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野生灵芝高效日光温室驯化栽培*

2014-03-05熊卫萍张君丽

食药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母种麦粒覆土

谢 荣 熊卫萍 洛 桑 张君丽



西藏野生灵芝高效日光温室驯化栽培*

谢 荣 熊卫萍 洛 桑 张君丽

(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对分离自西藏米林县、波密县的野生灵芝菌株,采用脱袋全埋式覆土栽培方法,自动间歇喷雾增湿、蕾期加强通风等技术措施,在西藏拉萨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效日光温室驯化栽培成功。

西藏;野生灵芝;温室;驯化栽培

灵芝()属于多孔菌科灵芝属,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灵芝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甾类、三萜类、核苷等。灵芝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改善血液循环、扶正固本等功效。

西藏地区野生灵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保育促培,有序采挖,对于保护西藏野生灵芝种群及生物遗传多样性有重要意义。而通过利用现代园艺设施进行野生灵芝的驯化栽培,则是实现资源化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现将我们的驯化栽培试验探索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1 菌株来源

以组织分离法分离米林县南伊乡、波密县札木镇野生灵芝。

2 菌种制作

2.1 母种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将马铃薯切片加水煮沸30 min,8层纱布过滤后定容至1 000 mL,在滤液中加入琼脂、葡萄糖,分装到180×180(mm)试管中,121 ℃灭菌0.5 h后摆斜面。

母种分离:选取野外采摘的幼嫩灵芝子实体,用无菌水清洗表面,再用75%酒精棉球进行表面消毒,用手术刀将灵芝菌盖从中间切开,将菌盖内部菌肉分割成0.5 cm2的小块,用灭菌的镊子将菌块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接种后置于25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天后可见菌块周围长出白色菌丝并开始在培养基上蔓延生长。去除杂菌污染的试管,10~15天后可长满试管斜面,即为母种M0代。

筛选出菌丝洁白浓密且均匀的试管斜面,转管用于母种M1代培养或作菌种保藏。

2.2 原种 麦粒培养基:麦粒浸泡过夜,煮沸至麦粒裂开不白心,拌入阔叶木锯末,以石灰、石膏调pH值至8.0,含水量60%~65%,装瓶(250 mL),封0.5 cm厚阔叶木锯末,压实,加盖,于126 ℃下灭菌2 h。

将生长正常的母种M1代试管斜面,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灭菌的接种铲将斜面分成若干1 cm2的小块,均匀接种到麦粒培养基上,拧紧瓶盖。1支180×180(mm)试管母种接5~6瓶原种。接种后放入25 ℃恒温培养箱培养,查看萌发情况,去除杂菌污染的麦粒瓶,20~30天菌丝长满至瓶底。

2.3 栽培种 木屑棉籽壳培养基(青冈木屑49%,棉籽壳49%,石灰1%,石膏1%),按照料水比1︰1~1.5混匀,机械搅拌培养料,调pH至8.0,含水量60%~65%,以手握紧培养料指缝不连续滴水为宜。装袋(170 mm×330 mm),采用无棉盖体封口,于126 ℃下灭菌2~3 h。

在超净工作台内用灭菌的接种铲刮去原种麦粒表面老化的菌皮,搅动松散麦粒,尽量均匀接种于袋料培养基袋肩位置,切勿在封口位置留下麦粒,以防接种点污染。接种后保持在18~23 ℃下培养,查看萌发情况,50~60天菌丝发满至袋底。去除杂菌污染的菌包。

3 栽培方法和技术措施

制袋时间为2012年12月下旬,400余袋菌包于4月上旬定植于高效日光温室的棚槽内,直接利用上茬藏药材栽培壤土,每个栽培槽内分4列,每列15余包,卧式嵌入壤土,沙土过筛拌石灰覆盖菌皮,厚度2 cm左右,表面用雾水喷湿,用黑色地膜覆盖保湿,每天揭盖,5~7天土壤表面有菌丝生成;用黑色遮阳网覆盖保湿15~20天。

间歇微喷雾系统。在高过栽培槽表面1 m,架设喷嘴向上的微喷雾系统,喷管间距1 m,根据温室内温度日变化需要,白天高温时段(32 ℃以上)短时(1 h)间断喷雾,中温时段(25 ℃)长时(1.5 h)间断喷雾0.5~1 min,夜间放下棉被,不喷雾。

遮阳处理。2013年雨季自4月开始,6月上旬经历短时高温,因夏季太阳高度角最高,在日光温室顶至腰部上位外用高密度遮阳网遮阳;腰部上位至腰风口上位内用低密度遮阳网遮阳。

通风。自5月初开始现蕾,因6月上旬经历短时高温,有出现呈“葫芦”状的蕾。遇晴天,于上午10时以后开顶风口,同时掀起腰风口开至下午5时。

4 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菌株和栽培方式的灵芝子实体产量西藏野生灵芝高效日光温室脱袋全埋式覆土栽培,4月上旬至6月初覆土,极端低温15 ℃,极端高温28 ℃;6月至8月,极端高温35 ℃,极端低温25 ℃;因2013年雨季提早,持续期长,每天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50%。覆土孕蕾期4月中旬至5月初,约15天;现蕾展芝期5月至6月下旬,约40天;成熟转色期,6月下旬至8月初,约35天,全生育期90天。制袋时间冬末春初,覆土时间春末夏初,采收时间夏末秋初,在拉萨适合推广夏秋灵芝栽培。

此次驯化栽培试验充分利用了西藏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温室效应,满足了灵芝这一高温型菌类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条件;选择拉萨夏秋季雨量充沛的时段栽培,并采用微喷雾和自然通风办法,解决了拉萨因干燥缺氧,灵芝在室内因通风不良而易形成“鹿角芝”这个瓶颈问题。

由表1、2可以看出,在西藏拉萨经高效日光温室脱袋覆土栽培的野生灵芝生物学效率略高于在米林县南依乡的拱棚袋栽。在拉萨地区通过现代园艺设施环境调控,能实现非典型生态优势区域的特色食用菌的驯化栽培。

表1 不同野生灵芝菌株生物学效率

表2 野生灵芝不同栽培方式生物学效率

4.2 野生与驯化栽培的灵芝子实体活性物质含量

从表3检测(委托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完成)结果看,西藏拉萨高效日光温室驯化栽培的野生灵芝,比原生境同种野生灵芝在其生理活性物质多糖和三萜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栽培基质改良、环境调控等措施实现产量突破、质量保证,应是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表3 野生与驯化栽培的灵芝子实体生理活性物质含量

注:多糖检测方法参照NY/T 1676-2008,三萜检测方法参照DB44/T496-2008。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试验站(CARS-24)

谢荣,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西藏野生食用菌资源研究与利用及栽培技术推广工作,E-mail:xr-20082004@163.com。

S567.3

A

2095-0934(2014)01-055-02

猜你喜欢

母种麦粒覆土
“7532B”母种不同系统性状比较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不同保育单位“781”“7532”母种性状比较分析
羊肚菌菌种比较试验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百病傻
从麦粒到面包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
金福菇母种、原种培养基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