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维崧词讲稿之一:从云间到阳羡词风的转变

2014-03-04叶嘉莹

关键词:小词广陵

叶嘉莹

(南开大学 文学院, 天津 300071)

词是一种很奇妙的文学体式,它每一次的发展都与时代的变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词开始的时候是配合着音乐歌唱的歌词,所以很多文人对词本来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称之为“小词”,又说词是“小道”。最早给词造成改变的是李后主,因为国破家亡,在词里真正写了他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感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始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1](P4242),所以词的第一次重要改变是从李后主开始。但是李后主的改变不是自己主动的,而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改变使他的词改变了。后来的苏轼则是有心要改变的,苏轼曾经给朋友写信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2](P1560)所以从整体的文学史来看,词的演进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外在环境的大改变,一个就是个人的天才。

清词之复兴,也是有时代与个人的两种情况。第一个基本的原因,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大变动,朝代的更替给那些词人很大的刺激。明末清初的“云间三子”,早期写的小词都是沿袭着明代的风气,写那种相思爱情、伤春怨别的小词。但是因为明清易代,他们经历了亡国的惨痛,所以后期所作的词,哪怕表面上仍然是伤春怨别,但是有了言外的悲慨。而清代以个人天才造成改变的词人就是陈维崧。陈维崧才气非常博大,他对词有很大的开拓,使小词脱离了伤春怨别的局限,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词”、“无语不可入词”。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古称阳羡)人。他的祖父陈于廷,官至左都御史,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被削籍为平民。于是他跟随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成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陈维崧的父亲陈贞慧,是著名的“明季四公子”(还有冒襄、侯方域、方以智)之一。他喜欢结交天下有共同理想、气节和持守的名士。他们这些读书人,因为看到明末的政治败坏、宦官专权,所以就结为批评时政的团体,这就是复社。当时复社的人曾经写了一个“公揭”,就是公开揭发朝廷政治、揭发宦官的贪赃枉法,里边历数魏忠贤及其党羽贪赃枉法的罪状和证据。等到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有一些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自立,历史上称为“南明”。其中最早的是福王,他在南京自立,年号弘光。弘光朝有一个人叫阮大铖,原来在崇祯时代就勾结宦官魏忠贤,到弘光朝时阮大铖得势,陈贞慧因为当年写了公揭,所以就被系狱。不过南明很快就败亡了,陈贞慧也被人救了出来,之后他就“坐卧村中一小楼,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年”[3](P59),陈维崧小时候就跟他父亲住在这个乡村之中。

陈维崧自幼才华横溢,八、九岁的时候就熟读《史记》《汉书》,对古代游侠心怀向往;十岁的时候就常常代他的祖父写文章,还曾经学诗于陈子龙。明朝覆亡以后,冒襄把陈维崧兄弟几个都接到自己家里。冒家有一处园林叫水绘园,陈维崧在那里住了大概有八年之久。之后他客游四方,前后参加七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他就跟那些达官贵人们交往。这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就养了很多门客。南宋著名词人像姜夔、吴文英,也都曾经做过门客。那时有个人叫龚鼎孳,本来也是明末的一个名士,后来投降了李自成,到清军入关又投降了清朝,官做得很大。但是龚鼎孳也经常接济那些没有投降的落魄潦倒的故人,而且他的词也写得很好,他非常欣赏陈维崧。

明朝灭亡之后,尽管清朝照常举行科考,但还是有很多人不肯参加清朝的考试。康熙想要延揽人才,所以就在康熙十八年(1679)举行了“博学鸿词”考试,这是特别为那些明朝灭亡以后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的人开设的,所以地方上都举荐那些最有名的人出来应试,陈维崧也被举荐参加了,结果被列为第一等,之后就被授予翰林院检讨之职,大约三年后去世。

