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腹盆腔转移癌疗效观察
2014-03-04付尚志李万平张佳节
付尚志,李万平,张佳节
腹盆腔转移癌在晚期癌症尤其是消化道肿瘤中十分常见,患者常有腹痛、腰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治疗方法的选择就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我科2009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晚期癌症发生腹盆腔转移的34例患者,应用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8~85岁,平均67.3岁,大于80岁3例。经B超、CT或MRI临床诊断。原发癌分别为:结肠癌术后10例,直肠癌术后5例,肺鳞癌5例,肺小细胞癌4例,食管癌术后3例,肾癌术后2例,卵巢癌术后2例,骨肉瘤术后1例,宫颈癌术后1例,精原细胞瘤术后1例;转移癌分别为肝转移癌12例,胰腺转移癌2例,肾上腺转移癌5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8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癌7例。转移病灶直径2~6 cm。34例中,15例先行癌症术后化疗或原发灶普通放疗;19例术后化疗后,缓解0.5~2年出现腹盆腔转移癌。其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恶心、食欲减退。
1.2放射治疗
1.2.1放疗设备 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Dx/i型全身螺旋CT机定位,拓能公司生产的VersionXP2006型维纳斯适形调强放疗系统(VENUS)计划,上海高科生产的GK-6/100型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
1.2.2扫描定位 模拟CT机扫描床上水平放置体架、体模,患者仰卧位于体模内,双手上举交叉置于额顶握拉杆,暴露拟定位部位,螺旋CT 3~5 mm连续扫描定位范围,将所扫描图像调整窗宽、窗位,打印出CT图片。
1.2.33DCRT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将CT图片通过扫描仪扫描到VENUS系统上,放疗医师在CT图片上勾画需保护的正常组织器官轮廓(如腰髓、肝脏、肾、胰腺等)及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为GTV外放5~8 mm,计划靶体积(PTV)为CTV外放5~10 mm。物理师与放疗医师一起进行放疗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的调整,经VENUS系统进行优选最佳治疗计划,采用4~6个共面或非共面照射野照射,用90%等剂量曲线包括PTV。DT3~4 Gy/次,5次/w,共15~20次,总剂量60 Gy。放疗时每次采用同样体位,严格对照标记点,首次治疗时需由放疗科医师摆位,观察患者体位,标记点符合程度,移床或升床至等中心位置,验证各照射野的位置和大小,完全符合计划无误差为止。
1.3辅助治疗 放疗期间,同时给予患者参芪扶正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19990065)250 ml静滴,1次/d,共2~4 w。
1.4观察指标 按RTOG标准评定(下消化道包括盆腔)急性放射损伤分级:0级:无变化。Ⅰ级:排便次数增多或排便习惯改变,无需用药,直肠不适,无需镇痛治疗。Ⅱ级:腹泻,需用抗交感神经药,黏膜分泌增多,无需卫生垫,直肠或腹部疼痛,需镇痛药。Ⅲ级:腹泻,需肠胃外支持,重度黏膜或血性分泌物增多,需卫生垫,腹部膨胀,平片示肠管扩张。Ⅳ级: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瘘或穿孔;胃肠道出血需输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置管减压,或肠扭转。
患者一般状况采用卡氏(KPS)标准评分。100分:正常,无症状和体征;90分:能进行正常活动,有轻微症状和体征;80分:勉强可进行正常活动,有一定微症状和体征;70分: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维持正常活动或工作;60分:有时需要扶助,但大多数时间可自理;50分:常需照顾;4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30分:生活严重不能自理;20分:病重,需住院积极支持治疗;10分:病危,临近死亡;0分:死亡。
治疗后1~3个月时做腹部B超、CT或MRI检查,记录病灶大小,并根据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估。完全缓解(CR):影像学显示的病变完全消失,维持4 w以上;部分缓解(PR):病变缩小>50%,且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 w以上;无缓解(NR):病变缩小<50%或增大<25%,且无新病灶出现,维持4 w以上;进展(PD):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CR+PR为总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毒副反应 3DCRT的全身毒副反应是短期内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等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但均为Ⅰ~Ⅱ级,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局部反应主要取决于治疗部位,如治疗盆腔淋巴结转移癌,出现尿频、尿急等放疗反应;治疗肝转移癌,肝功能变化。有1例肝功能轻度异常,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无明显变化。未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显著不良反应。
2.2近期疗效 34例全部完成治疗,CR 17.6%(6/34)、PR 71.4%(25/34),总有效率为91.2%(31/34);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半年生存率为88.2%(30/34),1年生存率为23.5%(8/34)。
2.3患者生存质量 放疗后腹痛、腹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KPS评分变化:治疗前:60分20例,70分14例;治疗结束时:60分4例,70分16例,80分14例。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占88.2%(30/34),腹痛缓解较明显占88.2%(30/34)。
3 讨论
临床上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腹盆腔转移十分常见,而在腹盆腔转移癌中,肝转移最多,本组为35.3%。由于腹盆腔器官和组织的放射耐受量与肿瘤病灶的致死量相近,要达到腹盆腔器官或组织转移癌的控制,正常组织受损十分严重。由于腹盆腔转移癌常规放疗不能给肿瘤提高照射剂量,加之疗程时间长(一般6~7 w),以及肿瘤的运动等,影响治疗的准确性,因此对肿瘤控制相对有限[1]。目前随着3DCRT技术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对病变和剂量进行精确定位和定量,使放疗进入了“三精”,即精确定位、精确摆位和精确治疗的新阶段[2]。它可以共面或非共面多野,且每个照射野形状上可产生和肿瘤形状一致的剂量分布,提高放射治疗增益比,最大限度地将放射治疗剂量集中到病变区,控制或杀死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3]。且正常肝脏、肠道、胰腺、肾脏等所受照射剂量很小,所以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手术或老年患者更适合。周诚忠等[4]采用3DCRT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肝转移癌30例,3DCRT剂量45~55 Gy,3~4 Gy次,3次/w,治疗后3~6个月复查,CR10%、PR53.3%、总有效率为63.3%、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3%、31.1%、10.6%,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高均等[5]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辅以中药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8%、81.3%。本组病例均为晚期癌症,采用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CR17.6%,PR71.4%,总有效率为91.2%;全组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半年生存率为88.2%,1年生存率为23.5%。提示3DCRT治疗腹盆腔转移癌能提高放射剂量和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达到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
腹盆腔转移癌患者放疗时,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部分正常细胞,加之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正气耗损,给机体带来损伤,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参芪扶正注射液支内含党参、黄芪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生津养血的功效。高均等[5]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辅以中药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存期。刘永新[6]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结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辅以参芪扶正注射液扶正固本,拟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与放疗有机地结合,从而起互补作用。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提高10分以上占88.2%,腹痛缓解较明显占88.2%。对于放疗中的毒副反应,患者一般都能耐受,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3DCRT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晚期癌伴腹盆腔转移癌,在肿瘤转移病灶的控制、放疗反应、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有一定效果,但病例较少,未进行随机对照分析。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政,饶健,殷蔚伯,等.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地位和现况[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4):345-346.
[2] 粱军,冯勤付,张可,等.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学的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11):814-817.
[3] 殷蔚伯,谷铣之,刘泰富,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8:153-156.
[4] 周诚忠,闻炳基,夏炎春,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1,13(1):45-47.
[5] 高均,孙英华,贾立虹,等.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辅以中医中药治疗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93-94.
[6] 刘永新.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