦唱)把似请他时,便许做东床婿。到如今悔后应迟。(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石榴花])

这是倩女的唱词:“与其请他呵,何如当初便许做东床婿!到如今后悔已经迟了。”据剧情,“便许做东床婿”句有省文,是倩女责怪母亲当初见面时没有答应把她许配给王生。李崇兴等(1998:10)释作“引入一个事实或情况,与另一事实情况作比较,以决定优劣或作出抉择”,是,但引文作“把似请他时便做东床婿;到如今悔后应迟”,文字和标点都有问题;王学奇(1994:1882)释作“如果”,席嘉(2010:214)看作假设连词,则不合剧情。

张相(1953:259)把这种用法的“把似/把如”与“比似”比较:“《蓝采和》剧一:‘你既为出家人,比似你看勾阑呵!你学那许真君白日上青天。’比似之用法,意与把似同,比似句开,你学那句合。你学那句上省去不如字。”甚是。席嘉(2010:84)举有更多此类“比似”的例子,可以参看。

(五)不如;何如

多用在“譬如/比如……把似/把如……”一类复句中,张相(1953)释作“不如”,谓可比较下句径作“不如/争如”者,甚是。如果用于陈述句,就是“不如”;用于反诘句,则为“何如”。例如:

29) 譬如这里闹镬铎,把似书房里睡取一觉。(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30) 譬如对灯闷闷的坐,把似和衣强强的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31) 这衣服但存几件,怕你子母每受穷时典卖盘缠。比如包尸裹骨棺函内烂,把似遇节迎寒你子母每穿,省可里熬煎。(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滚绣球])

32) 天子道:“娘娘休虚谬,譬如怕寡人生受,把似你描不成,画不就。”(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媾欢杨妃》)

此例张相(1953:260)云:“譬如句开,把似句合,描不成画不就云云,貌美貌丑均可解,此当作貌丑解,意言因你貌美,所以不惜劳尊;假如怕寡人劳尊,你何不生得貌丑也。”凌景埏、谢伯阳(1988:125)沿用其说。

以上诸例可比较:

33) 譬如蹉踏俺寺家门户,不如守着你娘坟墓。(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34) 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35) 譬如向尘世为君,争如就月宫作赘。(《九宫大成》七十三,《瑶台月》,《天宝遗事》)②参看张相(1953:260)。

“把似/把如”也可以单用,往往是省略了上句“譬如(与其)……”,所以语气较一般的“不如”为强,相当于“(与其如此,还/倒)不如……”,例如:

36) 行者道:“先生本待观景致,把似这里闲行,随喜塔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此例张相(1953:258)释作“不如”。凌景埏(1962:29)注:“把似——何如、倒不如。”甚确。“把似”句前实际上隐含了省略的上句:先生本待观景致,(与其到别处闲逛,)倒不如在这里闲行,随喜塔位。

37) 引调得张生没乱煞:把似当初休见他,越添我闷愁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38) 刬地相逢,引调得人来眼狂心热。见了又休,把似当初,不见是他时节。(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39) 㜑婆娘儿好心毒,把如休教请俺去。及至请得我这里来,却教我眼受苦。(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这是说:㜑婆娘儿好心毒,(与其不让我与莺莺成亲①指让莺莺与张生以兄妹相称。,)还不如别让(红娘)去请我来。

40) 当初遭难,与俺成亲事,及至如今放二四。把如合下,休许咱家——你恁地,我离了他家门便是。○不如归去,却往京师。见你姐姐、夫人俱传示:你咱说谎,我着甚痴心没去就,白甚只管久淹萧寺?(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把如合下,休许咱家”:还不如当初不要应许我。此例上用“把如”,下用“不如”,两相比较,可以看出细微的差别:“把如”是承上而来——“与其……,还不如……”;“不如”则没有这样的意味。

41) 君瑞悬梁,莺莺觅死,法聪连忙救。“您死后教人打官防,我寻思着甚来由?好出丑,夫妻大小大不会寻思,笑破贫僧口。人死后浑如悠悠地逝水,厌厌地不断东流。荣华富贵尽都休,精爽冥寞葬荒丘。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再难能勾。○欲不分离,把似投托个知心友。”(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42) 把似当初休相识,今日倒省得别离。(元张可久《普天乐·别情》)