现在我们回来再看蒋景祁的《陈检讨词钞序》。陈维崧生前有一本自己编定的词集叫做《乌丝词》,那是在清朝初年,当时有个很有名的诗人叫王士祯,也就是王渔洋,他曾经在广陵(扬州)做地方官,常常与当时的名士诗酒高会。而陈维崧其实早年都是写诗文,直到王士祯在广陵召集文士聚会,宴集上大家常常填词,陈维崧在那时才开始写词,那个阶段的词他后来自己编为《乌丝词》。等到陈维崧去世,他的朋友给他编词集,就叫作《陈检讨词钞》。蒋景祁在《陈检讨词钞》序言里说:“其年先生幼工诗歌,自济南王阮亭先生官扬州,倡倚声之学。其上有吴梅村、龚芝麓、曹秋岳诸先生主持之。先生内联同郡邹程村、董文友,始朝夕为填词。”陈维崧参加了这个作词的小群体,还找了一些同乡,比如邹祗谟、董以宁这些人,他从此才大量填词。“然刻于《倚声》者,过辄弃去,……因厉志为《乌丝词》。”[4](P7)“倚声”就是指《倚声初集》,是广陵词派的一个词集,里面收了很多陈维崧的作品,但是陈维崧后来把这些都不要了,他有了自己的词学理论和主张,就立志要写出自己的作风来,所以早年所写的那些小词就没有收录进去。

这里有一个问题:陈维崧后来为什么脱离了广陵词派?这跟广陵词派的词风有关。广陵词派的作品大都是写相思怨别、写男女的情爱。比如王士祯的《衍波词》,里边有一首《蝶恋花·和漱玉词》非常有名。“漱玉”就是李清照,因为他们和的是一个女性词人,所以就用比较柔性的、比较女性化的、用女人的口吻来写相思怨别的爱情的小词。当然写相思怨别、用女性的口吻也可以写出好词,从五代时候起,温庭筠、韦庄、冯延巳,都是写女性化的语言,可是他们都有好词。温庭筠因为科考仕宦都不如意,所以当他写孤独寂寞的、没有人赏爱的女子的时候,让人联想到有才华不被人欣赏的、不被人任用的男子;韦庄的词也写男女的相思离别,可是他结合了唐朝灭亡的背景,所以在写女子的同时也隐藏有另外的悲慨;冯延巳在南唐做宰相,南唐是已经在危亡之中了,所以他的词也往往别有含意。连南唐中主的“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也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慨[1](P4242)。而王士祯的这首词,不需要双重的性别(男子用女子口吻写作),不需要国破家亡,不需要这些背景,纯粹写男女的情爱,大家都认为他写得好: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听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忆共锦裯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绝连珠弄[5](卷下,P1)。

这首词纯粹就是写女子的相思怨别,没有什么言外的深意,但在当时传诵一时,王士祯还因为“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这一句而被人叫作“王桐花”。可是陈维崧就不甘于写这样的小词,所以蒋景祁又说:“然《乌丝词》刻,而先生之志未已也”,《乌丝词》虽然刊刻了,但陈维崧填词的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所以他把在广陵的时候写的词都抛弃不要了。他要写出更了不起的、前人没有写过的词:“向者诗与词并存,迨倦游广陵,遂弃诗弗作”。陈维崧发现了词里边的一片新天地,他觉得在词里边可以有所开拓,可以写出来前人所没有的意境。诗胜不过古人,唐诗、宋诗,有那么多好诗在前面,所以他就不写诗了,就专心写词。而且“伤邹、董又谢世”,他的两个好朋友邹祗谟和董以宁都去世了,“磊砢抑塞之意,一发之于词”,陈维崧内心有很多的抑郁不平,因为他从小就是以才华著名的,可是七次都没有考上,所以把他的垒砢抑塞的这种心理都写到词里边了。“所诵习经史百家,古文奇字,一一于词见之”,而他生平所背诵的、所学习的经书、史书、诸子百家、古文奇字,通通写进词里边去了。“如是者近十年,自名曰《迦陵词》”,像这样有十年之久,他把自己写的词取名为《迦陵词》。陈维崧死了以后,蒋景祁就“合《乌丝》《迦陵》二集,删选为《陈检讨词钞》”[4](P7)。这就是陈维崧的几个词集,从《乌丝词》到《迦陵词》,再到《陈检讨词钞》。

