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准则

2014-03-05张时碧

世纪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张时碧

摘要: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对他人和自身的行为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把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行为称作是善的,而把违背该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称作是恶的。目前现有社会道德水准出现了每况愈下的现象,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实现“中国梦”就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准则

一、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阶段人们道德关系的反映。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还不高,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正式基于这种新的复杂的现实条件,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规范体系,这就是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 (P.857)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们服务为核心,这是它同所有剥削阶级道德根本区别的显著标志。

(一)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阶级本质的根本体现

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代表者,他没有狭隘的阶级私利,它的阶级利益是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念,只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崭新社会制度。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而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就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必定要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要求。

(三)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的理论概括总结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但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却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在领导广大无产阶级进行前仆后继的革命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思想探索的结果。《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P.283)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4年,他写了《为人民服务》一文,言简意赅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 (P.1004)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更是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P.1094-1095)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总是把能否真正“富民”、“利民”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尺度。他对共同富裕的强调和追求,无不体现着这一思想。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3](P.636)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P.2)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和革命品格;只有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5](P.83-84)习近平主席强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6](P.3)

(四)为人民服务要求的层次性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层次要求。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既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的要求。除此之外,为人民服务还有较低层次的要求。这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在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的同时,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后果,以求得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的共同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同的利益主体,从不同的利益要求出发,在遵纪守法和不危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谋求自己的正当利益的实现,事实上也为他人提供了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得其并非是高不可及,或只是少数人奉行的道德行为规范,而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任何人都可以履行,也应当履行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随着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导向。作为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其基本内容就是从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证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求得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共同实现和发展。但个人利益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所谓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的总和。正当利益的取得,一是必须以维护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为前提,二是必须通过诚实劳动的途径去取得。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是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本身就是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第三,促进集体和个人的不断完善。所谓促进集体的不断完善,就是要克服某些腐败现象,设法完善我们的集体,使我们的集体成为完全真实的集体。所谓促进个人的不断完善,就是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更多的考虑集体和他人方面的利益,严格要求自己,以求这种矛盾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

(二)共同富裕的利国利民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决定社会主义社会道德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全部内涵,规定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全部内容都必须在这一原则的统领包容下确立并发生作用。不坚持利国利民原则,就无法保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国家、社会的整体及长远利益,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行为只有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才是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的。

(三)利人利己的互利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人利己的道德准则相互补充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层次性。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无论是公有制还是其它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其道德水准的最具体、最基本的体现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遵循利人利己的道德准则,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最低要求,也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在市场经济中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互利原则不仅从道德上肯定了经济人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以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关系,而且具体规范着经济人的市场经济行为,引导经济人严格按照等价互利的原则进行商品交换,反对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

(四)平等公正原则

这是社会主义伦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道德原则。它规定每一个社会成员不仅在法律和经济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政治文化、人的尊严与社会权益上都是平等的。公正原则主要用于规范和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行为和分配行为。公正原则一方面约束经济人的市场竞争行为,保障经济人的竞争地位平等和市场经济活动;另一方面坚持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合理,引导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追求正当利益的同时,考虑并逐步缩小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差距。

(五)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人们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经济道德原则。它要求人们在经济交往中要以诚待人,一视同仁,开诚公布,相互信任。现今出现的“诚信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解决诚信道德危机,一方面要强调正规约束;另一方面必须加强非正式的约束,建立与诚实信用等道德原则为基础的市场道德。

(六)现实和理想互相结合原则

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必须从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的目的和社会主义任务与长远目标出发,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体现集体主义原则以及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也要体现“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等价值追求的原则性。加强道德监督,健全制约与激励机制,克服社会现实道德现象中不健康因素,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要求的道德规范得到普遍的推行与遵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

[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02.

[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5]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大以来重要 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 是,2012,(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