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思想融入社会

2014-03-05孟培胡俊赵天旭王林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课品德

孟培 胡俊 赵天旭 王林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相应提升了教学标准与要求。大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与社会教学发展互相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大学教育中有重要的地位。而大学的品德教育是与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相互衔接的,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因此,大学品德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国大学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大学品德教育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在大学品德的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说教”远远重于“实践”,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设置上存在偏差,任课老师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品德教育更是和社会严重脱离。

就目前来讲,我国大学品德教育仍然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育观念僵化

当前大学品德教育教育观念僵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对品德教育不够重视。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受社会形势、学生家长、教师考评等因素影响,许多大学依然“分数”、“成绩”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轻“德”现象十分严重.因为他们把四六级的通过率、考研率等作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提,从而导致把与应试无关的思想品德课程严重忽视,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小学品德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置,阻碍了品德教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思想上还是“大人”教育“小孩”的老旧思想,学校和老师没有对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足够重视,也造成了品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二)课堂教育效果欠佳

由于一些大学对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将品德教育排在专业课和外语课之后,对品德教育的不重视严重,直接导致对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的短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大多的大学虽然都把思想政治教育课放在的各个院校的公共课中,但是给这些公共课安排的课时极少。因为课时有限,所以教学效果可以想象。

第二,教师素养不高。因为对大学品德教育不重视,一些学校师资配置也不重视。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80%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自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为是放在公共课当中,任课教师的素养和专业课差距很大。

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实际的品德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数品德教育的任课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注重课本,过多地进行抽象化的品德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接受程度的内化效果。这些不但没有从品德上去引导帮助学生。反而引起大学生对品德教育的抵触、方案情绪。严重影响到品德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社会资源利用不够全面

大学品德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大学品德教育忽略风土人情教育,这个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小学品德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同时,因为思想观念僵化,大部分的学校忽视传统节日教育,因为学校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学校因此放弃了隐形教育的机会。

二、大学品德教育的优化方案

(一)优化学校教育

大学思想品德的学校教育是依据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计划与目的,选择合理、适当的内容,有计划、系统地向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形态。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品德教育实施机制。具体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大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而言,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在他们眼中最权威的就是老师,因此提升大学品德教育教师队伍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任课教师时,一定要严把教师队伍的质量关,多选一些业务素养过硬、学术能力强同时自身思想政治合格的教师。其次,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具备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衡量、评定学生的行为标准。最后,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枯燥、单一,不能起到培养、引导大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作用,并缺乏启发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调整。创新课题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大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是一个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切实提高大学生德育素养、全面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原则,在激情中培养参与品质,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在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在品德教育中,要改变“填鸭式”和“概念式”的局面,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了活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守兴.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J].发展,2010(05)

[2]吴速建.思想品德课提问艺术微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5)

[3]叶翰萍.青少年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4]林倩名.巧妙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5]林湛.试析《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01)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课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