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万青年患上“独身综合症”
2014-03-05张慧
张慧
英国《卫报》报道,许多40岁以下的日本人对传统的两性关系已经丧失了兴趣,几百万日本人不再约会,连性关系也不愿维持。日本媒体将这种现象称为“独身综合征”,这种“流行病”的蔓延与日本的经济低迷、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紧密相连。专家认为,日本人也许只是全球独身主义的先驱者。
日本单身比例又创高峰
1/3年轻人从未谈过恋爱
今年52岁的青山爱年轻时是一名职业的“SM(性虐待)女王”,她的工作包括将客人捆起来、用鞭子抽打、向他们身上滴蜡油。已经金盆洗手的青山现在是性与人际关系顾问,专门对付席卷日本的“独身综合征”。青山对记者说,相比之下,这份工作的挑战要大得多。
青山的工作室空荡荡的,只有两个蒲团。通常,她面对客户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放松下来。
青山说,她的很多客户都陷入了矛盾中,“有人想要找个伴,有人想要独身下去,但是他们追求的都不是正常的婚恋。”然而,这些困惑的人仍然受到日本传统家庭模式的压力。“人们不知道向谁求救,他们来找我,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问题。”
“无论是男女客人,都对我说他们看不到爱情的意义,认为婚姻没有前途,”青山说,“两性关系变得空前艰难。”
日本的单身比例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的调查显示,18~34岁的单身者中,有61%的男性和49%的女性没经历过任何“浪漫关系”。比例比5年前上涨了10%。另一项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日本人中1/3从未谈过恋爱。
青山的一些客户属于日本社会的“另类分子”。他们有的是极品宅男,希望重新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有的是有社交障碍的书呆子;有的人到中年仍然住在父母家里。“他们中的一些人不能忍受异性的碰触,每当我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会哆嗦。”青山透露,来向她求助的多数是男性,不过女性客户的人数正在增加。
很多人无法与真实的异性接触,却不排斥通过网络游戏发展一段虚拟恋情。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日本的动漫游戏已经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习惯了恋爱游戏中简单的恋爱模式的男女,会因为真实的两性关系频繁受挫。日本的商家则推波助澜,该国蜜月胜地热海市的一家酒店就训练员工,给单身前来的恋爱游戏玩家提供“情侣服务”,帮助客人完成与虚拟情侣一起度假的想象。
觉得男女关系“太麻烦”
90%的年轻女性不愿意尝试婚姻
“独身综合症”已经威胁到了日本的未来。今年早些时候,日本计划生育协会的调查发现,45%的育龄女性“对性接触不感兴趣,甚至感到厌恶”,而超过1/4的男性也有同样的感受。作为结果,2012年,日本出生的婴儿比历史上有纪录的任何一年都要少。日本计划生育协会主席北村邦夫说,生育危机已经非常严重,“再这样下去,日本早晚会灭绝的”。
对于一些年轻的日本人来说,婚姻已变成了一个毫无吸引力的雷区。事业型的男性越来越少,日本的女性却变得越来越独立。然而,家庭和职场中的传统观念没有发生相应的转变。日企的工作风格使女性难以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另一方面,除非父母都有工作,不然养育孩子在经济上根本是不可能的。同居和非婚生子仍然被看作另类。
这些复杂的矛盾环环相扣,成了一个解不开的婚恋麻绳。在日本的大都市,两性正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远离对方”。由于双方缺乏长期的共同目标,很多人都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宽松的形式和短期的约会,青山将此称为“速食面爱情”。
“太麻烦了,”31岁的悟岸野对记者说,“我没有那么多的薪水拿来约会,而且我也不想承担结婚的责任。”日本媒体将他这样的男性称为“食草男”,但悟岸说,他不在乎,因为这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对悟岸来说,这个称呼仅仅意味着,“一个认为男女关系和性都不太重要的正常男人”。
对于日本女性来说,保持单身状态往往是“聪明人”的选择。
32岁的富田绘在一家法资银行的人力资源部工作,她拥有两个学位,法语流利。“三年前我的一个男友曾经向我求婚,当我意识到自己更在意工作后,就拒绝了他。在那之后,就丧失了对约会的兴趣。”
富田说,在日本,女性一旦结婚,就没有升职的机会了。“老板认为你会怀孕。”据统计,大约70%的日本女性在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就离开了职场。世界经济论坛持续将日本列为职场中两性关系最不平等的国家。“你必须辞职。最后变成了一个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这可不是我这样的女性想要的选择。”
“我的生活很好,我和同样是职业女性的女友们到法国或者意大利餐馆用餐,买时髦的衣服,并且去环境优美的地方度假。我喜欢独立。”
富田有时候会和男人发生一夜情,但是她告诉记者,性对她来说也不重要。“办公室里想要找外遇的男人试图约我出去,他们认为我作为单身女性一定饥不择食。”她扮个鬼脸,然后耸耸肩。
日本社会保障人口研究所发现,90%的年轻女性不愿意尝试婚姻,因为她们认为保持单身“比想象中的婚后生活状态更好”。
孩子不着急,急死家长,于是相亲会变成了家长会
在东京市中心一家酒店举行的相亲会上,83岁的岩井先生热心地为他44岁的儿子搜寻伴侣。他对记者报抱怨:“如果有好姻缘找上门,我根本不会上这里来。……即使只有1%的机会,也值得试一试。”
孩子不肯结婚,着急的当然是家长。据统计,有1300万没有结婚的日本人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其中有大约300万年龄超过了35岁。
