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傣族服装“形与神”的研究
2014-03-05陈倩
陈倩
>摘要:
傣族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祟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整个傣族都回旋着一个生命的主题,一个和平博爱、温情爱恋的主题,这个主题使其艺术与美那么完整迷人,那么接近于美的本义,那么优柔温婉、光彩漂亮。
一、前言
傣族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傣族服饰清丽脱俗,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我选择傣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民族的服饰和文化,在人类社会里,自然是一切万物的生命之源,而这个民族却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紧紧相连。它像一个拥有无限热情、美好与单纯的小精灵,对生活充满希望,在现代服装中,民族元素的精髓被设计师们运用在服装中,名族元素与现代服装的结合已经在设计中成为一种重要手段,中国设计师们也通过吸取中国民族服饰元素精华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民族时尚瞬间。
二、傣族服装的起源及发展
傣族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古代的“百越”群族就是今傣族的先民。新平傣族的人们根据其服饰的特征,习惯上把它称为“花腰傣”。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我国,但是用服饰命名的很少,所以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用服装反映这些地理特征,这都体现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是人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傣族服装的发展不是在某一天、某一地的某个人身上突然发生的。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延续和发展。服装文化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反映。同时,服装文化的发展,对每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又具有重要作用。早期人类活化石服装-树皮衣。云南馆内展示了一套树皮的服饰,据了解树皮服装在本世纪五十年代非常流行。此外,在西双版纳的一些偏远村庄也流传这种服饰。
三、傣族服装的形制特点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穿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在面料上一般选择比较柔和的比较薄的乔其纱、的确良或丝绸缝制。精美奇特的民族服饰随处可见,其中的刺绣、锦缎巧夺天工;蓝印花布、盘花结纽,千姿百态;扎染面料质朴美丽;手绘艺术结合山水、书法等艺术,使服装更添新意。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和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包头,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的服饰是傣族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形式种类丰富,独特而生动的表现出傣族服饰生活的情趣。因为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服装款式和装饰特点。傣族信仰佛教,崇拜自然,这些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创造民族服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傣族服饰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傣族打扮很有特点,这体现在其民族独特的内涵,现在有很多服装对傣族服饰进行了改造,延续,使其更具有特色,傣族服装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不同的美。它使傣族的精神风貌和最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出来,对于今天的服装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至今,多数民族还承袭、保留着其民族服饰的传统特色。随着现代服装文化的发展,傣族的服装越来越有特色,傣族的服装不止在我国产生了影响,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影响。总之,傣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民族服装的成果,其独特的服装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它有助于对傣族服饰的学习和研究,傣族的服装表现出来的款式造型都是比较的丰富、色彩也是比较斑斓、图案纹样的精美。
傣族服装在现代礼服中的运用中,“水韵22娑罗”这个品牌很好的在现在服装中加入傣族服饰的一些元素。在舞蹈服装上,民族传统元素不仅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创作的灵感,还提供了创作素材。使其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把中国传统元素的精华得到一定的传承和发展,它更把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尚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在服装中展现出来。它摒弃了一些比较繁复的东西,使其更加简单,大气。在现代服装设计之中,充分应用和融入传统民族元素,不仅是在设计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对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的认同。
五、结语
傣族的服饰是傣族装饰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特征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傣族生活和审美情趣。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应该应用和融入传统民族元素,尤其是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要把现代设计元素和民族服饰元素进行有机的统一,刨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服装文化,摒弃一些繁复的东西,在传统与时尚中把民族元素和现代元素进行融合,使传统与现代服装得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美与现代美在中国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得到完美的演绎,创造出具有我们东方韵味的民族服饰。
【参考文献】
[1]岩峰、王松、刀保尧著.傣族文学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2]李当岐.服装学概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孙云.浅析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意义途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6)
[5]李洪琴.民族民间服饰的现代设计方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09)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