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层次教学法对高中物理的影响分析

2014-03-05吴文贵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高中物理

吴文贵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进行了改进。其中,层次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简单阐述了层次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旨在帮助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层次教学法;高中物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67-03

一、引言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每位学生都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也不尽相同。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在教育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层次教学法是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差异性,从而改善教学模式,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互动性不足。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通常根据班级内中等学生水平来确定授课进度以及难度,认为这种方式能够同时兼顾到班上各等级成绩的学生,殊不知,这种授课模式在课堂提问等互动环节中存在着很大弊端。教师在班级内提出一个适合中等学生回答的问题,成绩较好的学生不屑于回答,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能力回答。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性极大下降,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佳。

2.无法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自己定义为一节课程的主体,站在主导地位上带领学生去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常常会忽略学生的需求,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归为同一水平,将同一种教学模式与手段用在所有的教学对象上,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应该是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开发出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加强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展开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应试教育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上不仅仅将成绩放在重点,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一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颠覆,让师生的价值观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素质教育认为,学生要想在毕业后在社会上立足,不仅需要好成绩,更应该具备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这些能力包含社交、学习以及生活能力。

在教学中使用层次法进行教学,也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及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模式。这种方式很大程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成绩好的学生不会有学而无用的感觉,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每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去了解,从而在学习兴趣上有所提高。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若是运用层次教学方式,相当于让学生明白成绩提高并不是唯一出路,每个人都应该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特长、能力、爱好等方面的关心的具体体现,运用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学生,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2.师生的现实需要。高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这一人生关卡,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初中或是小学有很大不同。高中物理课程是理科生学习的重点,大多数学生受到的压力较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老师的压力、家中父母的压力以及自身想要考上好大学的压力。在高压环境中,其学习状态必然会趋于紧张化。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对全班学生进行的教育是相同的,因此在难度上会偏向于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以此来保障升学率。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成绩更好的学生认为教师教授的内容是自己能够轻松掌握的,反复听几次对成绩提高不会有太大效果,会在学习上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长期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感到无法快速理解,因此新课程在掌握上具有滞后性特征,并且在不理解的部分尚未解决时,教师又会教授新的课程,导致问题越积越多,成绩提高速度缓慢,长此以往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过大,严重时会产生放弃的念头。

因此,无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都需要教师在授课难度以及进度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此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如此,提高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之前提到,在没有使用层次教学法时,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的是同一类型的教育,因此存在需求上的矛盾。另外,教师在授课时难免会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造成对好学生一味地表扬,对成绩较差学生一味批评的状况。在现代化教学中,这种情况对学生情绪的稳定是很不利的。长期处于被表扬状态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在学习上逐渐看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长期被老师批评必然在心理上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这样一来,班级内的学习氛围会从良好的竞争变为分裂状态,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是不利于成绩提高的。使用层次教学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几种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讲解,让每位学生接受的知识都是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地提高成绩。

层次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在成绩上的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说教。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够得到锻炼,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两个对立面,而是相互帮助的融洽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上增添动力,使物理课堂教学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4.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在完成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与手段。层次教学法恰恰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位置,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不同方式或难度的教学,使教学真正立足于学生。在使用层次教学法之后,学生主动沟通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从而引发了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做自己的主人,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在物理世界中不断探寻,提高自身物理学习能力与成绩。endprint

四、层次教学的分层方式

层次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是教学对象来进行划分。

1.根据教学内容划分。高中物理的问题,主要分为基础问题、一般问题以及拔高问题,基础题是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判断,对于这类问题,要求每位学生都应完全掌握,并且不在这一题型上失分;一般问题是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一般为书本知识的应用,学生也应该有效掌握,保障卷面分数;拔高题是对知识点的延伸,对于这类问题,通常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课外知识,并具有扩展性思维,通过独立思考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这类题型是拉开学生成绩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进行层次教学的时候,要根据题型的不同设置好教学时间,将重点放在一般问题的讲解上,拔高题型可以利用自习时间或是课外时间来教学,保障学生都能够将应该掌握的知识学好,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拔高。

2.根据教学对象划分。在一个班级内,成绩参差不齐是必然现象,教师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进行分组。

