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多极还是无极?
——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再探讨
2014-03-04罗会钧
罗会钧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单极、多极还是无极?
——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再探讨
罗会钧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转换时期。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看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世界格局的和平转换、现今世界格局呈现多重特征以及人们对世界格局的主观期望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当今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发展趋势与世界潮流。
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亦称国际关系格局或国际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和形态”[1]77-78,它是世界政治形势最根本的特征,也是认识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主要依据。自17世纪40年代出现威斯特伐利亚格局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几次大的转换。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转换时期。但迄今为止,中外战略界和学术界对当今世界格局的认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当今的世界格局究竟是什么?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发展走向,为我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一、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各种认识
自冷战结束、雅尔塔格局瓦解以来,中外学术界和战略界对新的世界格局的认识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单极格局说。认为世界已经形成单极格局,因为苏联已经瓦解,原来的美苏两极只剩下美国一极,美国依然保持了超强的实力。不少美国学者持这一观点,如查尔斯·克劳特哈默、布热津斯基、威廉·沃尔弗斯、马斯坦杜诺、卜大年等。克劳特哈默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权力的中心是无可置疑的超级大国美国,冷战后的世界最醒目的特征是单极。[2]162-163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说,“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3]13,美国在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这四个方面首屈一指的实力“使美国成为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3]32-33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已进入了新的美国世纪,美国能在很长时间内保持世界头号强国地位。沃尔弗斯认为,苏联的解体导致了自二战以来世界权力关系的最大变化,美国成为仅存的超级大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具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因而形成了一超独强、没有对手的实力结构。这个结构导致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单极时代”。[4]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卜大年在2011年3月发表的一篇题为“为什么现在仍是单极时代”的文章中认为,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局势的反应表明,中国和印度等国不能也不愿意发挥领导作用,当今世界仍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时代,而不是新的 “无极状态”。[5]欧洲一些学者也认同单极格局说。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教授布鲁·泰尔特雷也撰文为美国的单极地位辩护,他说,“完全有理由认为,几十年内无任何国家能挑战美国的优势地位。”美国社会有“持续的自我再生能力”,“美国的政治机制的稳定性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大学和创意实验室”,“世界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具有美国这样的优势”。[6]英国《每日电讯报》国际商业版主编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认为,美国虽然近年来实力不断下降,但它手中仍握有王牌,“归根结底,21世纪也许仍是美国世纪,正如上个世纪一样”[7]。我国学者潘维、杨达洲等也认为,苏联垮台后,原来的美苏两极格局,便自然剩下了美国一极,世界便成了一极格局。
2.复合格局说。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一方面,世界没有形成多极格局,因为美国的实力比其他国家强大得多。另一方面,冷战后的世界也不是单极格局,因为它夸大了美国能按其意愿行事的能力。奈在1999年发表的《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一文中指出,如今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盘三维棋赛。在最高的一层,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中间一层,经济部门是多极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占了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一层则代表了跨越边界且各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国关系,其力量结构更为分散。[8]之后,奈一再阐述他的上述观点。
3.多极格局说。 美国学者理查德·罗斯克兰斯早在1990年明确提出未来的世界将是多极世界的观点,认为未来世界不再是两极,而是迅速发展的多极——四个或五个主要因素在这个体系中居支配地位。[2]178中国学者郗润昌1998年撰文指出,两极格局终结至今,以美、欧、日、中、俄五大力量为主体的世界多极格局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9]20-24西班牙哈维尔·巴伦苏埃拉指出:“21世纪不会是美国作为单极世界唯一强国的无可争议的美国世纪。这样的格局也只有不到12年的寿命,21世纪已经是多极化的世界。”[10]有的学者把多极世界称为“许多强国共舞的局面”。
4.无极(化)格局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无极世界,认为海湾战争已否定了单极模式。[11]80日本学者寺岛实郎认为,9·11事件和随后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终结了“美国世纪”, 原本被认为已成为美国单级独霸的世界秩序并没有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而是朝着无极化的“全体参加型”方向发展。[12]美国世界安全研究所学者尼古拉·兹洛宾认为,世界正走向无极化,能主宰全球问题的力量中心将不复存在。八国集团被20国集团取代,是无极世界即将来临的有力证据。但“无极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没有游戏规则,风险重重。国际舞台上也许会出现难以描绘的混乱景象”。“在无极世界条件下,地区冲突极易演变成全球冲突。毕竟什么遏制因素和力量平衡都没有。”[13]美国外交学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指出,2005年的伦敦爆炸案以及重开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生动地表明了单极时代结束,无极化时代开始出现,而无极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14]欧亚集团主席伊恩· 布雷默认为,目前的世界格局是“零国集团”格局,而“零国集团”世界是指一个没有哪个国家或国家联盟愿意和能够持续发挥全球领导作用的世界。[15]
