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排球之家
2014-03-04时晓莉
每个时代无法复制,每个人的人生也无法复制。结缘排球四十年,执教三十年,张洛无怨无悔,他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也是最大的动力。
时光如白驹过隙,几十年斗转星移,带不走矢志不渝、勤奋敬业的本色。在中国排球运动的求索之路上,有那么一个瘦削清俊、倔犟执着的身影一直在忙碌着、播种着,他就是现任北京女排主教练张洛。如今,张洛和女儿张云逸一起效力北京女排,在排球联赛中并肩征战。
联赛风云喜忧参半的排兵布阵
2013—2014中国排球联赛第一阶段结束,六连胜的北京女排以小组第三、总排名第五的成绩完成了赛前既定目标。然而,主力队员张硕韧带突然断裂退出比赛,打乱了球队的整体部署,八强赛首战不敌八一队。突如其来的伤病,起用新人风险加大,给联赛前三周刚上任的主教练张洛提出了新课题。北京女排还能走多远?意外增加了困难,也更让人拭目以待。
谈到北京女排联赛第一阶段的总体表现,张洛坦承遇到了很多挑战。之前,蔡斌执教三年,北京女排取得了很大进步,去年夺得联赛第四的好成绩。全运会后,原国手薛明和张歌等主力队员相继离开,北京女排面临重整旗鼓。带着“一年一小步,三年三大步”的预期目标,张洛开始执教北京女排。带队不久,张洛发现这支年轻队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有比赛作风不够硬朗、技战术单调、替补队员过少、梯队建设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等。比如,多场比赛的几个关键球都输了,相持能力一般,甚至经常出现连续丢分以致溃败的现象。另外,之前北京队一直比较推崇欧美力量型的打法,张洛认为,相对于世界强队,亚洲队更以“跑动多,节奏快,技术细腻”见长,北京女排同样更适合快速多变的打法。然而,让他头疼的是只有六七个队员能上场打球,“板凳”深度不够,基本功不扎实,需要慢慢补课,急不得。
接任两个月,张洛按着自己的带队思路迅速调整了打法,收效显著。随着比赛的深入展开,北京队明显比以前拼劲足,有韧劲,战术变化多,打得更有章法。只要情况允许,张洛会给替补队员更多的上场机会,这源于他以赛代练、练兵为主、兼顾成绩的执教思路。然而,小组赛最后一场,主力队员张硕脚部韧带突然断裂,队长韩旭、曾春蕾旧伤复发,替补上场、首次亮相联赛的金烨和刘梦瑶才17岁。张洛不得不暂时搁置之前设想的“延续良好势头,争取更好成绩”的计划,根据小队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特点,迅速制定另一套战术体系。“这需要时间和比赛来磨合”,张洛感叹说,“赛前对困难有准备,但对伤病没有太多预计。突发意外打乱了刚建立磨合好的‘跑动转移、快速多变战术体系,队伍的攻防部署受到严重影响,唯一能做的是迅速调整技战术和排兵布阵,效果还有待观察。”
去年11月竞聘主教练时,张洛提出的目标是4年内将北京女排打造成一流的队伍,争取拿联赛冠军。完成目标很困难,也很艰苦,张洛有清醒的意识。
聚少离多排球之家的南征北战
张洛1976年进入山东男排,10年后开始执教,先后担任山东队、国家青年队和国家队教练,三十年带队征战的经历让张洛与妻女聚少离多。妻子神蕾曾服役于山东女排,退役后一直在济南工作,女儿张云逸从小便受到浓厚的熏陶,12岁离开山东进入上海少年体校,2005年到上海青年队,2006年,17岁的张云逸因排球特长远赴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深造,毕业后成为理海大学校队教练,一个人在国外闯荡近十年,生活还算安逸。一家人结缘于排球,也因为排球成了名副其实的“两岸三地”。去年,张云逸回京交流访问,张洛正担任国家青年男排主教练。交流结束后,张云逸没有随队返回,执意留京加盟北京女排。去年11月初,张洛竞聘北京女排主教练成功,分离多年的父女俩终于可以在同一支球队里朝夕相处,张云逸兴奋莫名,直呼想不到。
相对于执教时温文尔雅、很少发脾气的教练角色,张洛对女儿却显得有些“无情”。既是慈父,更是严师。虽然在同一支球队,张洛不许张云逸在队里叫“爸爸”,要求也更严格。好在张云逸训练自觉,刻苦勤奋,让张洛很满意。在张洛眼中,女儿身体素质尚有欠缺,力量和速度不够,从事专业运动并不太适合,但国外学习生活磨练出来的语言优势对以后的发展会有帮助,将来可以考虑从事排球管理和体育交流工作。
今年55岁的张洛为排球运动已经执着奋斗了四十年,妻子支持,女儿懂事,让他少了后顾之忧。他说:“成绩属于家人,属于集体。”
追梦排坛无怨无悔的执教生涯
张洛1959年生于济南,1974年加入济南35中学排球队,中学毕业下乡做了知青,但很快被省队召回,从知青到球队主力再到教练,结缘排球四十年,执教三十年,到底是什么支撑张洛一直孜孜以求?每个时代无法复制,每个人的人生也无法复制。忆往昔,张洛动情地说,“每个人活着都有追求、有目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初也是最大的动力。”
还在上初中时,张洛就有个目标,就是能凭借实力进入专业队,打上主力。初二那年,他转学到济南35中,当时还很瘦小的他经常在场外痴迷地看着校排球队队员们练球,觉得帮人家捡球都是很幸福的事,更想着有朝一日成为校队主力。没想到,这一看就看进去了,校队教练看中了他那股痴迷劲,便召他进队训练。那会早已过了配发队服的时间,但张洛穿着自己的衣服,乐此不疲地和同学一起训练、比赛,在排球天地里尽情地撒欢。
1976年,张洛被选入省队,开始专业训练后,实现打主力的梦想,并取得不错的成绩。1986年退役后,面临上大学、去财政厅工作、留队任教三种选择,没有犹豫,他选择留队做起了教练。从山东男排到国家男排,一干就是三十年,2011年他接手北京青年男排主教练,第二年打进联赛前八名,一举拿下全运会冠军,去年11月又接手北京女排。
熟悉张洛的人都说他是一位儒帅,场上场下,总是声调不高,循循善诱,平日里他也总是尊重队员,以理服人。张洛认为做教练和教师一样,从事的是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除了训练,更要从价值观、人生观方面引导队员。他谈起做运动员时特别难忘的一件事:1983年,山东男排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取得第八名,1985年5月受国家指派到欧洲访问。一个月内,张洛和队友几乎访遍欧洲,居然拿下欧洲俱乐部锦标赛冠军,在当地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2013年,山东男排时隔近30年才再次走出国门,访问交流。这让张洛意识到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若不积极创新,切实有效地进行交流实践、人才培育,随着老队员退役,排球人口的下降,中国排球在国际上谈何竞争力。
在中国排坛,活跃着很多像张洛和张云逸这样的父女或母女组合,比如天津女排主教练王宝泉和王茜父女,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和白浪母女,前江苏女排教练张友生和儿子张晨、女儿张常宁,前八一男排主教练陈刚和陈瑶父女。发达的遗传基因,浓厚的家庭熏陶,让排坛的新生代不仅遗传着父辈的天赋异禀,更传承着对排球执着的热爱和挑战自我的勇气。这些追梦体坛的两代人不断用青春和激情攀登巅峰,收获着宝贵的精神财富。
责编 时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