A层次:在物理方面学习兴趣浓厚,并且在能力上比较强,可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能力与时间去进行知识点的深层次学习。这类学生在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表现良好,有正确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保障在知识提升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到教学大纲知识的掌握程度。

B层次:这一层次的学生是一个班级内的主力军,一般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处于中等水平,在自我约束力上表现一般,需要教师定期进行监督与督促。在教学内容方面,他们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并且感觉进度与难度适中。

C层次:这部分学生是教师需要严格管理的重点对象。他们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不大,成绩也相对较差。另外,这类学生在自我控制力上比较弱,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不能自主学习,即处在学习的被动阶段。

五、层次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分层原则

1.全体性原则。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因此在分层上需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让每位学生都有能力考取相应的大学。在现实教学中,教师通常更青睐成绩好的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这类学生身上。但现代化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位学生都接受相应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取得个人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展开层次分析。

2.动态性原则。对学生的分层应该具有动态性特征,中等学生在成绩提升起来之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将其规划到更高层次的分层中,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想要改变现状在学习上不断努力。分层只是一个阶段性行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在这一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属于量的积累,当量变转化为质变时,教师应用改变分组的方式给予学生鼓励。在观念上,师生都应正确认识分组的意图,分组并不是等级的划分,而是用适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学习环境。

六、层次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明确目标层次。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与新课标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应该分层次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对难易程度的调整来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以适应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例如,课程难度上的分层最好事先进行详细的规划,对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进行分层,例如什么知识点是需要机械记忆的,什么知识点是需要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对这些知识点的划分能够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的结构,有利于学习计划的规划。在教学上,要注意层次的划分在理念、记忆、观察、练习上的分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合理地进行自我调节,增强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意志上的持久内驱力。

2.优化课堂提问。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展开提问时,在分层理念下,应兼顾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并指定学生来回答。例如,在讲授物体运动状态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车实验,通过小车移动的位置以及速度来引入教学课题。提问的难度要循序渐进,例如,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观察小车的移动状态,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明物体受到了哪些力的影响;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其做出补充说明,并归纳什么是物体状态的改变,对A层次的学生题目可以适当困难一些,可以设置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加速与力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样一来,班级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思考的机会,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

3.加强课后辅导。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感到困难,但成绩好的学生却能够轻松解决。基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后对成绩较差学生进行辅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班级内开展一对一活动,每位成绩较好的学生负责一位或是两位成绩较差学生,在帮助过程中,一方成绩得以提高,另一方知识得以巩固,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对于一些困难题目,教师应该进行课后指导,而不是在课堂上讲解。不然只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受教,对其他学生而言是在浪费时间。

4.课后作业难度分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定不同课后练习来巩固课堂知识接受情况。高中物理试卷分为选择题、实验题以及计算题,由于选择题分值较大,因此教师应保障每位学生在选择题上不会失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首先需要保障学生在选择题上尽量得分,再进行层次的不同设定:成绩较差学生在课后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像一些物理公式、常见物体受力情况分析之类的题目,保障试卷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能够拿到满分。若是在完成基础知识巩固之后还有时间,可以进行一些较困难的题目的练习,并要求其独立完成。成绩中等的学生应将重点放在实验题与计算题上,保障分数尽可能地高一些,同样,这部分学生在做完自己任务之后可以考虑分析较困难题目,在试卷中做出计算题的前几问,让分数更高。对于物理成绩好的学生而言,练习的重点当然是试卷的大题部分,在练习时应注意将问题归类,保障分层作业的有效性。

在实施方面,教师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作业簿来进行层次的划分。在作业簿内,教师将题目按照难易程度划分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层次划分,加强作业完成的有效性。或者,对于同一道大题,教师可以设置三个问题,C类学生只需要进行第1小问的回答,B类学生需回答第1、2个问题,A类学生则需要全部完成。

七、结论

层次教学是目前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层次教学法对教学难度以及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能够有效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与成绩。

参考文献:

[1]季小亭,李爱华.分层次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16).

[2]王成.“分层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育,2008,(10).

[3]许业军.大学物理的分层教学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8).

[4]齐更新.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袁菲.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6]林文波.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

[7]蔡琳辉.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9,(03).

[8]吴美玲.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