5.新两极格局说。俄罗斯战略评估研究所所长亚历山大·科诺瓦洛夫撰文认为,当今世界既不是多极的,也不是无极的。世界正在形成新的两极:一极包括美国、欧盟和中国等,它们遵循商定的惯例和准则等,承认某些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另一极既有跨国恐怖组织和犯罪组织网,它们信奉激进的意识形态,不承认权利准则和道德限制,并试图把这种意识形态扩展到全球。[16]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则认为,中美两国已形成事实上的G2格局。他说,国家之间的关系曾经有帝国结构、欧洲均势结构、美苏之间的冷战结构、冷战后美国的一霸结构,现在发展到事实上的G2结构。[17]
6.一超多强格局说。国内大多数学者持这一观点,认为由于苏联的解体,原来的两个超级大国留下一个,而其他的几个强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就成为“一超多强”的一种格局。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尽管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其实力在相对下降,欧盟、日本、中国以及俄罗斯等力量逐渐增强,国际地位相应提高,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
7.过渡时期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旧格局被打破后,新的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正处于旧新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俞正梁等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格局的转换,是以和平方式实现的,虽避免了战争灾难,却大大延长了世界格局转换的时间。所以,一个较为漫长的格局转换过渡时期是不可避免的。[18]24-25
除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还有单极—多极格局说[19]、集极时代说[20]、两超多强说*日本中央大学教授泷田贤治发表在2012年2月29日日本《东洋经济》周刊上的文章认为,“两超多强”已成国际关系主调。美中一方面反对对立,反复合作,另一方面不得不把与七国集团和金砖国家合作协商的“两超多强”这种“大国治理下的和平”格局作为国际政治的主调。等,不一而足。
二、当今世界格局为何众说纷纭?
自近代以来至冷战结束前世界格局虽然经历了几次大转换,但几乎都没有引起争议,旧的格局瓦解,新的格局形成,一目了然。此次格局转换之所以引起诸多争议,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格局转换没有经过战争和国际会议的安排,格局转换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也是此次转换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以往的世界格局转换都是在经历一次大战或一系列战争之后发生的。因为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改变世界力量的对比,导致旧的世界格局瓦解,新的世界格局则通过战后国际会议的安排而迅速确定下来。经过17世纪上半期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确立了由法国、瑞典、奥地利、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大国组成的多极均衡的威斯特伐利亚格局。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彻底打破了这一格局,通过1814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的安排,形成了由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以及法国组成的维也纳多极均势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打破了这一格局,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美、英、日、法、德多极均衡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多极格局的崩溃,大战后期美苏等反法西斯盟国通过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会议的安排,形成了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在欧洲和亚洲划分势力范围并保持均势的雅尔塔格局。上述格局的转换表现出明显的确定性:一是旧格局解体的确定性。经过战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旧的格局无法维持下去,旧格局成员中的战败国由于力量的衰落很难在新格局中保留一席之地,适应力量对比变化的新格局必然产生。二是新格局形成的确定性。战争之后,战胜国通过主导国际会议,签订和约及其他条约,重新安排战后秩序,巩固并扩大胜利成果,成为新格局中的极。三是格局转换的快速性。摧毁旧格局的战争和确定新格局的国际会议均在短时间内完成,且前后紧密相接,因而迅速完成新旧格局的转换。
当前这次世界格局的转换却是在和平条件下发生的,既没有世界性战争的催化剂,也没有相应的国际会议的安排,这就决定了新旧世界格局之间必然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转换时期。事实上,战后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世界政治的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而开始受到冲击,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以及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至70年代初,美国由于面临内外交困和实力的下降,尼克松总统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奉行“尼克松主义”,并公开承认世界出现了五大力量中心,即除美、苏外,还有西欧、日本和中国,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和经互会解散,两德统一,雅尔塔体系宣告终结。旧的世界格局解体后,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有国际会议来安排或规定新的世界格局,新的世界格局也就缺乏相应的形成机制和保障机制,其形成也就需要时间。因此,在新格局没有定型、其特征不十分明显的情形下,人们容易对新格局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认识。
其次,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重特征,这是人们对其产生不同认识的重要原因。在世界格局呈现多重特征的情形下,当人们过于强调某一特征而忽视整体审视时,就会如“盲人摸象”般得出不同的结论。当今世界格局,一是具有单极性。雅尔塔体系崩溃后,美国在新体系和新格局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美国目前拥有了全球独一无二的综合国力,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正如美国学者马斯坦杜诺所说:“在今天的主要大国中,只有美国拥有大国权力的全部特征:军事的、经济的,以及约瑟夫·奈和其他人所说的意识形态或文化权力的‘软’权力特征。”[21]192美国也正利用有利时机,动用各种软硬力量,构筑和强化单极倾向,进一步实现由美国一个国家控制和支配世界的战略图谋。由于美国的这种超强地位,有学者据此认为当今世界是单极世界。二是具有多极趋向性。20世纪70年代世界多极化进程已经开始,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兴国家的迅速成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从战后初期的典型的两极格局,到70年代出现五大力量中心,再到新世纪“金砖五国”、“二十国集团”等力量的出现,表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少学者强调世界格局的这一特征,认为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三是具有两极性。