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医护人员积极心理品质
2014-03-04李清福谢清明
李清福,谢清明,陈 秋
培育医护人员积极心理品质
李清福,谢清明,陈 秋
医护人员;心理;品质;培育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全民卫生保健意识日益增强,患者乃至整个社会对医院、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医护人员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持续高水平的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了广大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据报道,当前国内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偏低[1-2],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疲劳、厌倦、焦虑、烦躁及情绪低落等职业倦怠感现象普遍存在[3-5]。上述负性情绪必将导致医护人员行医质量下降,职业道德观降低,组织归属感缺失,甚至导致离职行为和离职倾向,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医院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性支持和现代化的医疗技术设施是医院兴盛与发展的强大基石,而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服务行为中的主体,是医院的中流砥柱,故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兴盛与发展。本文旨在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以培育医护人员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医院发展的思路。
1 积极心理学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
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一场心理学运动,称之为积极心理学,是主要研究有助于发挥人、团体和机构的最佳状态或成功条件和过程的一门科学。该理论认为,幸福、希望、自信、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通过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挖掘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使人幸福生活,最大化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在团队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整个团队的发展和成功。该理论成果已经被社会各领域推广和应用[6]。医院为一特殊行业单位,将这种理念植入到管理中,通过激发医护人员的积极心理品质,对提高工作满意度和降低职业倦怠感,从而促进医院繁荣与发展,理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积极心理品质产生的基础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沿袭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二者都相信人本身是有能力和潜力、有渴望成功和幸福的愿望,主张给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鼓励,帮助人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我。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7]。尽管上述5个需要对于不同个体并非同时存在,在不同时期和地点,可能是不同的需要占主导,并支配个体的行为。但是,总体上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一般来讲,只有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级的需要才能成为主导的需要。马斯洛的理论更容易让人们理解使人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我,应该具备的基础条件,更能切合实际地给予人们探索如何促进引领医护人员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共筑医院辉煌的思路。
3 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的措施建议
马斯洛认为,职业应该为个人成长和满足高层次需要提供机会,除了金钱以外,工作应该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调查研究显示[1],在影响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各要素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领导行为、工作匹配、薪酬奖励、制度建设、医患关系、工作条件、宏观政策和工作自主。故培养医护人员的积极品质,不妨从以下方面考虑。
3.1 根据医护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专业特长,合理安排其具体工作岗位 对于那些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岗位,必要时实行院内工作人员轮换上岗,以及从福利上予以适当补偿,以减少厌倦情绪。尽可能做到各部门人事相宜,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2 制定合理分配要素及分配制度,设置合理的薪酬水平 提高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从物质水平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和绩效目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无效劳动,避免因绩效目标过高、工作劳累过度而损害医护人员健康。
3.3 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行医环境,确保医务人员行医安全及人身安全 鉴于目前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医院有必要建立专门处理医患纠纷的行政机构,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医疗纠纷,让他们集中精力安心行医。
3.4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营造人性化的工作氛围 医院管理层可以采取面谈、信箱、电话、网络等平台,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有效沟通,一方面保障临床医护人员有事能够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另一方面方便管理层及时掌握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状况及思想动态,及时发挥管理者的行政职能作用。注重医院文化建设,为医护人员搭建更多交流机会,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以此增强医护人员的组织归属感,提高医院的凝聚力。
3.5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为医护人员的职称晋升、学习深造、业务创新等提供平台和机会。绩效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客观、时效、反馈原则,考核过程公开透明、制度化。职称晋升和奖惩措施坚持公平、公正,推崇任人唯贤,防止任人唯亲。
3.6 加强医院全员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 建立院内心理援助热线和心理咨询室,给予医护人员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和平台。对于那些可能患有心理疾病的医护人员,做到及时识别和心理疏导,必要时送专科治疗。
总之,运用人本主义思想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助于探讨促进医院发展的举措和思路。
[1] 中国医师协会.2009年中国医师执业状况调研报告[R].2009.
[2] 张宣民,冯学山.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医生工作满意度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2):77-79,99.
[3] 张自伟,刘小玉,王岚,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52-155.
[4] 于荣焕,刘辉,谢洁,等.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155-157.
[5] 冯霄,叶正平.医生职业倦怠感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2):24-26.
[6] 周晶.浅谈积极心理学在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10):138-139.
[7] 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81-194.
610011 成都,成都军区机关医院内二科
R 47
A
1004-0188(2014)04-0441-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4.038
201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