43) 把似你则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你常好是七八下里不伶俐。堪相守留着相守,可别离与个别离,这公事合行的不在你!(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红绣鞋])

王学奇、王静竹(2002:24)云:“此例‘把似’用在上句,应属开句,而非合句,而张相则解为:‘言不如一夫一妇为得也。’这种违反开合呼应句程式的解法,值得考虑。”所疑并非无理,但实际上此例前无所承,不妨看作倒装句法:谁让你收拾下两妇三妻?不如你只守着一家一计。蓝立蓂(1993:6,2006:761)承张相说释“把似”为“不如”,是。

44) 伴当,恁如今那里去? 我也往大都去。 既恁投大都去时,俺是高丽人,汉儿田地里不惯行,你把似拖带俺做伴当去,不好那? 那般者,咱每一处去来。(《原本老乞大》)

在后来的《老乞大谚解》《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中,“把似”均被改作“好歹”,可见此例的“把似”表示“不如”的意味已经很淡,近似于一个表达请求语气的标记。同时可以证明,明代以后“把似”已经退出口语了。

以上④、⑤两义是“把似/把如”一词最常见的用法,例子最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脱布衫]:“小孩儿家口没遮拦,一迷的将言语摧残。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做多少好人家风范。”王季思(1987:116)注云:

把似,含有两相比较意的连接词,有何如意,与其意,大约用在“与其那样,何如这样”的地方。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意说与其你使性子,何如勿生心思量张生。《青衫泪》剧第三折《沽美酒》曲:“把似噇不的少吃。”即说与其吃不得,何如少吃。《梅香》剧第三折《鬼三台》曲:“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即说与其见他时胆战心惊,何如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本剧第三本第四折:“昨夜这般抢白他呵,把似你休倚着栊门儿待月,依着韵脚儿联诗,侧着耳朵儿听琴。”用法亦同。

所释甚是。

入矢义高先生(1954/1997:95)曾说:“何况作为诗语使用的语辞,较之散文中的语辞,不仅语意的蕴含宽泛,其变化也多种多样,微妙难言。像这样富于弹性、生动活泼的语言,要通过训诂使之意义确定,旨趣明朗,可以说没有比这更困难的工作了。”可谓知言。因此以上五义的归纳,未必都已确当无误,希望读者诸君共同切磋,俾臻美备。

二 “把似/把如”的理据

“把似/把如”为什么有上述五义?这五个义项之间是什么关系?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未见有人对这些问题做过讨论。张永言先生(1960/1999:87)指出:“了解词义的引申关系,理清其发展线索,对于训释语辞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执简驭繁,有条不紊。”又说:“探讨词义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掌握词的本义和中心义这一环。”(张永言1960/1999:89)下面试作探讨。

就“把似/把如”的得义理据来说,“似/如”易解,需要讨论的是“把”字。

“把”本是动词,义为“抓握;持拿”,相当于今天的“拿”。这种用法在唐宋时期很常见,例如:

45) 你莫问,不教把与你!(《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可以组成同义连文“把捉”、“把拿(把拏)”等,意思多泛化,例如:

46) 虽是必有焉而勿正,亦须且恁地把捉操持,不可便放下了。(《朱子语类辑略》卷四)

47) 不由我心中自警,百般的把拏不定。(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醉中天])

又有“把做/把作”一词。张相(1953)“把做 把作”条云:“犹云当做也。”例如:

48) 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宋辛弃疾《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49)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可见“把”有“当”义。“把做/把作”的最初意思应该是“拿来作”,也就是“当作”;因此“把似/把如”也就是“拿来像;当作像”,“像”义淡化,就是“当作;比作”,即上文归纳的第①义,也是它的初义。

由“①当作;比作”引申出“②假如”——“假设”也是一种“当作”;

再由“②假如”引申为“③即使;就算”——在承认假设的前提下的一种让步①《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即使(即便)”条第一个义项是:“表示假设兼让步;就是。”(289页);

再由“③即使;就算”引申为“④与其”——让步意味淡化,重在比较和选择②《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与其”条:“表示在比较之后不选择某事而选择另一事。”(637页);