雅尔塔格局瓦解后,美国依然保持超强地位,俄罗斯不再拥有原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而沦为一般大国。与此同时,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提高。国外一项民调显示,在大多数东亚国家,多数民众认为目前在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是中国,而不是美国。[22]中国虽然还不是超级大国,但中国的迅速崛起在客观上向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当一些权威机构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情况下,中美“共治论”、中美“两极论”的提出也就不难理解了。四是具有无极趋向性。近代以来至冷战结束前,世界格局具有明显的极的特征,单个、两个或多个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问题的日益增多,国际社会的相互依赖日趋明显,仅凭单个或少数几个国家都不能解决任何全球性问题,需要更多的力量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更多的国家或力量中心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一定的作用或扮演准极的角色。与此同时,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不断下降,更使世界产生一种“群龙无首”的感觉。五是具有过渡性。目前的世界格局并不是一种确定不变的状态,由于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性或暂时性,并将演变为一种新的格局。六是具有复杂性。冷战时期,国际关系体系的进程主要是围绕政治和军事两大领域展开的。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进程的主要内容发生了变化,即从军事、政治领域向经济、科技、文化领域转变,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关系行为体增多,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错综复杂,这些都使使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格局呈现出比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更加复杂的一面。
最后,人们的主观愿望也影响了对世界格局的认识。在当今世界格局不很明晰且呈现出多重特征的情况下,各国的战略家和学者们或出于国家利益和国家对外战略的考虑,或出于对某一格局的偏好,而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比如,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力图维持其世界“一超”地位以维护其霸权利益,不少美国人迷信“霸权稳定论”或“单极稳定论”,因而对“单极格局说”情有独钟。而发展中国家则十分关注自身在世界政治和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单极秩序,主张世界多极化,认为这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因而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持“多极格局说”者居多。墨西哥《每日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认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催生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多极和多维世界,作者将中国、印度以及与墨西哥同属一个地区的巴西这几个发展中国家看做是多极世界中的三个极。[23]
三、“一超多强”格局及其多极趋向性
前面介绍的各种观点,皆有其合理成分,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局部或某些特征。但也要看到,有些观点显然有失偏颇。例如,“单极格局说”在强调美国超级大国作用的同时,忽略了世界其他力量的制约作用;“多极格局说”过早地把多种力量中心的实力等同起来而称为“极”,不符合当前世界力量对比的实际;而“无极(化)格局说”过多地强调了国际格局的不可预见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的特殊作用。正如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卡普兰所说,目前的“这个世界既没有变成多极世界,也没有发展到无政府的混乱状态”。[24]
笔者赞同“一超多强”格局说,它既承认了美国的超强实力和影响,又没有忽视世界其他力量的崛起和制约作用,较为客观而全面地概括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迄今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事实没有改变,美国的综合实力及其在世界政治中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或力量中心。根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2000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世界七大国美、日、法、德、英、俄、中的综合国力值分别是14461、8208、7524、6628、6900、4807、3276,美国居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六国。[2]187-188尽管美国力量在不断走向衰落,但它仍具有超强的实力和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正如美国学者马斯坦杜诺所言,“在今天的主要大国中,只有美国拥有大国权力的全部特征:军事的、经济的,以及约瑟夫·奈和其他人所说的意识形态或文化权力的‘软’权力特征”[22]192。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阿萨德·拉蒂夫认为:“尽管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耗损了美国的实力,尽管美国深陷严重的经济危机,但美国仍是世界默认的大国。”[25]理查德·哈斯最近撰文指出,美国仍然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并认为“美国的头号地位来自它固有的优势:政治稳定、健康的人口结构以及信奉法治”。[26]另一方面,“多强”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多强”是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一超多强格局中,“一超”是暂时性的,而“多强”或多极化是发展的趋势。“多强”的存在不仅是对“一超”的制约,而且客观上对后者构成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多极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
第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和平与发展仍将是世界的主题。在不发生战争和世界形势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集中力量发展本国的经济,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多的国家将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例如“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等概念的提出。