陈维崧有四个弟弟:维嵋、维岳、宗石、维岗。在他死了以后,他的四弟宗石就整理刊刻了《迦陵词全集》,而当时整理的底稿现藏南开大学图书馆,一共有八厚本,都是手抄的稿本,题为《迦陵词》,这是海内孤本,非常珍贵。它的珍贵不止因为它是海内孤本,是《迦陵词》原稿的手稿,还因为这个原稿在刻印之前,陈宗石曾经把它给很多朋友看过,这个手稿也是不同的人整理抄写的,很多人在手稿的旁边写了很多评语、批语,为了有所分别,就用了不同的颜色,有黑笔的,有红笔的,有蓝笔的,还有紫笔的评点。而后来刊出的时候,只把陈维崧的词刊出来了,所有的四色评点都没有刊出来,所以很少有人见到过。那些评点的人都是当时有名的词人,在他们的评语里边,可以看到当时词的风格及理论,是非常珍贵的词学资料。这部手抄稿本是康熙年间整理出来的,到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残破,有人就把它用“金镶玉”的方法重新衬裱了。它重新编排了以后,一共是八本,分别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来编次。到清乾隆六十年,浩然堂又改《迦陵词全集》为《湖海楼词集》。这些就是陈维崧词集的大概情况。

跟广陵词派的那些人一样,陈维崧早年也写美女爱情的词。他有一首《浣溪纱·月夜虎丘纪所见》:

小立山塘玩暝烟。市楼灯火未阑珊。暗中依约遇婵娟。

风里绣裙吹浪皱,雨余红屐印泥圆。一钩春月寺门前[3](P359)。

这首词没有什么深刻的意思,也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这就是西方的女性主义所说的,只是男性对女性的male gaze,就是男人看女人,只把她当作一个可以玩赏的对象。这首词虽然没有很高深的境界可言,但是还不失为有一种美感。不过以陈维崧之大才,当然不甘心写这种小词。他曾经写过一篇《词选序》,里边说:“盖天之生才不尽,文章之体格亦不尽”,即上天生下来每个人的才能都不一样,每个人写出来自己的风格,那文章的体格也是无穷无尽的了。“上下古今,……鸿文巨轴,固与造化相关”,是说能够写出来上下古今的内容,能够写出来这么大篇幅的文章,真是与天地的造化相关。“下而谰语卮言,亦以精深自命”,即下等层次的作品就写些乱七八糟、不重要的东西,作者也会觉得自己写得不错。“要之穴幽出险以利其思,海涵地负以博其气,穷神知化以观其变,精思渺虑以会其通”[3](P31),是说重要的是要培养个人磅礴的才华,要探寻到那最幽深的地方,然后从那最危险的地方再跳出来,要能进能出、几进几出,锻炼高深的思想。“海涵地负以博其气”,古人说:“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6](P2545),是说一个人的度量要宽广,要像大海一样的能够包容,像大地一样能够背负起这么多东西,这样才能够使你的精神扩大;“穷神知化以观其变”,即要对这个变化之中、造化之中的微妙所在都能够了解;“精思渺虑以会其通”,是说看到这些变化以后,还要竭尽个人的才能、用尽个人的思想来融会贯通。如果有这样种种的修养,那么“为经为史,曰诗曰词,闭门造车,谅无异辙也”[3](P31),不管是经书还是史书,不管是诗还是词,自己都可以创造。若走的这条路是别人没有走过的,不是跟着别人外边的大道的车辙去走,“闭门造车,谅无异辙”,那么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

那么陈维崧走出什么样的路来了呢?陈维崧的这种豪气,他要“穴幽出险”,要融会贯通,要闭门造车也可以合辙。他是很自命不凡的一个人,而且他果然有才气,果然写出了不凡的作品。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云间派早期的作品,比如李雯的《山花子·初夏》:

乳燕初飞水簟凉,菖蒲叶满小池塘。七尺虾须帘半卷,杏山黄。

竹粉新粘摇翡翠,荷香欲暖睡鸳鸯。正是日长无气力,倚银床[7](卷31,P5)。

写初夏时候女子的闺房生活和感觉,写得的确很美,她的生活、她的衣服、她的环境等等,当时他们以为词就应该写这样的东西。在这种安乐太平的日子里,尽可以写那些闺房的美女,每天过这样的生活,可是一旦天地大变,一旦国家灭亡了,李雯怎么样?当时他的父亲在北京做官,李雯还没有考上进士,所以就陪着父亲在北京。后来李自成的军队占领了首都,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上,李雯的父亲殉节死难了。中国古代讲孝子,父亲死了以后,他就要把父亲的尸骨灵柩运回故乡去埋葬。可是当时兵荒马乱,他连埋葬父亲的钱都没有,李雯就每天哭泣着到处去找钱,给他父亲买了一口棺材。因为不能够埋葬在异乡,还要运回他的老家云间,所以他就把父亲的棺木暂时存放在北京的一个庙里。而他自己连吃饭的钱都没有,几乎饿死。这个时候,像前面说的投降过两次的龚芝麓这样的人就出来了。他说不能让李雯这样的才子就这样饿死,所以就劝说李雯投降,说这样虽然是暂时苟活,但是可以把父亲的棺木运回去,所以李雯就投降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就是史可法回答多尔衮的一封信。可是先得多尔衮给他来信,然后他才回信啊,多尔衮的来信也写得非常漂亮,而且是汉文写的,多尔衮当然不会有这么好的水准,那封信其实是李雯代他写的,而当时大家都不知道,以为这篇文章是洪承畴代写的。可是李雯的内心很痛苦,当清军入关之后,虽然是把李自成赶走了,但还要一直向南攻打,李雯的好朋友陈子龙就在江南举兵抗清,后来失败被俘,陈子龙得隙投水自杀。所以他们这些好朋友各走了不同的道路。在顺治三年,也就是陈子龙起兵第一次失败、还没有投水以前,当时路途比较平静,李雯就把他父亲的棺木运回老家了。他没有颜面再见他的老朋友,可是陈子龙不忘故人,他认为自己是中过进士的,是给明朝做过官的,应该给明朝尽忠,而李雯没有,也不需要殉节死难,忍辱而活下来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来,是尽了孝的,所以两个人的友谊还在。虽然陈子龙谅解李雯,李雯自己的内心却很难过,他留下了一篇文章,叫《发责文》,说他自己的头发在责备他,因为他既然投降了满清,就要把头发剃去。他的《发责文》里面说:“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头发来骂我,说我跟你一起三十多年,你为什么就把我给剃掉?”他的这篇文章真是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所以我就说,词风为什么改变?李后主的词风改变,因为李后主国破家亡;云间词派本来只写闺阁的小词,为什么改变?也是因为破国亡家。

以李雯写的《风流子·送春》为例:

谁教春去也?人间恨、何处问斜阳?见花褪残红,莺捎浓绿,思量往事,尘海茫茫。芳心谢,锦梭停旧织,麝月懒新妆。杜宇数声,尚余惊梦;碧阑三尺,空倚愁肠。 东君抛人易,回头处、犹是昔日池塘。留下长杨紫陌,付与谁行?想折柳声中,吹来不尽;落花影里,舞去还香。难把一樽轻送,多少暄凉[8](P41)。

这表面上是伤春的哀感,可是国破家亡的悲慨和自身的屈辱,也都含蓄地写出来了。因为他经历了国破家亡,他付出了这么惨痛的代价。所以说清词的复兴,是付出国破家亡的代价才把那种柔靡的、美女爱情的小词变成了真正有内容的词。陈子龙本来也是写那些美女爱情的词,如下面这一首《点绛唇》: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9](P650)。

写的也是国破家亡。可是他外表上写的是什么?还是伤春,惆怅伤春。包括后来广陵词派的那些词人,还都是写这样的小词,只是到陈维崧才把词风改变了。他把在广陵时写的美女跟爱情的词通通不要了,最后是“无意不可入词”,经史子集都可以写到词里边去,所以陈维崧是另外一个改变。

我们先看他的一首《点绛唇》: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3](P358)。

这首词还不算什么了不起,只是写风景写得非常雄浑,非常有气势。再看他的一首《贺新郎·纤夫词》,这是别人没有写过的。别人只会写伤春怨别,只会写相思美女,看陈维崧写什么?“纤夫词”,拉纤的人,古代坐船逆流的时候就要人拉船,这就是纤夫。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稻花恰趁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3](P536)。