第⑤义“不如/何如”则非自然引申而来,在下面的引申序列中找不到它的位置。入矢义高(1954/1997:97-98)对此有过这样的论述:

“然”用于“虽”意,似是从“虽……然”这样原有的呼应句法转化而来的,这恰与诗词中“把似……不如”的呼应句法转化到戏曲里,“把似”就被用于“不如”之意的情况,十分相似。与此更为相近的例子,是“亦”与“虽”同义的用法:时大师(五祖弘忍)复往观之,举颜微笑,亦.不赞赏,心自诠胜。(《祖堂集》卷二)亦.知如在梦,睡里实是闹。(同前卷三)如果把这些语义变化的现象搞清楚了,“把似”条的训解就会更加确切。

入矢先生的这一看法深有见地,用如“不如/何如”的“把似/把如”确实都出现在戏曲作品中,而且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样,“把似/把如”用作“不如”义,跟普通的“不如”并不完全一样,总是带有一种前有所承的意味,相当于“(与其……还/倒)不如……”。因此,“⑤不如/何如”义来自句法转化是目前看来最为合理的解释③笔者曾推测是否因为在某些方言中“把”与“不”音近因而人们将“把似/把如”误用作了“不似/不如”,但是目前找不到证据来证明这种猜测。。

综上所述,“把似/把如”五个义项间的关系可以归结如下:①当作;比作→②假如→③即使;就算→④与其→(转化)⑤不如;何如。

需要说明的是,②、③、④从假设到让步再到选择,三义之间差别很细微,因此有的例子看上去可以两解,比如:

50) 出处男儿事。甚从前、说着渊明,放高头地。点检柴桑无剩粟,未肯低头为米。算此事、非难非易。三十年间如昨日,秀才瞒、撰到专城贵。饱共暖,已不翅。 旁人问我归耶未。数痴年、平头六十,更须三岁。把似如今高一着,更好闻鸡禁市。总不似、长伸脚睡。六月荷风芗州路,北螺山、别是般滋味。今不去,视江水。(宋吴编修《贺新郎》)

此例解作“与其”或“即使,就算”似乎都通。廖珣英(2007:11)释作“如果;假如”,则未确,因为这里是让步,而非假设。

51) 〔刽做摩生颈介〕老爷颈子嫩,不受苦。〔生〕咳!把似你试刀痕,俺颈玉无瑕,云阳市好一抺凌烟画。〔众〕老爷也曾杀人来?〔生〕哎也,俺曾施军令斩首如麻。(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二十出[北刮地风])

这是卢生在云阳市被处斩前的唱词,“把似”解作“假如”和“就算”似乎均可。刽子手摩摩卢生的脖子说:“老爷您脖子嫩,(一刀下去就斩断了,)不受苦。”卢生回答:“咳!假如/就算你试刀痕,我的脖子也是白玉无瑕。云阳市将有一幅好凌烟画(指凌烟阁上的功臣画像)。”

52) 怎生腿瘸?师父也,把似你与我个完全尸首,怕做什么呢!(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

此例张相(1953:257)释作“假如”,并无不可;但似乎解作“即使;就算”更准确,因为在这里让步语气重于假设语气。剧情是:吕洞宾劝说阎王让岳寿借小李屠的尸首还魂,岳寿醒来后发现不是在自己家里,就借口要去城隍庙取回一魄魂灵,可是刚起身就跌倒了。李屠的父亲告诉他:“你一条腿瘸,你走不动。”岳寿很奇怪:“怎生腿瘸?”然后就对冥冥之中的师父吕洞宾说:“师父啊,就算你给我一个完整的尸首又怕什么呢!”意思是抱怨吕洞宾让他借尸还魂却没有借一个肢体完好的尸体,而是找了个一条腿瘸的李屠。

也许是因为有这种两可的例子存在,王学奇、王静竹(2002:24)干脆把这几个意思合并在一起,认为它们“皆用在开合呼应句的上句,显然均系拟设词,有与其、假如、若是等义”。我认为这样处理并不可取,因为大部分例子还是可以清楚区分的,如上文第一部分所举;不能因为少数例子可以两解而混淆了②、③、④诸义的区别。汉语的有些连词本来就可以兼表假设、让步和选择。