做媒在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很多日本父母一厢情愿,婚介机构组织的活动只有父母参加,于是相亲会变成了家长会。
这种父母代表子女的相亲活动在日本非常流行。婚姻顾问斋藤美智子在北海道经营一家婚介所,她告诉路透社,自己已经在13个城市举办过相亲会,参加者近万。“那些因为相爱而结婚的人是幸运的,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相亲并不是为了让他们陷入爱的狂热,而是为了让他们能逐渐培养出爱意。”endprint
中央大学的山田正弘教授说,经济的不确定和家长对子女的不断支援是结婚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被赶出家门,像欧美的年轻人那样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自然就会想到找个人与你分担。”
专家还说,这些年轻人的高期望值和他们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也在助长单身。
“现在五六十岁的父母都出生在婴儿潮时代,他们工作的时候正值日本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因此不会明白现在年轻人的求职难。”山田解释道。
斋藤说,女性尤其挑剔,年过40的女性还期望丈夫可以像父亲那样提供给自己奢侈的生活。“她们想找英俊又有钱的人。独生女的父母一定要给女儿找到高收入的丈夫。一些母亲来参加相亲会,直接就提出要找年薪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62万元人民币)的女婿。”
不过父母很多时候是一厢情愿。“我来替女儿找丈夫,但是很难让她满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我也很尴尬,但是我觉得她好像永远也不打算结婚了。”
声称不需要另一半
他们更爱拥抱枕和机器人
人口统计学家尼古拉斯·艾博斯塔特称。他说日本社会很可能会变成多数人都不结婚的社会。
日本商家甚至将这种现象作为商机。一些新的发明专门为“温暖孤独者的灵魂”而设计,让真实的亲密关系成了替补。
2013年4月,日本筑波大学的几个学生发明了一种叫做“女朋友外衣”的宅男新品。只要穿上这个大衣,衣服上附带的“手”,就会从身后“拥抱”你,而衣服附带的耳机则会用女声播放“猜猜我是谁?”,或者,“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如果说,这还只是学生之间的玩笑,那么另一款“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则实用得令人担忧。
据《外交政策》报道,“拥抱枕”是一个顶端装了智能电话的软枕头。使用者一边拥抱着枕头一边打电话,抱枕会根据对方的音调和音量产生心跳的节奏。换句话说,这个抱枕将声波变成真正的拥抱。
发明抱枕的大阪大学称,这可能是为人们内心提供温暖的新方式,数据显示,在和枕头拥抱过之后,人们的压力指数和荷尔蒙指数明显降低。
《卫报》关于日本“独身综合征”的报道引起了很多讨论,其中不乏日本网民谴责西方媒体丑化日本。不过更多的读者都表示“找到了组织”。
一位自称40多岁的日本读者称,他没有结婚,从不约会,对一夜情没有兴趣,因为他认为“陌生人之间交换体液是非常不卫生而且危险的”。他还表示,他与他的同道中人其实是为这个地球做了贡献:防止几十年后世界因为人口膨胀而毁灭。
家住伦敦的一位父亲说,他的两个儿子都是20多岁,正在经历与日本青年类似的“独身综合征”。作为50多岁的人,他难以理解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对传统的社会规范如此“不合作”,但是他仍然祝福,年轻人基于独立价值观做出的选择能够带来幸福。
一条简短的评论则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这个现象并不是日本独有的,日本只是走在了全球独身潮流的前端。”
链接
日本年轻人在近十年内引领起一波又一波的风潮。之所以会如此,是和日本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相关。下文所讲的几项风潮,想必读者不会陌生。
食草男
“食草男”,(对应是“肉食女”)这个名词诞生自日本作家深泽真纪笔下。在流行的描述中,貌似“食草男”的人样子年轻而温和,贫贵不分,IT精英到基层小白领都可入围。最大识别标志是他们对性爱和异性的态度:不会积极去追求恋爱或性爱,喜欢保持不温不火的步调和女孩子在一起“食草男”和女生经常共度柳下惠式的“平安”夜。在婚恋关系上总少了些男子汉应有的主动。
御宅族
御宅(OTAKU)指热衷及博精于动画、漫画及电脑游戏的人,而现在一般泛指热衷于此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的了解的人。OTAKU —词早已作为一个世界公认的词汇,被收录入各大英语词典中。
宅
和御宅有很明显的区别。宅男宅女指的是家里蹲,和御宅族无太大关系。在日本,宅是贬义词,多指对人类接触有障碍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也有显隐性之分)。但这种文化在全世界流行开来后,意义就有了变化。现在,它多指现代都市白领的一种流行生活方式,或许由于对现实的失望,使其更倾向于孤独与寂静,选择一个人宅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
萌文化
萌,用来代指可爱的女生,讨人喜欢的男性也可用这个词来形容。萌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在风靡日本后,这股风气通过网络很快传到了中国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专门探讨“萌文化”的主题贴吧、主题网站。目前网上很多非主流,其实也是一种“萌文化”。这些非主流的照片,大多经过PS处理为追求那种所谓的“超萌”效果,往往摆出固定模式拍照,嘟着嘴睁大眼睛,另外不惜偷梁换柱地PS眼睛、脸型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