古代没有机器的汽船,有时候就得靠那些纤夫拉动,这个工作当然非常艰辛,有的人背上甚至都勒出一条条的沟来。而这里写的纤夫还不是为了谋生自己主动去拉纤的工人,他们是被征为服劳役而去拉纤的人。那么这首词是什么时候写的?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末年有个吴三桂,当时统领大兵守在山海关,本来是要抵抗清兵的,后来因为有人告诉他,说你最爱的陈圆圆已经被李自成送给他属下的一个大将了,所以他就打开城门把清兵引进来,最后打败了李自成。那么清朝的开国,吴三桂是有大功的,所以清朝就封他做“平西王”,远远分配到云南去了。可是过了几年,清朝不放心这些曾经拥有大权势的人在遥远的地方称王,怕他们有什么叛逆之心,所以就想把当初封的几个王给消灭掉,这样吴三桂就被逼得真的起兵造反了,当然清廷也就要派兵镇压。词中写的这些军队就是被清廷征调到南方去打仗的,所以是“战舰”而不是普通的船,是要顺江而下到南方去跟吴三桂作战的船。

“战舰排江口”,在江边上都是这些战船,是“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当时受命带兵去讨伐吴三桂的人,都是清朝的亲王,因为满清毕竟还是相信本族的人,所以要去征讨吴三桂,都是满族的亲王带兵,因此是“真王拜印”,他们接受了皇帝给的印信,这个印信是如此之贵重,上面是“蛟螭蟠钮”,就是刻着龙蟠在上面作为印钮。“征发棹船郎十万,”那些战船需要拉纤的纤夫,所以就要征调这些劳役,“棹船”就是划船的人,有十万之多。“列郡风驰雨骤”,所以就布满了各郡县,就是像风雨一样的驰骤;这么多的军队、这么大的战船,这么多的纤夫,“叹闾左骚然鸡狗”,“闾左”就是大街小巷,“骚然鸡狗”,鸡飞狗跳,因为抓劳役的人来了,就引起骚动,不知道谁就要被抓走了。“里正前团催后保,”“里正”就是里长,“团”和“保”都是民间的治安组织,是地方的小官吏,负责抓劳役的。“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他们就把这些服劳役的纤夫抓走了,“累累”是一个连着一个,都系上枷锁,把他们放在一个空仓的旁边。“捽头去,”捽就是抓住,抓住你的头发辫子就把你带过去了,“敢摇手”,你敢说不去吗?这是写当时征召的劳役。“稻花恰趁霜天秀”,那是在什么时节呢?是在秋天,就是稻子开花,“白露为霜”的时候;“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丁男”是刚刚成年的一个男子,“临歧诀绝”,被抓走前跟家人告别,“草间病妇”,在乡下贫困家中生病的妻子。“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三江泛指各条江河,“百丈”就是很长的纤绳,他说我们要到南方各地去拉纤,那些像雪一样白的浪头,一直打到船帆上,半夜里都是这种声音。“背耐得土牛鞭否?”,是说这个年轻人,他的脊背经得起那些管理他们的人鞭打吗?“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丛祠”就是乡下那些小庙,他就叫他的妻子,赶快找个会作法的巫师,到后园那棵枫树下的小庙里祭祀一下鬼神,“神佑我,归田亩”,希望上天保佑能够让他活着回来,不会死在这次的劳役之中。

这个“纤夫词”是以前从来没有人写过的,现在陈维崧写下来,他开出了一条道路。所以清词的复兴,“云间派”因为国破家亡,把儿女之情写出了深刻的意思,这是第一层;那么陈维崧就“无事不可入词”,没有什么语言不可入词,什么都可以写进来,他真是像自己所说的,是“穴幽出险”,真是厚地高天,都进到他的词里边了。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2]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陈维崧.陈迦陵诗文词全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

[4] 陈维崧.湖海楼词[M].台北:鼎文书局,1976.

[5] 王士祯.衍波词[M].光绪己丑(1889)“娱园丛刻”本.

[6]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7] 李雯.蓼斋集[M].顺治十四年(1657)刻本.

[8] 叶恭绰编.全清词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2.

[9] 陈子龙著,王英志编纂校点.陈子龙全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小词广陵
广陵琴派传人奏响同心乐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基于拉丁词源的解剖学英文术语的指小词*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8年第四站冠军揭晓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坐过站
《纽约时报》中小词的妙用
美人嗔