被入矢义高先生(1954)誉为“确为划时代的杰作”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出版已经整整五十年了,直到今天,不管是研读唐诗、宋词、元明戏曲以至白话小说,还是研究近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汇释》仍是一部必读的参考书。张相草创不易,《汇释》存在种种美中不足实属难免①参看入矢义高(1954/1997)、张永言(1960/1999)、王锳《诗词曲语辞例释·前言》等。,作者曾在《叙言》中说:“假定之义,自知不惬,譬之草案,殊非定论。深冀天下学人,引绳落斧,或就所有之证,转益多闻,重定确义。”“不揣棉力,筚路蓝缕,姑就初步,大雅有作,分为糠秕。然扬弃之余,菁华斯见,他日名著益出,训诂益精,得于欣赏近古文学,深有裨助,则不佞之所深望者也。”诚恳谦逊,期望殷殷,令人感佩。《汇释》一书出版以来,虽有一些补正、商榷的文章发表,也有王锳先生的续作——《诗词曲语辞例释》②中华书局1980年第一版,1986年增订本,2005年第二次增订本。,但是对它进行全面研究和整理的工作迄今没有见到,希望有人来从事这项很有必要和意义的工作③入矢义高先生(1954/1997)和张永言先生(1960/1999)早已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而且有不少示例和一些具体的思路,为我们指点了门径。。本文只是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小小的个案研究而已。

【附记】本文的写作利用了“今训汇纂·宋元卷”课题组成员集体收集的资料,友生胡波博士协助查找材料,史文磊博士提供了很好的意见。文章曾在“元明汉语工作坊”(2013.9.1·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宣读,得到与会者的指教。在此统致谢忱。文中错误概由作者负责。

邓广铭 2007 《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文达主编 1992 《近代汉语词典》,知识出版社。

顾学颉、王学奇 1983 《元曲释词》(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黄丽贞 1982 《金元北曲语汇之研究》(第三版),(台湾)商务印书馆。

黄丽贞 1997 《金元北曲词语汇释》,(台湾)国家出版社。

蓝立蓂 1993 《关汉卿戏曲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蓝立蓂 2006 《汇校详注关汉卿集》,中华书局。

李崇兴、黄树先、邵则遂 1998 《元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廖珣英 2007 《〈全宋词〉语言词典》,中华书局。

凌景埏校注 1962 《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凌景埏、谢伯阳 1988 《诸宫调两种》,齐鲁书社。

龙潜庵 1985 《宋元语言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刘宗彬、康泰、黄桃红笺注 1998 [南宋]刘辰翁《须溪词》,江西高校出版社。

陆澹安 1981 《戏曲词语汇释》,上海古籍出版社。

吕叔湘主编 1999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钱仲联笺注 1980 《后村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入矢义高 1954/1997 评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第一号。中译本载《俗语言研究》第四期(1997年),蔡毅译。

唐圭璋笺注 1979 《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汪维辉 2011 再说“举似”,《古汉语研究》第2期。

王季思校注、张人和集评 1987 《集评校注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学奇、吴振清、王静竹校注 1988 《关汉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学奇、王静竹 2002 《宋金元明清曲辞通释》,语文出版社。

王学奇校注 1994 《元曲选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魏耕原 2005 稼轩长短句俗语词邓注疑议,《唐都学刊》第4期。

魏耕原 2006 《唐宋诗词语词考释》,商务印书馆。

吴企明校注 1998 [宋]刘辰翁《须溪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席嘉 2010 《近代汉语连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辛更儒笺校 2011 《刘克庄集笺校》,中华书局。

徐朔方校注 1983 [清]洪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

许少峰 2008 《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

袁宾、段晓华、徐时仪、曹澂明 1997 《宋语言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张相 1953 《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

张永言 1960/1999 古典诗歌“语辞”研究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第4期/《语文学论集》(增补本),语文出版社。

钟兆华 1990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校注》,巴蜀书社。

仲颖(叶圣陶) 1953 介绍《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国语文》11月号。

朱居易 1956 《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