第二,世界各国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单极世界的统治,绝大多数国家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国家决定和处理国际事务,这是世界走向民主的进步表现。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主张多极化的态度明确。2000年6月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就提出,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能够真实反映当今世界及利益的多极国际关系体系,认为21世纪的国际秩序应当建立在集体解决关键问题机制、国际关系法优先和国际关系广泛民主化的基础之上。法国可以说是西方国家中倡导多极化最积极的国家。1999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公开声称,“我们关于多极世界的看法正在加强”[2]191。2003年2月希拉克总统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又指出,只有一个统治力量的世界是危险的,“这就是我为何赞成多极化世界”的原因。[27]法国学者皮埃尔·比亚内斯认为:“21世纪不属于美国。它将是多极的、多文化的,如同过去的世纪一样。”[28]7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认为,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多极化的基础之上。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各国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29]中国更是多次提出世界多极化的主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主张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十七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十八大报告指出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不仅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现实,也是国际社会普遍的愿望。
第三,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世界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基础和条件,最终决定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多个经济中心,而世界经济多中心化(多极化)铸就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程度的提高和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经济主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也是民族国家追求发展的结果。当今世界各国,不仅发展中国家,就连西方发达国家也表现出经济振兴的紧迫感。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过渡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已基本形成了美、日、欧、中、俄等经济中心,其他大国,如印度、巴西等以及东盟等地区性经济集团,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这样,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不仅造成了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多元化,而且推动多极格局的发展。二是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关系走向全面依存,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又扩展到政治、外交等领域,促进国际关系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彼此制约,互相影响。各国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无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另一方面使得任何一个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不能为所欲为,更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国,这样用和平的手段处理国际事务、解决国际争端,成为理智的选择。在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形势下,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自然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发展成为中心问题,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使国际关系势必形成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元复合且又相互制衡与协调的态势,使国际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全球问题,如环境、能源、跨国犯罪、核武器扩散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这就决定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建立在各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基础上,这样一种因素必然要求建立多极化格局。
第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必然也会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日益走向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世界各国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自身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都有权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共商全球大事。反对由一两个大国或强国垄断国际事务,肆意或借口干涉他国内政,主宰他国命运。多极化格局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以及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因而日益为国际社会所青睐。
第五,世界各国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是多极化进程的重要社会基础。文化文明的多样性之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之于自然界,皆不可或缺。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正在持续推进。多样性的世界必然要求适合多样性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国际机制,从而使得各民族国家的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实现。从这个角度讲,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更能与世界文化和文明多样性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美国企图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以谋求21世纪的世界霸权,加之多极化格局形成过程中因世界力量的重新组合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导致矛盾和斗争,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运行机制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制约作用等原因,多极化世界的形成决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曲折、长期的过程。不过,在多极化的大趋势下,单极化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和某个具体时间可能会占上风,但多极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1]王义德.“世界格局”应作何理解[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2).
