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艺术类师范专业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育师资

2014-03-05章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美术学师范美育

章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美育提到了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审美素养、艺术素质是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这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有一些原因一直制约着美育工作的发展,如美育理论尚显薄弱,美育师资的不足与浪费,升学率重压下美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狭隘的美育观成为制约美育发展的瓶颈,学校、社会、家庭美育未能形成合力等等。这些问题,有的需要有关部门从社会层面予以解决,但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美育方面专业人才的不足,从中小学而言就是美育师资的不足。美育的内涵是很丰富的,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方面师资的培养是艺术类师范专业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中小学美育师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育师资数量和素质状况的不理想。第二,具有一定素质的美育师资的断层问题十分突出。以毕节市中小学美育教师队伍为例,一些曾经系统的接受过师范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已经年老退休,而近几年分配下去的中小学艺术类教师,是在重视艺术技能教育而轻视美学知识教育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成长为合格的美育教师,还需要时间。

面对美育人才不足的情况,普通高校要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美育师资,艺术类师范学科专业应做如下思考:

一、进一步明确美育在学校教育 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育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美育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著名艺术家廖静文曾指出:“美育,不但使一个人的艺术天赋和潜在能力得到开发与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个人从小就在美的创造与美的追求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这些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志趣、品格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指出的:“美育,是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美育的目的内涵丰富,有知识教育目标、能力教育目标、情感教育目标等等。但美育的终极目标是美学本质的人的实现,即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而精神超越的人,超越物欲,超越利欲,超越名欲,超越权欲。超越一切束缚精神自由的东西而成为自然和谐和自由自觉的人,实现人应该有的生命价值、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养成诗意的人生追求、向往崇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个体的人格完善,才是美育的功能和本质。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学校教育以其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在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美育方面同样如此。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所以,有一种狭隘的美育观,直接认为美育就是美术、音乐课老师的事情,这种认识主要是源于“美育即艺术教育”。在凯洛夫的理论中也几乎把艺术教育当作美育的同义词来使用。但美育的内涵比艺术教育要丰富、广泛得多。只是这一点,也说明了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性。

二、明确艺术类师范专业的“师范”性质, 强调所培养人才的师范专业性

正确认识艺术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性”,解决重“技”轻“文”的问题。

“师范”的性质,就是为教育事业培养教师,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艺术教育及艺术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社会及教育管理部门评价一个高校艺术教育专业的教育水平,主要看毕业生的艺术方面的技能,如美术方面的绘画技能水平、声乐方面的演唱水平等等,而忽视毕业生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

以美术教育为例,尽管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都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法和教育实习等体现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标志性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往往都不被本专业的师生所重视,也不作为学生专业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因此,导致了高等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美术学(师范类)是一个传统的学科,是把普通画家的培养方案略加改动形成的。从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命名看出来,是在美术学后面加上括号标明师范类,听起来、叫起来都很别扭。我始终觉得这个学科特色不鲜明,或者说还没有真正地承担美育普及任务。”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是以培养美术教师为本,而不是以培养美术工作者或画家为目的。“由于我们对美术教育家与艺术家的概念混淆,导致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上使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性不显著的问题。”尽管这些话说得有些早,但是就今天很多高校的具体做法,他们指出的弊病仍然成立。由于受传统做法的影响,现在很多艺术类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重“技”轻“文”,还是延续着培养艺术家的模式。

综上所述,不管是社会、教育管理部门,还是教师都应该将艺术教育家和艺术家的概念分开认识,一名艺术教育家不一定是艺术家,一名艺术家也不一定是艺术教育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同的领域取得各自的成就。艺术教育家和艺术家这个概念不能模糊混淆。当然,能做到既是艺术教育家,又有着精湛的艺术技能水平,取得相当高的艺术成就,那是十分完美的,这样的人才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是,中小学艺术教师,他们主要承担的是在基础教育中开展艺术教育和美育工作,也不能给他们太多的担子。

