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建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2014-03-04张勤综合
文、图/张勤综合
2020年,重庆建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文、图/张勤综合
两岸青山 吴滨 摄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肩负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重任。重庆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扎实推进了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2013年,全市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为依托,同步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使重庆山更绿水更清了。同时,还加快了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竹加工、苗木花卉、中药材、生物质能源六大林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区域特色日益突出,逐渐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循环。全市超过200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6500多万株。而且通过生态文化体系的构建,重庆已逐渐催生出一种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去年,重庆市林业改革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但仍与党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有不小的差距。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为了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承续2013年生态建设的良好势头,重庆的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提升到重要战略高度。
今年9月16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是全市“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载体和平台。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战略,将极大地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到2020年,努力将重庆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在具体实施方面,会议也给出明确的部署。五大功能区域按照各自功能定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彰显首要、突出特色、强化重点。以规划为引领,发挥好生态规划的引导、倒逼和控制作用,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区域,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格局。以产业调整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努力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在机制保障方面,会议也作出了强调。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立法、执法、司法保障和普法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依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和环境经济政策调控,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