[2]方柏华.国际关系格局——理论与现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王帆.唯美国独尊的“单极稳定论” [EB/OL].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24/20010223/402129.html.
[5]当今世界仍是单极时代[N].参考消息,2011-03-24.
[6]布鲁·泰尔特雷.美国衰败的幻觉[N].[法]回声报,2007-12-18.
[7]世界权力回归美国[N].[英]每日电讯报,2011-10-24.
[8][美]约瑟夫·奈.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J].战略与管理,1999(6).
[9]郗润昌.论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与大国间的战略竞争[J].教育与研究,1998(4).
[10]哈维尔·巴伦苏埃拉. 2030年的王位争夺战[N].[西班牙]国家报,2012-09-02.
[11][日]中曾根康弘.冷战以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12]世界朝无极化“全体参加型”方向发展[N].参考消息,2011-10-12.
[13]“无极世界”令大国力不从心[N]. 参考消息,2009-10-23.
[14]美国没有全球对手?但单极时代已经结束[N]. 参考消息,2005-07-20.
[15]欧亚集团主席:“零国集团”世界将各自为政[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6/07/c_123246137.htm.
[16]世界正在形成新的“两极”[N].参考消息,2008-09-18.
[17]中美两国形成事实上的G2格局[N].参考消息,2011-01-27.
[18]俞正梁,等.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19][美]塞缪尔·亨廷顿.孤立的超级大国[J],[美]外交,1999(3-4).
[20]世界正走向“集极时代”[N].参考消息,2008-06-22.
[21][美]约翰·伊肯伯里.美国无敌:均势的未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调查结果惊人:中国在这上面的影响力已超越美国[EB/OL]. http://mil.chinaiiss.com/html/20134/15/a5d56f.html.
[23]凯南之后的世界格局演变[N].墨西哥每日报,2005-03-20.
[24]盟国不再以美马首是瞻,下届总统能挽回影响力吗? [N].参考消息,2008-02-10.
[25]美国仍是世界默认的大国[N].参考消息,2011-11-14.
[26]美国正面临外交政策休整期[N].参考消息,2013-06-24.
[27]“伊问题冲突愈演愈烈 美欧之争隐含政治利益碰撞”[EB/OL].http://news.sina.com.cn/w/2003-02-27/1003925018.shtml.
[28][法]皮埃尔·比亚内斯.二十一世纪不属于美国[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
[29]李文云.加利:国际关系应民主化[N].人民日报,2001-09-14.
责任编辑:立 早
Mono-pole, Multi-pole or Non-pole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urrent World Structure and Its Developmental Trends
LUO Hui-jun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After the Cold Wa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world structure has begun. The views about the current world structure, as yet, which are widely divid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peacefu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world structure, several traits presented by the current world structure and people’s subjective expect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situation. Today’s world structure, so to speak, which is kind of “one superpower and several great powers”.However, both its developmental trends and the tide of the world are multi-polarization. Keywords:world structure; one superpower and several great powers; multi-polarization; developmental trend
2013-10-29
罗会钧(1964-),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研究。
D5
A
1001-5981(2014)01-01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