既然培养的是艺术教师,其专业能力——也即“专业性”的评价,应当是艺术教育能力的评价,而不是艺术技能高低的评价。

三、认真思考新形势下中小学艺术教育 对教师素养提出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艺术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颁布多年了,回头重新审视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新课标,从课程的总目标来看,内涵十分丰富:

音乐课程的总目标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蓄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船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课程总目标都强调艺术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强调艺术知识的普及、艺术作品的感受、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养成,完善人格。而这些也正是美育的目的。按照课程目标及课程设置,艺术课程不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教育,而对通过艺术教育实施美育,这对中小学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美术课程为例,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变化要求教师由过去单一的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特别是过去常常被疏忽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发展各种艺术能力。教师的工作重心转变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另外,新课程标准还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这些新的要求必然使我国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培训课程发生改变。

四、新形势下的美育工作 要求艺术师资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今后的艺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开放式的,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努力构建和探寻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向上的知识体系。艺术类师范专业教育应致力于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

(一)艺术类师范专业学生应掌握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在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结构,了解它们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就

(二)艺术类专业学生应掌握以未来所教学科为核心的相关学科知识群

包括全面、深入地掌握未来所从事的音乐或美术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对艺术作品有较高的欣赏品味、鉴赏力,对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作品能作出比较恰当的品评。熟悉人类艺术史上大师的艺术成就和成功原因,挖掘大师身上内在的精神和人格力量。

(三)艺术教师还应当广泛涉猎其他艺术门类和文、理、工科诸多方面知识,形成一定的修养

(四)掌握从事教育工作必须的教育学科知识

包括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论、教育科研方向、教育哲学、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艺术师范专业教育要使学生充分了解未来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才能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途径和手段,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要掌握和学会正确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所有这些知识相互综合,相互渗透的融会贯通,构成中小学艺术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组成中小学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形成中小学艺术教师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内在支撑,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艺术师范教育要明确培养目标, 合理安排课程体系

根据前面所述的艺术师范专业的“师范专业性”不强的问题,高校艺术类师范专业要进一步的明确培养目标的师范性质,明确培养的是艺术教师,不是画家、歌唱家或者演奏家。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工作的开展上,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定位来。在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实践中,以宽口径、厚基础和重体验的过程、多方面素质培养为指导原则,以全面胜任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为目标,结合本地区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情况,探索为地方中小学艺术教育培养、输送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为目的。

(一)加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相关艺术形式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为以后的再教育打下基础。另外,技能课应加强理论内涵和教学法内涵,扭转重“技”轻“文”现象,并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扩大专业必修课

同时应加强各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突出师范性。

(三)重视艺术理论及艺术鉴赏

在中、外音乐史;艺术概论的基础上,开设适合新时期教师要求的课程,如中外音乐、美术教育史、音乐、美术教育学;音乐、美术心理学;音乐、美术教育方法论;儿童音乐、美术教育研究;根据音乐、美术专业的不同安排其他不同的理论课程。提高相应的理论水平及相关的鉴赏能力。经常性举办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讲座,是提高鉴赏能力,是增长理论知识的另一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参与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和艺术教育研究的能力。

(四)丰富限选课,拓宽专业特长

如美术专业的画种、雕塑、摄影、设计。音乐方面的声乐、器乐方向、作曲、合唱与指挥等等。

(五)重视实践性教学,增加教育实践的时间

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二、三年级的“教育见习——了解教师”(共4周),四年级上学期的“教育实习——学做教师”(5~6周),四年级下学期“教学研习——做好教师”(1~2周),切实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国忠,李添龙.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2]张超军.对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17)

[3]李长爱.对中学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1999(02)

[4]曹廷华,许自强.美学与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毛岱宗.关于办好美术学(师范类)专业的思考[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2(02)

[6]马振庆.对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几个问题的新认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9)

[7]李晓柯.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美术师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04)

[8]张成杰.对新建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培养对象基本素质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6(04)

[9]许淑玲.试析高师美术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作者单位:毕节学院】

猜你喜欢

美术学师范美育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作品(七)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